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朋友的画展开幕式,归家途中坐过了站到了南京西路时,想起了已经搬走了的绿杨邨、除了菜包子以外无甚留恋的王家沙……,最后还是撑着傘到茂名北路的“丰盛里”去逛了一圈。 回忆曾经在附近住过的时代,也从未知道有什么丰盛里,从茂名北路走到淮海路,除了都是弄堂房子以外并没有留下特殊的影像。可能就像陕西路上的荣宅,豪门深宅,什么大资本家、大老板、当时的社会名流等等,一般市民对此并不关心。真正的上海文化还是存在于石库门弄堂的人间烟火之中,我想。 丰盛里“开发”的模式与其他先例大同小异,用地域文化、历史作为背景,让人们在领略这些建筑的同时刺激消费。 丰盛里地面共有10幢建筑,其中,复建1幢保留历史建筑,仿建9幢2~3层的老式建筑 。 而在雨中逛逛丰盛里,仿佛更能找回点什么回忆,然后是免不了拍几张,解解念想。这些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的;几代人的弄堂文化是回不去了的自相矛盾,留在文字上、图像上、记忆中似乎更真实。是的,丰盛里,我来过了,在霏霏细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