分享

“批判性思维”到底在批判什么?终于有人把它讲清楚了

 芳草屋845 2019-07-25

文 | 唐岛湾大侠

最近汽车排放标准由国V升级到国VI时,好多国V的车都在降价。我的好朋友小Z最近想买车,现状是同一台车,哪哪都一样,就因为排放不同而价格差了不少钱。所以他很纠结,到底是买个标准低点的国V还是买个贵点的国VI?

由于自己是石油出身,所以他昨天特意来咨询我这个“专家”。

我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跟他说:

“国V到国VI,我们院领导都说了,就更新了个三元催化器。这玩意不便宜,而且4S店也嫌麻烦,所以想着打折促销。你就买国V的,买到就是赚到!”

小Z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立马着手买车的行为,而是冒出一句:

“你得有批判性思维,要真的像你说的,那去4S店买车的不得人山人海?而实际情况是现在4S店里都是大量在观望的人。”

我承认,小Z说的很对,但是话里那句“批判性思维”是我没有想到的。而且我发现最近但凡个人觉得对方的描述跟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总喜欢“呼吁”对方需要有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大有“烂大街”的势头。

的确,我应该有批判性思维,那我是应该批判院长的话?还是批判三元催化器的效果?还是批判由院长的话所引发的思考,最后得出买国V车结论的思考过程?

批判性思维的对象到底是谁?

批判性思维的四个层次

在搞清楚批判对象是谁之前,需要先知道“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美国大学协会(AAU)(常春藤的大多数高校是该协会的创始成员)对批判性思维定义了四个层次:

批判性思维的四个层次

1.普通人

  • 论点:能够解释题目的重要性,但没有阐释论题背后的信息
  • 论据:对信息的源头没有评价,对专家的观点没有质疑,直接定义为事实;
  • 论证:对语境中的假定有基础的认识;
  • 立场:力场简单鲜明;
  • 结论:结论简单,结论和论据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2.青壮年

  • 论点:能解释论题的重要性,但提供信息不全;
  • 论据:对案例有一定评估,但论据不足以支持整个论证;
  • 论证:能够对语境中的前提提出质疑,但是相比于他人的假设,难以意识到自己语境中的假设;
  • 立场:有特定立场,但能认可论题中其它立场;
  • 结论:结论和论据有一定逻辑关系。

3.大学者

  • 论点:能够解释论题的重要性,不会疏漏;
  • 论据:对案例有严格评估,论据能够吃撑论证,对专家观点提出质疑;
  • 论证:表达时能辨别语境内容,也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语境中的前体假定;
  • 立场:能够考虑论题的复杂性,也可认同其他立场下的观点
  • 结论:结论和信息的逻辑关系完整。

4.老专家

  • 论点:能清晰完整阐述论题的重要性,也能传达能让别人更好理解的信息;
  • 论据:能够支撑整个论证,充分质疑专家观点;
  • 论证:全面,系统的分析自己和别人语境中的前体假设;
  • 立场:考虑论题的复杂性,有自己的立场观点,也能把对方观点呈现在自己的论证中;
  • 结论:结论和论据逻辑严密,论据和观点能够分层论述。

显然,AUU是从论点、论据、论证、立场和结论5个点出发来定义批判性思维的层次。这说明批判性思维在老外的眼里就是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的确,批判性思维自有一套体系,但无法独立存在,而是需要应用到各个知识领域中。但是在这些领域里,它又是不负责的:

不负责批判专业的知识,

不负责告诉你思考的答案。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对象

得到大学的教研张蔡钰给出了一种解释:

批判性思维真正批判的是观点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是对思考这件事情的再思考、仔评判。

1.所有跟“我认为”有关的,它没法批判

“我认为”,“我觉得”,“我以为”,“我感觉”这类字眼所描述的都是个人主观的想法或者感觉,对于感觉,就算是批判性思维也无法批判。比如:

  • 我认为过马路不用走斑马线;
  • 我觉得你今天有点奇怪;
  • 我以为是你给我打的电话;
  • 我感觉今天天气太热。

跟“我认为”有关的,不涉及任何思考过程,所以不需要批判。

2.“我猜想”也无法批判

既然是猜想,说明立论者本身也不确定观点是否完全成立,它可能是一种直觉判断,也可能是一种理性思考,既然不确定,意味着我们需要继续讨论,而没有必要去批评和判断他思考的质量。

关于“猜想”,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那就是数学界到现在都还没得到验证的“哥德巴赫猜想”。简言之就是: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相加。这个猜想于1742年提出,到现在将近300年它的名字仍一直叫“猜想”。

对于猜想,只能去验证而不能去批判,从而有朝一日将猜想变成定理。

1973年,陈景润老先生给出了一个证明过程,但没有直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而是将猜想的答案限定到了二选一的范围。比如说,如果猜想讲的是m=n,那么陈景润则提出m=n或者m=q,有且仅有这两种可能。而这个证明也被命名为“陈景润定理”。

3.“我推测”才是批判的真正对象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我推测”,“推测”里面一定包含思考的过程,既然发生了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批判性思维去评价和审视这个思考过程。

回到文章的开头,在上面那番描述中,存在一个明显的推理(思考)过程:

“批判性思维”到底在批判什么?终于有人把它讲清楚了

一个完整的表述应该是:

院长说两种排放标准就差一个三元催化器-这玩意成本高,4S店换这玩意还得将车返厂,成本增加,希望降价促销-尽管有这些不足但是车质量没变-我推测可以买国V车。

显然这里面任何一个环节都值得质疑,比如两种排放标准的车之间真的只差一个三元催化器?4S店真的只用换一个配件就够了吗?如果加装完三元催化器他们可以加价销售,为什么没有这样做?等等。

因此,只有当一个论述是关于“我推测”的时候,这当中才包含思考过程,才值得我们去批判它从而提高思考的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