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感,今天上午带着两儿子去给夫家的祖先扫墓,让我第一次如此深刻的陪伴儿子去体悟长辈们精神的传承,这才是最好的连根。车上与公公的交流让两儿子真实的明白“首孝悌”,爷爷的“行不言之教”给了我们榜样的力量,我们当下的顺利也是爷爷用他的大爱为我们积攒的福报,同时也明白所谓的付出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去的路上,刚好大儿子跟我讨论与亲人之间的关系,说到他的一个同学父母给外婆买了房子,结果外婆硬是把房子卖了给舅舅去换房,于是他同学认为外婆和舅舅都不可理喻。我虽说:处理关系上没有对与错,但任何一段不和谐的关系一定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并且处理好兄弟之间的关系是孝顺首先要做到的,三字经说“首孝悌”,也举例了自己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成就,但要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智慧,可能还是说教的成份多一些,儿子虽然没有反对,但能感知他当时并没有完全接受。 当我们接到公公婆婆一起去墓地期间,与公公聊起他和婆婆是怎样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爸爸的爸爸去世早,当小弟弟没有工作流浪时,他通过各种关系让弟弟学了雕花的手艺,后来弟弟收入颇丰,成家后家庭比自己还殷实;后来自己的大哥46岁时脑部得了毛病,那时CT技术都没有,爸爸去上海华山医院等地方想尽一切办法为哥哥治疗,过年都是陪伴在哥哥身边照顾,也花光了自己一年的分红。当时他的小弟弟和上海的二伯条件都比他好,没有资助,但爸爸妈妈都毫无怨言,爸爸说“我做我该做的,我从来没想让谁感谢我或者帮助我”。后来他大哥去世了,留下年幼的三个孩子,公公说他嫂子是一个不管事也不生事的人,于是三个孩子都是公公婆婆抚养成家立业。我说妈妈也非常大度,爸爸也非常肯定妈妈的不计较。 回家的路上我和儿子们又梳理了他们爷爷是怎么与兄弟相处的,儿子问其他兄弟现在情况如何,我突然发现爸爸的其他三个兄弟现在经济条件虽然都不错,但每家都有一个晚辈出了点状况(有生病的、有弱智的、有离婚不务正业的),多少留有人生的缺憾,唯有我们家最幸运。所以人尽管去孝顺、尽管去照顾好兄弟姐妹、尽管去利他付出,“爱出者爱返”,所有的“做”其实都是为自己的福田播撒种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其实最后都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今天的幸运都是爷爷奶奶给我们种的福田,我们要感恩爷爷奶奶的付出,更要传承爷爷奶奶的无我利他、主动担当的精神——孩子们用沉思、沉默予以回应,我想爸爸妈妈精神的传承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种子! 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如此系统全面的了解爸爸的“首孝悌”,再想到奶奶一直是与公公婆婆住,直到奶奶87岁终老,心中特别感动,特别感恩自己能进入这样一个家庭!也特别感谢自己选择带孩子们参加清明祭扫,清明节是中国的感恩节,更是一代一代精神的传承,一个家族能留存下来,一定都有他立足社会的优良品质,要想让我们的家族一代比一代提升,那首先是传承好祖辈的优良精神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这小到关乎一个家族的兴旺,大则关乎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道德经》也告诉我们“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 作者:罗迎喜(作者授权代发) |
|
来自: 道德经学用 > 《和谐家庭,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