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捆在中国人物画身上的束缚解开 还原它最本初的状态

 wsyqn 2019-07-25

当代人物画在造型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在塑造的深入程度等方面都和古代人物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传统平面为主的人物画法已无法适应当代生活表现的需要。

有很多人在说,中国人物画就不应该按西方的风格走,就不应该去表现体、块、调子等等,我们只要线条就够了。这话有一定道理,线是我们的优势,但为什么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其它有利因素呢?

如今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到国外美术馆看到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绘画作品,当我们站在这些作品对面时,那种强烈的震撼是劣质画册远远无法给予的,形、体、光、影、色组合而成的宏大场景,如交响乐般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把捆在中国人物画身上的束缚解开 还原它最本初的状态

卢晓峰《诗人》 240×215cm 2017年

难道他们的画中没有意境吗?当然有!就连我们引以为傲的笔墨在鲁本斯、伦勃朗雄浑厚重的笔触面前也会丧失掉它的比较优势。

也许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人物画了,在历史上我们给了它太多的束缚,让它背负了太多的包袱,这些都使它越来越远的悖离了绘画的自律,成为道德说教的附属品。

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演变的深度和跨越的时间远不成正比。

反观西方美术,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印象派,几百年间绘画发展如此迅猛,成熟如此之快,不得不让我们从中去思考些什么。

把捆在中国人物画身上的束缚解开 还原它最本初的状态

卢晓峰《晚安伦勃朗》 125×250cm 2017年

也许,把捆在中国人物画身上的束缚解开,还原它本初的状态是一种比较理智的做法。

我们有必要在当今人物画发展阶段上向前再迈进一步,把一切有利因素不带偏见的吸收过来,尝试着去消化、吸收它们,让绘画沿着自身规律良性发展,哪怕是经历痛苦的失败,也是有益的。

把捆在中国人物画身上的束缚解开 还原它最本初的状态

卢晓峰《MERCY》 120×330cm 2016年

作者:卢晓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学位。

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