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某发电公司3号机组7月3日非计划事件报告

 Q_Andy 2019-07-25

 

一、事件经过

(一)异常前工况

2019年7月3日6:47:00前,福建某发电公司3号机组运行中,负荷330MW,总煤量200t/h,3B、3C、3E、3F磨煤机运行,入炉平均热值3800kcal/kg,煤水比4.5。机组协调投入,滑压方式,给水自动投入,省煤器入口流量886 t/h。两台汽泵转速自动投入,转速在4100 r/min左右稳定调节。因低负荷稳燃需要,3A汽泵再循环开启40%,3B汽泵再循环保持关闭。3A、3B小机汽源为四抽、辅汽双汽源并列供汽,辅汽系统为四抽供汽,四抽、辅汽压力均为0.5MPa;辅汽联络电动门关闭,冷再供辅汽处于热备用状态,压力定值0.45MPa。

(二)异常及处理过程

6:47:00  3C给煤机断煤。其他三台运行给煤机自动瞬时最大煤量至52t/h时,为防止运行磨煤机因煤量大发生堵煤,运行人员迅速切手动将总煤量控制在146t/h。此时,入炉煤平均热值降至3760 kcal/kg,煤水比最低降至3.7。同时切除协调,投入“机跟随方式”,降低机组负荷与当前可用三台磨煤机总煤量相适应,以稳定主汽压力防止汽温大幅下降。

6:51:00  负荷降至200MW,由于煤水比达到3.7严重失调,过热度为0℃,分离器出口温度进入饱和状态。小机汽源压力持续降至0.3MPa,冷再供辅汽调门缓慢开启速度不能补偿辅汽压力下降的速度,汽源压力不足,给水自动最低流量限制省煤器入口流量570t/h不再下降。运行人员为提高过热度,防止过热器进水和主汽温度突降,于6:52:00将给水主站自动切除,通过减少给水量来提高过热度,试图尽快将分离器出口温度拉回至微过热状态。

6:53:00  省煤器入口流量达486t/h保护动作值,开始30s延时读秒阶段。运行人员提高汽泵转速但操作幅度缓慢,效果不足以补偿给水流量持续下降的幅度。此时两台汽泵流量均降至400 t/h左右,运行人员担心“给水泵流量继续下降会造成汽泵抢水或给水泵流量低跳闸,加剧省煤器入口流量低工况进一步恶化”,手动开启3B汽泵再循环,造成省煤器入口流量持续下降得不到回升,直至6:53:31  省煤器入口流量低Ⅱ值保护动作触发锅炉MFT,汽机跳闸,发电机解列。

9:00锅炉具备点火条件,向省调申请点火、并网。省调回复:因近期新一轮强降雨不同意当日并网,推后安排。

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运行人员经验不足,在分离器出口过热度到零情况下为防止过热蒸汽温度快速下降,操作和调整不当,导致给水流量低于保护定值。在保护动作延时开始倒计时后,手动调整不及时造成锅炉省煤器入口流量低,锅炉MFT。

(二)间接原因

低负荷入炉煤热值低,一旦一台制粉系统失去,其他运行磨煤机自动调整瞬间增加给煤量,会造成磨煤机机体内短时通风出力受阻,进入炉膛风粉量瞬间下降,加剧炉膛热负荷降低,锅炉低负荷稳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运行需要兼顾煤水比低限控制、分离器中间点温度接近饱和值、汽压和汽温快速下降、给水量和汽泵汽源动力不足、锅炉稳定燃烧等重要风险,操作量大、难度大,控制各项重点要素中出现顾此失彼。

(三)管理原因

一是配煤掺烧的安全与裕度不足。由于持续降雨导致机组负荷远低于月度计划,造成煤场积压的低热值褐煤、菲律宾存量大、存期长,为尽快腾出煤场存放高热值煤种改善煤场存煤结构,以确保迎峰度夏大负荷期间有效的入炉热值,利用三台机组运行开机台数多的情况下加大低热值褐煤燃用比例,夜间中低负荷采取全部掺烧低热值褐煤、菲律宾煤方式,但是对这种方式存在突发故障可能性分析、有效控制措施不全面,针对恶劣工况预留安全裕度不足。

二是培训准备不足,预想不充分。仿真机模型对在现入炉热值降低的工况变化模块考虑的较少,在这方面引导运行人员处置问题的实际有效指导偏少,没有能够充分的解决运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应对工况变化的方式方法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效果差。

三、暴露问题

(一)运行人员异常处理能力不足,操作不规范

对于故障处理的关键要素掌握不够,切除自动后的重要监控要点没有控制好,应采取的必要关键手段实施效果不好,如及时启动电泵,切除给水自动后调节给水流量的指令操作幅度等关键技术经验不足。

(二)培训管理不到位

异常处理运行人员为新提岗机组长独立上岗时间不足两个月,对其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的熟练度方面培训不够,其对于关键点的管控行为、操作风险的底线认识上还有欠缺,遇异常时心理素质差、有效处理异常的能力不足。

仿真机系统真实有效的模拟热值变化恶劣工况的仿真度不够,针对当前配煤掺烧实际状况的培训需要指导性不强。

(三)运行部门和专业管理针对风险管控的能力不足

对于配煤掺烧、负荷变化等各项综合扰动因素的动态管理分析不到位,在各种风险不同组合的异常应对管控措施不到位。

四、防范措施

(一)重新完善低负荷阶段制粉系统故障的稳定控制措施。重点对给水流量自动、降负荷防止温度突降、确保汽泵汽源稳定等关键要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明确对应的控制重点。

1、完善低负荷稳燃措施,明确“如果不进入转湿态工况,即炉水泵不启动,不得随意切除给水自动”的管理要求,尤其是给水流量自动调节进入最低流量570t/h限制工况下,避免手动控制不当进入486t/h保护区造成锅炉灭火保护动作。一旦过热度消失,要学会“向后看”,紧盯屏过一减前温度;同时通过在汽温相对稳定的工况下通过适当降低主汽压力及对应压力的饱和温度的方式将中间点拉入微过热状态。

2、控制好主汽压力。协调进入机跟随方式后,尽快切定压方式,分阶段参考滑压目标值单项修正降低主汽压力,同时提高分离器出口过热度。不宜采用滑压方式改变压力,避免调门、负荷、机前压力三者的相互跟调出现调节快速释放锅炉有效蓄热,造成后期汽温下降速度非常快的异常。

(二)做好对新提岗位,尤其是机组长、主值岗位的现场实操技能培训,提高其有效处置异常的技能水平,强化仿真机培训管理,重点培训其操作目标的完成率和有效性。

组织对新上岗的机组长、主值进行在岗仿真机强化培训,必须在规定课时时间内完成仿真机标准题库的90%以上合格比例,认为其达到基本上岗标准。

)组织分析不同时段、不同工况下,配煤掺烧对运行操作的影响因素,做好制粉系统在运行台数临界点有效的备用裕量,平衡好节能降耗和安全风险控制。

1、对运行机组在运磨煤机针对不同煤种定期进行最大有效出力试验,摸清底数,指导运行人员异常处置和配煤掺烧精细化调整。

2、入炉热值降低后,尤其60%负荷以下各运行制粉系统至少保留5t/h的有效调节裕度,以防止一台制粉系统异常后的有效热负荷缓冲,并避免集中出现堵磨扩大异常。

3、做好事故预想,提高监盘质量。监盘人员必须清楚出现一台制粉系统故障失去后,剩余制粉系统最大有效出力下能够维持的稳定负荷点是多少,对应的给水流量/主汽压力(滑压值范围)分别是多少,值长负责经常性考问。

(四)明确配煤掺烧精细化管理原则,掺烧低热值煤种时,低负荷期间尽量维持四台制粉系统运行,在45~50%负荷运行,投运磨煤机平均热值不低于3800kcal/kg;35~45%负荷运行,投运磨煤机平均热值不低于3600kcal/kg。在此基础上,综合磨煤机运行台数且必须保证每台运行磨煤机至少保留5t/h的有效调节裕度,降低低负荷稳燃发生异常的风险度。

(五)仿真机系统升级列入明年的工作计划,落实费用、联系厂家对配煤掺烧等方面的控制策略进行综合升级,同时增加仿真机自动考评系统,对运行人员演练情况进行评价,测试正常后将其作为上岗条件之一。

五、责任考核(略)

来源:电力安全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