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标[10]和陈乃东等[11]采用索氏提取器对春花胡枝子中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获得最佳的工艺流程为:杀青→烘干后粉碎→过筛→乙醚脱脂→7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除杂质→合并提取液并浓缩→烘干得粗黄酮粉。 王文清等[12]采用超声提取法、热回流提取法、浸渍提取法进行细梗胡枝子中槲皮素和芦丁的提取,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热回流提取法槲皮素和芦丁的提取率均最高。 申文吉等[13]在研究大叶胡枝子的化学成分时使用的提取工艺为:取大叶胡枝子茎皮切碎,用丙酮冷提取3次,回收丙酮后的溶液用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溶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减压回收得浸膏,然后对浸膏进行分析研究。 2.2 常见的分析方法比色法是春花胡枝子中黄酮含量测定中最常见的分析方法[9~11]。实验以芦丁为标准试剂于510 nm处测其铝盐吸光度,用最小二乘法求其线性回归方程制备工作曲线,利用该工作曲线再根据样品中的吸光度值来测出黄酮含量。一般而言,该方法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可达0.99以上。 王文清等[12]在进行细梗胡枝子中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和芦丁的测定中则采用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Lichrosorb C18柱(150.0 mm×4.6 mm,5 μm),以乙腈-纯化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40℃。回收率、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指标均良好,且灵敏、简便。实验证明该方法可用作胡枝子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分析方法。 此外,还有采用微分脉冲极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胡枝子中黄酮类化合物测定的报道[12]。由于不常用,故不赘述。 3 药理活性 胡枝子来源于双子叶植物豆科胡枝子,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一些药理作用主要也是与含有黄酮类成分有关。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compound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植物中,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为苷的形式存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结构复杂,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所含的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能降低血中残余氮,改善肾功能,影响离体子宫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抗炎、抗早孕、抗过敏及止痛等作用[1]。因此,研究胡枝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有助于探索其有效成分与疗效间的关系。 4 小结 胡枝子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是胡枝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对肾功能的作用显着。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析在中药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迄今为止,国内通常采用的提取方法尚停留在传统的热回流和索氏提取方法,致使黄酮类物质提取率不高,需进一步将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技术应用于提取过程中,以减少能耗并提高产率。目前黄酮类物质的分析多采用比色法,因干扰因素多而难于测准。高效液相色谱法集分离和测定为一体,简便、高效、快捷,可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因此,深入研究胡枝子中有效成分的快速高效提取方法,开发并建立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将会为中药胡枝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 威, 闫喜英, 王永奇, 等. 胡枝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00, 31(2): 14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243. [3] Toshio M, Mitsuaki S, Kyoji Y, et al. Antioxidants from Lespedeza homoloba(II)[J]. Phytochemistry, 1999, 52: 311. [4] Maximov O B, Kulesh N I, Stepanenko L S, et al. New prenylated isoflavanon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of Lespedeza bicolor[J]. Fitoterapia, 2004, 75: 96. [5] 谭 莉. 细梗胡枝子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07:2. [6] Li Tan, Xiu-Feng Zhang, Bao-Zhen Yan, et al. A novel flavonoid from Lespedeza virgata (Thunb.) DC.: Structural elucidation 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y[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7, 17: 6311. [7] 谭 莉, 张秀凤, 刘 扬, 等. 细梗胡枝子全草中5 种黄酮化合物的结构解析[J]. 中草药, 2008, 39(2): 189. [8] Toshio M, Mitsuaki S, Haruko N, et al. Antioxidants from Lespedeza homoloba(I)[J]. Phytochemistry, 1999, 52: 303. [9] 陈乃东, 周守标, 罗 琦, 等. 不同提取剂对春花胡枝子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2): 193. [10] 周守标, 陈乃东, 胡金蓉, 等. 春花胡枝子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及纯化前后抗氧化性变化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6, 12(12): 2. [11] 陈乃东, 胡金蓉, 周守标, 等. 春花胡枝子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能力测定[J]. 中国林副特产, 2006, 5: 1. [12] 王文清, 罗晓梅, 张 飞, 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梗胡枝子中槲皮素与芦丁的含量[J]. 医药导报, 2006, 25(2): 151. [13] 申文吉, 李景荣, 丁南平, 等. 大叶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1, 22(3): 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