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帖】几种汽车循环腐蚀试验方法对比分析

 宋洋sy 2019-07-25

摘 要:介绍了汽车循环腐蚀试验机理,并对目前国内几种主要的循环腐蚀试验方法,包括大众汽车标准PV1210、通用汽车标准GMW14872、克莱斯勒汽车标准SAE J2334的腐蚀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三大循环腐蚀试验标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准确把握试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将有助于试验更接近户外自然腐蚀状态。

关键词:汽车;金属;腐蚀量;腐蚀速率;影响因素

汽车金属零部件的腐蚀破坏已经成为当今影响汽车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因汽车金属腐蚀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00亿美元,因此对汽车抗腐蚀性能的研发显得越来越重要。

腐蚀一般分为2种,即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这类腐蚀没有水介入;电化学腐蚀则是在电解质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反应时产生电流,形成电池。在电化学腐蚀中,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为阳极,阳极失去电子成为金属离子而进入电解液,发生氧化反应;电极电位高的为阴极,阴极接受电子,把电子转移给电解质溶液中的介质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使得电化学反应持续进行。

循环腐蚀模拟的是大气腐蚀,是金属处于表面薄层电解液膜下的腐蚀过程,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根据腐蚀金属表面的潮湿程度可把腐蚀分为“干的”、“潮的”、“湿的”3种类型。循环腐蚀试验过程中,上述3种腐蚀情况是交替发生的。

腐蚀初期,当金属表面形成了连续的电解液薄膜时,就开始了电化学腐蚀过程,阴极发生了氧的去极化反应。锈层形成后,处于湿润条件下的铁锈层可以起到强氧化剂的作用。

阳极反应发生在金属/Fe3O4界面上:

阴极反应发生在Fe3O4/FeOOH界面上:

即锈层内发生了Fe3+→Fe2+的还原反应,锈层参与了阴极反应过程。

当锈层干燥时,即外部气体相对湿度下降时,锈层和底部基体金属的局部电池成为开路,在大气中氧的作用下锈层内的Fe2+重新氧化成为Fe3+,即发生如下反应:

因此,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带有锈层的金属的腐蚀被加速。

2、不同循环腐蚀试验方法

2.1 大众汽车标准PV1210

PV1210是德国大众汽车车身及其配件循环腐蚀试验标准,适用于具有涂层的车身、车身钢板、结构组合件和构件等。标准分为喷雾、老化存放、冷凝和室温4个试验阶段。

2.2 通用汽车标准GMW 14872

GMW14872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循环腐蚀试验标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循环腐蚀试验标准之一。适用于底盘件、发动机件、内饰件、外饰件、第二表面件等。标准分为室温环境、湿度环境、干燥环境3个试验阶段:

(1) 室温环境阶段(8h):温度(25±3)℃,相对湿度(45±10)%。

(2) 湿度环境阶段(8h):温度(49±2)℃,相对湿度100%。

(3) 干燥环境阶段(8h):温度(60±2)℃,相对湿度≤30%。

盐溶液组成 :0.9% NaCl,0.1% CaCl2,0.075%NaHCO3。试验选用常做的条件,即每个周期喷4次盐溶液。

2.3 克莱斯勒汽车标准 SAEJ2334

克莱斯勒汽车循环腐蚀试验标准SAE J2334是由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汽车腐蚀与防护委员会制定的,适用于特殊的涂装系统、基材、工艺或设计性涂装腐蚀试验。

标准分为湿度环境,盐雾环境,干燥环境3个试验阶段:

(1)湿度环境阶段(6h):温度50℃,相对湿度100%。

(2)3种不同测试方法的测试周期数与腐蚀量的关系分别见表1~3。由表1~3可见,腐蚀量增长速率大小依次为 :SAEJ2334,GMW14872,PV1210。

(3) 燥环境阶段(17.75h):温度60℃,相对湿度50%。

3、试验与分

3.1 试验材料

采用通用循环腐蚀试验标准GMW14872中的“CXB-12-K”标准Coupon板(图1),尺寸25mm×51mm×3mm。

将Coupon板安装在支架上,再放置于盐雾试验箱中。Coupon板及支架的安装图见图2,图3。

图1 Coupon板示意图

Figure 1 The schematic of Coupon hardware

 

图2 Coupon板安装图
Figure 2 Coupon hardware assembly illustration

图3 Coupon板支架安装图

Figure 3 Coupon hardware bracket assembly illustration

试验前用丙酮溶液清洗Coupon板,称重并记录质量,以g为单位。试验结束后,采用喷砂工艺(气压:36.3 kg,149μm石英砂)清除Coupon板表面所产生的全部锈蚀。对清除锈蚀后的Coupon板再次进行称重,并记录质量,以g为单位,按下式计算质量损失:

质量损失=试验前质量-试验后质量

3.2 试验结果及讨论

表1 GMW 14872测试周期数与腐蚀量的关系

Tabl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est cycles of GMW 14872 and the corrosion amount

表2 PV 1210测试周期数与腐蚀量的关系
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est cycles of PV 1210 and the corrosion amount

表3 SAE J2334测试周期数与腐蚀量的关系
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est cycles of SAE J2334 and the corrosion amount

影响汽车腐蚀的因素复杂多变,一般认为,实验室腐蚀试验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pH、氯化物、相对湿度、温度。

SAEJ2334溶液中添加了CuCl2和NaHCO3,呈弱碱性。Cl-加剧了金属的腐蚀性,一则,由于Cl-的直径小、极易穿透氧化膜,使表面液膜导电性增加,是孔蚀的诱发剂;二则,蚀坑中的Cl-具有“自催化酸化作用”,使坑内金属活化溶解。溶液中存在Cl-和HCO3-,在碱性条件下,腐蚀速度非常快。虽然SAEJ2334试验中的喷淋时间仅为15min,但经过喷淋之后,盐溶液沉积在样品表面,随后几乎24h试样都处于高湿状态下,而腐蚀速度与金属表面水膜的厚度有很大关系,如图4所示。因此,SAEJ2334试验条件是3种试验方法中最为严苛的。

图4 腐蚀速度与金属表面水膜厚度之间的关系
Figure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rosion rate and water film thickness on metal surface

Ⅰ区(干大气腐蚀区)—在空气非常干燥的条件下,金属表面不存在液膜层的腐蚀称为干大气腐蚀。此时金属表面吸附的水膜厚度≤10 nm,未形成连续的电解液膜。腐蚀速度很低,化学氧化的作用较大。

Ⅱ区(潮大气腐蚀区)—当大气中的相对湿度足够高,在金属表面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薄液膜时所发生的腐蚀称为潮大气腐蚀。此时水膜厚度约10nm~1 µm,形成了连续的电解液薄膜。并开始了电化学腐蚀,腐蚀速度急剧增大。

Ⅲ区(湿大气腐蚀区)—当空气湿度接近于100%,以及当水直接落在金属表面上时,金属表面便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凝结水膜,此时发生的腐蚀称为湿大气腐蚀。湿大气腐蚀的特点是水膜较厚,约为1µm~1mm,随着水膜加厚,氧扩散困难,腐蚀速度下降。

Ⅳ区—当水膜厚度>1 mm时,就相当于金属全浸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腐蚀速度基本不变。

PV1210与GMW14872相比,虽然湿度环境阶段的时间要长一些,但在此阶段下,GMW14872的环境温度要比PV1210高9 ℃。温度的升高促进了金属的腐蚀。且GMW 14872溶液同SAEJ2334溶液一样,呈弱碱性且添加了CuCl2。在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下,GMW14872试验的腐蚀性要比PV1210试验强。

3种试验方法中,腐蚀量均呈非线性增长,从表1~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试验后期腐蚀量增长速度趋缓。这是由于随着锈层厚度的增加,锈层电阻增大,氧的渗入较困难,使锈层的阴极去极化作用减弱而减缓了腐蚀速度。

4、结语

来源:《上海涂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