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传统刮痧教程 (含图)

 吕康悠然 2019-07-26

导读:刮痧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凭借其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等特点,历经千年的积淀,为提高和促进人类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时至今日,刮痧疗法仍为大众所喜爱,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刮痧的操作方法,今天,小编就带您具体学习一下刮痧的手法,图文并茂哟!

一、头部刮法

头部有头发覆盖,可以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术者一手扶受术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发热为宜。

1.循行路线

(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头维穴、颔厌穴等。见图1。

1 刮拭头部两侧

(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经囟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至头临泣穴。见图2。

2 刮拭前头部

(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经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见图3。

3 刮拭后头部

(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等。见图4。

4 刮拭全头部

2.适应证

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二、面部刮法

面部出痧影响美观,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每天1次。

1.循行路线

(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见图5。

5 刮拭前额部

(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顺序刮拭。见图6。

6 刮拭两颧部

(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等进行刮拭。见图7。

7 刮拭下颌部

2.适应证

刮拭面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颜面五官的病症,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受术者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1.循行路线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见图8。

8 刮背部

2.适应证

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脏腑的病症,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

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四、胸部刮法

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用刮板棱角沿胁间隙刮拭。乳头处禁刮。

1.循行路线

(1)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见图9。

9 刮拭胸部正中线

(2)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见图10。

10 刮拭胸部两侧

2.适应证

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女性乳腺炎、乳腺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