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在路上国道317从川入藏第一村,也是十八军进藏第一村

 山地之仔 2019-07-26

 用户1915163073

我们下了矮拉山沿着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盘山公路,来到了传说中的十八军进藏第一村——岗托村。岗托镇位于江达县东部,地处317国道沿线,与四川省德格县隔江相望。岗托,藏语意为“人口集中之地”。

西藏和平解放前,属德格土司和噶厦地方政府管辖;西藏和平解放后,沿金沙江西岸属西藏自治区管辖,该地建成岗托镇,东岸划归四川省管辖。

从317国道(川藏北线)进入西藏自治区第一站的岗托镇,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插上五星红旗的地方。今天的岗托村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岗托村,挂有“西藏旅游民俗文化第一村”的大门格外醒目,沿着直通村里的柏油路,具有浓郁江达民居特色的井栏式建筑映入眼帘,土石木结构、平顶宅院、白墙红壁花窗、“品”字形滴水岩……十分漂亮气派。

图为新建成的岗托镇城区。据说是政府全额投资新建的。据了解,岗托民俗村的基础项目才新近建成,将直接带动115户村民提高收入。

来岗托参观的僧人们。

岗托小广场上的十八路军纪念铜像。

来岗托参观的僧人们。

岗托镇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岗托镇,一名有60年党龄的82岁聘用干部,奔波于群众之中。他六十年如一日,书写了对共产党员身份的认识,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江拥次仁。

僧侣帮我们介绍了江拥次仁:82年来,江拥次仁有过许多不同的身份,农奴、群众、党员、干部、聘用干部。这些身份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农奴与党员。60多年过去了,“西藏”两个火红的大字仍镌刻在江边阿里松钦山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岗托村居民的楼顶上。

解放军渡江的当晚,就驻扎在岗托村。时年13岁的江拥次仁在家煮了酥油茶和热水送给解放军。次日一大早,部队就开拔了,临走时把几件旧军衣和一些食物回赠给他,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江拥次仁。

那时,江拥次仁就树立了一个理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年的努力,1958年5月,江拥次仁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9年1月1日,江拥次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来岗托参观的僧人们。

岗托镇已停用了的完全小学。

小学门前的宣传标语。

解放前,岗托村的村民要向土司交税,自己则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而现在的岗托村,村干部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图为从新学校放学的小学生们。2009年-2010年,岗托村群众在317国道的整治建设中劳务输出600余人次,平均每户现金收入超过一万五千元。目前,岗托村正在利用自身的秀丽风光,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这里除了大自然赋予岗托村的美景外,“红色”的历史遗迹也是很好的旅游之源,当年十八军就是从金沙江进入西藏的。

看到旅游的机遇,村民党曲在两年前投资30多万元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一座有着浓郁康巴藏式风情的家庭旅馆,目前可以同时容纳20多人居住。对于汉族游客,党曲会热情地拿出牛肉干、人参果等特产让他们免费品尝。

学校旧址是带有五六十年代的风格。

这是典型的汉式办公楼样式。

感觉年代还应该更近些,七八十年代的建的吧。

现在这些建筑从外观看都还比较完好,是建设施工人员目前的用房。

墙壁边还有一头羊。

这个建筑就更现代了。

这里还有原来留下的收支情况公示表。

各种工作安排和实施方案。

岗托是川藏两省区交界处的咽喉要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秉持“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精神,向东跨过金沙江,向西翻越矮拉山,世代趟出一条生存路,岗托人距幸福越来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