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靶向治疗, 如何与医生共同打好这场“配合战”“持久战”?

 板桥胡同37号 2019-07-25

面对肺癌,我们常常要和主治医生共同打一场“配合战”、“持久战”,而“配合”的默契程度,对是否“持久”这一结果至关重要。患者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如何配合医生,成为一大难题。本期医生答疑,我们邀请到经验丰富的彭玲医生,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详细专业的解答。

       

沙漠骆驼:                   

我半年前被诊断为肺腺癌,医生建议我先做基因检测,然后根据结果来决定诊疗方案。我做了基因检测,但检测结果并没有突变,自己不想做化疗,因为副作用太大,我仍然可以接受靶向治疗吗?

彭医生:腺癌患者如果无基因突变,接受靶向治疗是完全不推荐的,这是靶向药盲试。既然叫盲试,就好像盲人在黑暗里摸到什么是什么。

目前研究表明,基因突变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对于由多个异常基因引起的癌症来说,在这些基因异常中有一个基因起主导作用,叫做“驱动基因”。每一个基因异常需要不同的药物来治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靶向治疗。这个起主导作用的驱动基因就是靶点,当找到靶点的时候,才能使用与之相对应的靶向治疗药物。

通过基因检测,可确认EGFR、ALK、PIK3CA、ROS1以及耐药后EGFR T790M等突变情况,找出靶点,直接服用对应的靶向药,这样效果好,副作用小;基因检测无靶点情况下的靶向药盲试会耽误大量宝贵的治疗时间;同时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也会加快疾病进展,起了反作用。

手术、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积极配合医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加油WS:                   

我母亲现在在接受靶向治疗,家里经济压力很大,想了解下TKI靶向药原料药粉和原研正版药的区别是什么?可以掺着吃吗?

彭医生:原料药粉不能直接服用,更不能代替原研正版药服用,也不能二者掺着吃。虽然原料药粉是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但却不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可以带来有效的治疗效果,相反,可能会引起反作用

由于没有经过制剂过程,原料药粉在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和排泄都和正版药完全不同,无法证明其有效性。原料药本身都是需要做成制剂,才能发挥其有效成分的作用,同时减少副作用。直接吞服药粉,非但不能治病,甚至可能加快疾病进展。

靶向药作为一种对肿瘤产生抑制效果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的持续时间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和药物代谢有关,正版药与原料药粉掺着吃,会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按时按量服用正规生产的靶向药,并且保证正规的购买渠道。同时需要注意,治疗过程中任何药品的使用都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切勿私自停药、换药。

       

白桦树:                   

我父亲服用三代EGFR-TKI靶向药已经三个月了,效果很好,但是怎样才能提前知道未来是否可能产生耐药?耐药后该怎么办呢?

彭医生:大部分患者服用靶向药一段时间都会出现耐药,及时发现耐药,首先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变化及感受,比如咳嗽、胸痛等症状加重,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其次定期的身体检查也是必须的,常用的检测方法是肺部CT、头颅MRI和骨E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及新兴的液体活检,让医生掌握最新的疾病进展,及早发现问题,未雨绸缪。

耐药可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进展,以及快速进展和缓慢进展。不同患者的耐药机制不同,治疗方式的调整要依据耐药机制和耐药情况来定,耐药后一般情况我们建议做“二次活检”,包括组织活检和液体活检,这可以为精准治疗打下坚实的第一步,由主治医师根据检测结果等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遵从医嘱,配合治疗,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

       

健康是福:                   

我已经靶向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了,跟主治医生沟通的时候总是害怕漏掉重要信息耽误治疗,有哪些关键指标是我跟医生沟通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的呢?

彭医生:与主治医生及时、有效的沟通,遵从医嘱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沟通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复查,反馈检查结果。靶向治疗需要定期检查以评估疗效,复查时不仅要携带文字报告,更要注意携带既往CT或MRI片子,以及化验结果,如血常规、生化等,便于主治医师评估治疗效果,无效时及时找出疗效不佳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擅自决定继续服药,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2. 及时反馈有无相关毒副反应。如:食欲下降、腹泻、皮疹、呼吸困难。严重不良发生时需要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止用药,必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

  3. 及时告知其他基础疾病或最近正在服用的药物。有些口服药物或治疗方法与靶向药物之间可能会有相互抵抗的作用,因此,如果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炎、慢性肾病等,在就诊时要及时告知医师正在服用的药物,咨询是否可以继续服用,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