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知识!铜壶竟能计量时间?古人的智慧操作,了解一下→

 聆聽Listen 2019-07-25

如今,想要知道时间

并非一件难事

低头看手表,抬头有时钟

手机、电脑

都具备报时这一基本功能

然而在古代

怎么知道现在几点了呢?

古人所说的三更半夜

一炷香的功夫、一盏茶的时间

……

分别代表多久?

往这儿看,简略版快问快答

了解一下

在古代

更夫是怎样确定时间的?

古人又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

这个重约1400多斤的大家伙

↓↓↓

它叫铜壶滴漏

是古代计量时间的“神器”

更夫到点打更的秘密,就在其中

铜壶滴漏

这是一个多级滴漏

水从最上面

慢慢地流到最下面


最下面的受水壶上

有一个铜尺

上面刻着十二时辰

铜尺前方有一把漂浮的木箭

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

木箭慢慢上移

可对准标尺读出此刻的时辰

铜壶滴漏制作于公元1316年

元延佑三年

装置在广州城墙上

一直工作到1919年

1959年

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它是目前发现

形制最大、最完备的多级滴漏

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

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报时

其实,在中国古代

有两套时间系统

除了我们熟知的十二时辰

还有一个便是

与世界各国不同的百刻制

百刻制:将一昼夜(24小时)均匀地分成100等份。也就是将一整天分为100刻,一刻就是24分钟。

看到这儿您是不是想问

“为啥又说一刻钟是15分钟呢”

别着急,这就为您解答

清代

西方的天文学传入中国

被当时的学者认为

应该在中西两者间,取一个最大公约数

把100刻缩短成为96刻

每刻15分钟

恰好与一个时辰8刻相匹配

一刻钟等于15分钟

就是这么来的

满城漏壶

介绍完多级滴漏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的老前辈

单级滴漏

公元前113年的满城漏壶

出土于河北满城汉代刘胜墓

为单级滴漏

您别看它个头小,辈份可大着呢

早在四五千年前

我们的老祖先

受到陶器漏水的启发

将漏水变为等时性

然后通过液面均匀下降来计时

据考古学家推测

单级滴漏最早是陶制的

后来,逐渐出现了青铜材质

同时代出土的单级滴漏,了解一下

↓↓↓

一个圆柱体的容器

下方设置了像水龙头一样的泄水阀

最上面有提梁

掀开盖子便可注水

  单级滴漏

器形小巧,便于携带

在行军打仗中

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指挥员对表的利器

然而,水可膨胀,有粘滞性。不同温度,水通过同样孔径的流速是不同的。不过,古人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

《周礼》就曾记载

有多达20多位官员

来“伺候”这件装置

他们的职责各不相同

观测时间、往里加水

维护周围空气、风、温度的恒定

特别是要注意冬天不能结冰

元代杂剧《梧桐雨》

刻画了唐明皇借助滴漏感慨时光

唐代诗人温庭钧

也曾因此创造了词牌《更漏子》

早在2000年前

古人就发明了便携式单级滴漏

但是技术在进步

为啥滴漏却越来越大了呢?

戳视频,听听专家怎么说

从单级滴漏到多级滴漏

期间

古人还用过哪些计时工具?

燃香计时

在古代

一炷香烧得快的话大概需要

一刻钟或几刻钟

大约一个时辰内便可燃尽

那您知道

一炷香最慢可燃多长时间?

对此,专家解答

一炷香(带刻度)

最长能烧一个月

它不是几根香而是一盘香

水运仪象台

到了北宋

宰相苏颂主持修建了

一个大天文仪器

水运仪象台

它是自动化运行的天文台

底层有一个能报时的天文钟

中层是一个浑象,上层是一个浑仪

可谓钟表史上的一大创举

水运仪象台

由多级滴漏驱动水轮

每个水轮上都有一个水斗

水斗里装满水后,会自动往下移动

这水槽路过的咔哒声

是不是很像机械钟表擒纵器的声音?

这件计时准确、体形巨大的

水运仪象台

造价同样不可小觑

彰显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水平

古人虽没有钟表

但采用铜壶滴漏

报出的时间同样精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