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在来源、生产、工艺、规格、质量标准等方面,已经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某些中药名称的错读又是阻碍中药标准化发展的原因之一,应引起中药界高度重视。究其根本,中药名称错读的原因是什么? 1 不会读半边 “秦九”、“川弓”、“更米”、“牛旁子”等; 2 一字有多音 “枳壳(ké)”、“柏(bó)子仁”、“蛤(há)壳(ké)”等; 3 不识就胡编 “老鹤草(老鹳草)”、“柯子(诃子)”、“韭白(薤白)”等。 中药错读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应该也给予标准化,而作为中药从业人员,准确地念出中药名称更是专业的表现。这些中药名,你念对了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药标准化不应将读音标准化排出在外,更应将其作为基础,当前可以2015版《中国药典》为标准参考,统一中药读音,纠正中药读音,减少中药的错传误传,让中药发展走上更加规范化的道路。 ![]()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文字资料来源网络,全文由“汇群中药”整理编校发布。如需转载或引用请留言获取授权,转载或引用时须注明“来源:汇群中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