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你个天皇!

 闲情偶的 2019-07-25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秋根,即今之带銙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本文的角儿为一对带扣。主体为模范工艺铸造,外形为前圆后方,正面有明显高出纹饰面的鎏银边框,背面平坦,带扣边缘各有六孔并内有残存铜钉,用于将带扣钉至在皮革带上。据笔者观察,两件带扣均饰以多头人面兽,一件纹饰较为清晰,应为十个人头,一件有铸造残缺,可见九个人头,并皆有“天皇”铭文,其中以无扣舌带扣文字较为清晰。

天皇纹带扣  天皇二字哪位火眼睛睛找得到?

关于此类带扣的流行年代以及使用方法,孙机先生曾专文有过精到的论述。此类带扣见于国内、日本多处墓葬发掘资料,如洛阳晋墓、袁台子东晋壁画墓、朝阳前燕奉车都尉墓,集安高句丽墓、日本新山古坟等,与带銙等一同作为革带上的金属构件。出土此类带扣的墓葬年代,多集中于两晋时期,但其最早出现的时间应在东汉晚期——定县43号汉墓出土有一件此类革带的银带銙(简报中记为兽面银铺首)可作为此类革带出现于东汉晚期的例证,该汉墓发掘前已被盗掘,这应为墓中没有出土带扣等带具的原因。

晋式带扣,引自孙机先生《中国古代的革带》

据宜兴周处墓复原的代扣使用方式示意图,引自孙机先生《先秦汉晋用金银带扣》

那么这对带扣的年代,应是东汉晚至两晋的哪一阶段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对代扣的主体纹饰——天皇。笔者在接触此对带扣之前,对于这种怪兽是一无所知的。经朋友指点及查阅资料,已知文献中关于此类天皇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所著的《枕中书》及前秦王嘉所著的《拾遗记》。

《枕中书》曰:“大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大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天皇受号,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

《拾遗记》曰:“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

就文献可知三皇的形象应为龙身、人面、多头。两书中记录的“天皇”形象皆为十三头,而两件带扣上装饰的天皇头数没有达到十三的,笔者推测这应为匠人对天皇头数模糊不清所致,至于两件带扣天皇头数不等则应为铸漏缺憾。

此类三皇之物质文化遗存目前最早见于在汉代画像石,且仅见人皇形象。据肖冬先生统计国内官方相关画像石共24石,九头人皇在画像石中与其他祥禽瑞兽一起,作为护佑墓主升仙的引导及护卫。其中山东藤县黄安岭以及西户口所出的两方画像石之人皇形象与笔者所获带扣天皇形象最为类似,年代也应最为相近。可喜的是西户口之画像石有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刻铭,延光元年即公元122年,据此可知此对带扣装饰的三皇风格之流行年代应为公元122年前后。定县43号汉墓为东汉中山王刘畅之墓已被学界广泛认可,刘畅去世于公元174年,就此可推断天皇纹带扣之年代很可能在公元174年左右就已出现。

滕县黄安岭画像石之人皇 度娘供图

藤县西户口延光元年画像石之人皇 度娘供图

关于三皇的物质文化遗存还见于敦煌西魏时期第249窟和285窟壁画。在249窟,天皇见于窟顶北披,东披和南披壁画中分别绘有人皇和地皇; 在285窟东披绘天皇(应画匠笔误绘为14头),南披北披绘地皇、人皇。在两窟壁画中除摩尼宝珠、飞天等典型专属佛教母题外,多数为道教神袛母题融入了佛教神话一类。壁画中之三皇头部形象已佛化并以佛教护法神的身份出现。贺世哲先生认为三皇在壁画中已被赋予了佛教护法神——和修吉的新义。这是符合壁画中三皇形象特征以及南北朝时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下“拿来主义”所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情的。

敦煌西魏249窟东披之和修吉(人皇) 度娘供图

公开资料所见的此类带扣,无论是国外馆藏还是国内外考古发掘所出,均饰以毛雕龙凤纹且年代均在两晋范围内,即两晋时期带扣的流行纹饰为龙凤纹,且龙凤纹带扣皆为可拆卸的构件而非铸件,增加了循环使用价值,其出现年代应晚于一次成型的铸件品。而西魏时期的天皇已变为佛教护法神,形象已由道入佛。故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天皇纹带扣之流行年代仅可能在公元174年左右的西汉晚期至三国时期这一阶段。

如上述,已知十三头天皇的最早文献记载在东晋、前秦时期,且均与人皇、地皇一并出现。但关于人皇的文献记载要早很多,也未提及地皇与天皇。东汉王延寿(约140-约165年)著《鲁灵光殿赋》中“五龙比翼,人皇九首”一句,是笔者已知对九头人皇最早的命名记载。鲁灵光殿为“好治宫室”的汉景帝子鲁恭王刘余“坏孔子旧宅”所建,至东汉尤存。九头人皇的渊源也要清晰得多。曾昭燏等主编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在判断墓中的九头人面兽为人皇时,引用了《楚辞.天问》中“雄虺九首”的记载。肖冬先生也认为九头人面兽出现于画像石的原因得益于楚地巫鬼文化的影响。故由上述论证可推测九头人皇应源于战国楚文化中的“雄虺九首”,而十一头地皇、十三头天皇应皆由九头人皇演化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三至六世纪,是我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及日本的古坟时代,也是东北亚骑马族群南下朝鲜半岛、进而征服日本、成为日本“创世之神”的时代。晋式带扣“三燕→高句丽→日本”之传播轨迹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史实。在古坟时代结束后,日本进入飞鸟时代。日本君主名称“天皇”最早的文字记载于公元673年—688年前后、由天武天皇制定的《飞鸟净御原令》中,但日本君主始称天皇肯定要早于这一时期(天武为第40位天皇)。

基于此笔者大胆的推测一下:日本神话中天孙支后裔“天皇”的名称很可能源于十三头天皇。

引自张雪岩先生《集安出土高句丽金属带饰的类型及相关问题》

年前年后忙的晕头转向,找件有趣的古物,囫囵写篇流水文,权当茶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