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干山,以铸剑人的名字命名

 苏迷 2019-07-25

朱炜

  “世传吴王阖闾使莫邪、干将于此铸剑,淬以其池之水,则铦利异常,故以名山。”试问中国的名山中,除了莫干山,还有哪座山是以铸剑人的名字命名的呢?

  与波诡云谲的近代史相比,莫干山名字的故事则以遥远的春秋战国为背景。传说吴王阖闾命莫邪、干将二人铸剑,三月未成,干将想起先师夫妇俱入冶炉中,金铁乃化。“师知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莫邪为了不负夫妻剑师之名,于是断发剪爪,纵身一跃入炉中,顿时金铁涌沸,终于铸成一对绝世好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这大概是我们很早就已经知道,并且不断地熟悉的一个故事。在诸多史籍里,我们都能读到干将莫邪的铸剑故事:从剑到人,又从人到剑,最后人剑合一。在不同的人看来,这个故事有不同的兴味。在女孩子的眼中,它代表了一种矢志不渝的爱情;在男孩子的眼中,它是西方寓言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拥有它,谁就有了所向披靡的力量——倒是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里,干将莫邪之子眉间尺欲为双亲复仇,性格带点迟疑,让人想起哈姆雷特在决定是否复仇时的延宕。

  作为宝剑的代名词,干将莫邪剑的下落一直是一个谜,但关于莫干山名字的历史历久弥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少有的“通史式”名山。

  中华文明的中心长期在北方。西周初年,周王不断向东方用兵。楚好歹还是周王室亲封的,文化上又产生了楚辞、屈原,早不在蛮夷之列,而吴、越则一直到春秋中期还被视为荒蛮夷地,甚至连普通的战车之类都不会造。另一个史实是,在一些特殊工艺上如宝剑、吴钩,吴地却早早地领先长江之北了。干,其本字像捕鱼之器,也即上古兵器,神话里就有“刑天舞干戚”。干,也是国名,淮夷人在长江北岸的阶地一个叫蜀冈的地方建立了干国,故城在江苏扬州,干人体格健硕,善冶金,铸造防具、兵器,后与邻国吴国有过一场大战,许多干国少年纷纷拔掉门牙,充当成年男子,组织起敢死队,然而最终无法改变被灭国的悲剧。战后,一部分干国人与吴国人结合,就称“干吴”,古籍中往往呼为“吴干”,甚至径直呼吴人为“干”。春秋时期有类似“隶臣”“公人”身份的制度,干失去了国,就以业为姓。如《论语》里的漆雕开以“漆雕”为业,公冶长以“冶”为业,孔子很欣赏他们的品德。干将也应该属于这种身份吧。当旧的秩序瓦解,自由的精灵呈一簇幽兰,干将与莫邪就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两朵。从这个意义上说,干将实为干匠,为干国所遗铸剑技艺最精湛的工匠之一,绝对是一颗匠星,更准确地说,干将是一个无名英雄。须知,在那个只有国王、贵族才有自己完整姓氏名字的时代,干将完成了自由的事业。

  大概干将莫邪的传说生成时,铜剑已经哀亡,铁剑盛行。据《吴越春秋》载,“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瑞典人丁格兰著《中国铁矿志》第2编《中国之铁业》部分解释说:“盖铁矿石及炼铁所用的木炭,其中所含之磷皆不甚多。在古时所用之铸铁炉,实不易发生相当温度,使铁充分熔融,须加相当磷份,熔融方易。中国古代虽未能有关于磷之化学知识,但从经验上发现融铁吸收骨质后较易铸作,则甚可能。《吴越春秋》干将作剑……于是干将之妻莫邪乃断发剪爪投入炉中……此可见古代确屡试加入有机物质,而以为有若何神秘作用。近者日人村上板藏氏曾于辽阳安山铁矿发现一千年前炼铁遗址,留有兽骨,足见契丹人亦尝用此矣。”如果确认干将莫邪剑的成分已经含铁,那么比欧洲最早出现的铸铁技术早了一千九百年。“周吴善冶工,姓氏存干莫。”莫邪,很可能来自干国的胞族莫族,同样擅长冶铸业,是传说中“越女剑”的传人,男女联姻自然相得益彰。

  莫干剑池早在明代就是名胜。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举人唐铿有《莫干剑池》题诗:“欧冶勾吴地,清池旧日闻。䴙鹈三尺雪,菡萏一炉云。岭峻天疑近,山荒路不分。尚馀金铁气,千古碧氤氲。”清初诸生唐靖亦有《莫干山》题诗:“剑已延津去,山犹号莫干……”五百年后,周梦坡造访莫干山,山存其名,但摩崖题刻“莫干剑池”四字不可得见,于是仿佛其处补书“剑池”二字,后来又在剑池之旁用篆文书“周吴莫邪干将磨剑处”。1985年,莫干山管理局在剑池上方塑了干将莫邪雕塑,莫邪持剑在前,干将抡锤于后,再现铸剑传奇,使游人到此增智放怀。

  今天,我们登临莫干山,百年鼓角仍鸣,千年剑气尤在。遥想吴、越、楚三国在此地争锋,这块土地上曾孕育过大邦之梦,寿梦称王拉开吴国走向强盛的序幕,楚庄王问鼎欲移鼎于楚,勾践卧薪尝胆后卷土重来……心中似独秉一竿,远眺则英爽之气升腾如烟,实因是山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山有中华文明之光。

2019.7.8  苏州曰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