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西四上幼儿园,坐班车或102路无轨电车时,总经过新华书店、白塔寺、广济寺。30多年了,白驹过隙,现在还会经过他们,可以品古韵或者凝视着古色古香,但还多了些现代的慢调子,几家赏景、品咖啡的好去处,与写字楼里某些商务咖啡的氛围大相径庭。因为离着我生活的地方比较近,倒也成了我看书、歇脚儿、与友人小聚的好场所。 自西向东,做汇报! 第一家,鲁迅书店 鲁迅博物馆的东南角。黄色的书店招牌很明显,进门左拐,咖啡厅空间很大,休息区各种座椅形式也比较多,可以一人发呆 我喜欢手冲,点的哥伦比亚,两位妹妹的是焦糖玛奇朵。 捎带着,还有一家非常适合想“静静”的喝茶场所 第二家,距离鲁迅书店只有80米远的“有术咖啡” 木制走廊的窗几和墙面,奠定了这里小资、沉稳的格调。房间不大,我找了僻静一隅,拿出自己带着的书,点了一杯巴拿马,喜欢苦中带酸的味道,深邃而浓烈! 我耳机里听着儿子下载的外文歌、品着咖啡,却读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文字,完全不搭,只是在享受属于自己的一盘独特的文化视听混餐罢了。 第三家,白塔之光 后来才听说这儿居然是一家网红店!那次去,是和朋友匆忙小聚,没尽兴,更忘记拍照,好在朋友去的早,先拍下这张侠骨柔情的露台风光 第四家,熊煮咖啡 那一日中午,我送别远去英国留学的同事妹妹后,顶着炎炎烈日去看牙。当回程的路上骑车要经过白塔寺时,想起了这里的熊煮,于是右拐进入旁边的夹道,顺着去寻它。这里还保留着很多四合院的格局,不知未来胡同规划后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各家光溜溜的灰墙外,还好有这么一株探出屋外的爬藤,让我抓住灿烂阳光下的那时那刻。 店家是个小伙子,知道我刚看完牙,比较痛苦,就给我推荐了一款火凤凰,名字正好与我们刚刚的投标项目一样,这样的特别性,让我一见钟情 咖啡厅最大的特色,在于顶部的别有洞天,不信,你抬头瞧瞧! 这里也有露台,我不上照片了,给大家留个念想儿 第五家,也是我最常去的一家,1901 这是存在了百年的一栋非典型巴洛克式三层建筑,原来是西什库教堂的配楼,作为神职人员的宿舍,能转做咖啡,简直就是优雅华丽的转身。 这几年,我每每去美术馆看完展或国图老馆听完讲座,总喜欢坐在二层这张有着绿色灯罩的矮桌前,点一份意面和卡布,稍作休息,也惬意的回想一下刚刚经历的每一幅画作。 这一次,不同以往,我点的爱尔兰咖啡,实际上,Irish Coffee是以爱尔兰威士忌为基酒,配以咖啡调制而成的一款鸡尾酒,一杯,不会到微醺的状态。但就着普丁薯条和1901披萨,满满的卡路里啊! 再折回到“有术”,那天,我品着巴拿马时,还读到庄子的朝三暮四,指出万物相通,于是回首翻看相册。一张去时在车站青丝垂肩,一张回程经过橱窗时发丝飘扬,人生的进程中,哪一个状态,都是我。我也想,即便不是58元的咖啡,就着凉白开,我一样可以有读书充盈过后的愉悦,那是会清晰写在眼睛里的!同时,我也是凡尘中的一粒沙,这一点儿愉悦,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又算的了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