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气呵成,清新流畅,为人们所传诵

 有友abcd 2019-07-26

作为开创一个诗歌流派的艺术大师,黄庭坚在中国诗的历史上是有着他的地位的。他虽然出自苏轼门下,诗名却和苏轼相齐,当时人们把他们并称“苏黄”。他的著作有《山谷内集》二十卷,《外集》诗十七卷,《别集》两卷。黄庭坚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和苏轼、米蒂、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黄庭坚的诗,并不是每篇都生硬奇拗。由于诗人宦海沉浮不定,在党争之中屡遭贬谪,因而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不乏清新劲峭的好作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气呵成,清新流畅,为人们所传诵

第一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覆塘滟洒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第二首:

满川风雨独凭栏,缩结湘娥十二簪。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诗人在这两首诗的后面写了一段小跋:“崇宁之元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太守杨器文,监郡黄彦并来,率同游君山”。

作者于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贬官四川溶陵别驾,安置黔州,后来又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这在当时都是极边远险阻的地区。滴居四川六年,在政治上、生活上都受了许多折磨,宋徽宗元三年(公元1100年)才得赦免。在回江西故乡途中,路经岳阳城中,于1102年春天写下了这两首诗。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气呵成,清新流畅,为人们所传诵

第一首,主要表现了诗人谪官脱险的欢欣幸运的心情。投荒,流放到荒远偏僻的地方。万死,九死一生的意思。斑,花白。

“投荒万死鬓毛斑”,诗的一开头,诗人就开门见山地概括了受到贬谪,流放边远地区的种种危难。经历九死一生的折磨,诗人的鬓发都已经花白了,这不仅诗人的忧虑之深,同时也说明能否再重返故乡是煎熬诗人身心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句就紧接着回答:这重大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了“生出瞿塘滟顽关”,梦寐一求的生还故乡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生出三峡,心里的欣幸又怎能抑制得住呢?生出即活着回来的意思。《后汉书·班超传》记有“但愿生出玉门关”的句子,诗人在这里采用其意,十分妥贻地表达了九死一生的欢欣幸运的心情。他没有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疾进,更没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良多趣味”,而是挑选了三峡中最为险恶的瞿塘峡和滟顽滩,尽管回乡的道路这样的险峻,也无法阻止诗人死里逃生的喜悦。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气呵成,清新流畅,为人们所传诵

“未到江南先一笑”,这里的感情是自然的流露,是淋沥的表现。刚出了三峡,还没有回到故乡,就高兴得开怀大笑,那末,真正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那欣喜的心情又如何呢?作者没有写,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未到”和“一笑”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和神态,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四句:“岳阳楼上对君山”,岳阳楼,是我国著名的登临胜地,是现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的城楼,原为唐朝所建。登临岳阳楼,面临洞庭湖,天水相接,烟波浩瀚,气象万千,使人心旷神怡。君山,在洞庭湖中,,正对岳阳楼,相传为湘君游住的地方。岳阳楼以它的盛名吸引着过往行人,那死里逃生,心情十分欢快的黄庭坚当然更不例外,于是登上岳阳楼去领略那美丽动人的湖光山水。极目远跳,首先看到的便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君山。所以诗人有“岳阳楼上对君山”的诗句,作为第一首诗的结语。

登上岳阳楼,面对君山,诗人看到了些什么?又想了些什么?第一首诗里并没有作出回答。第二首则从正面写出了诗人登临时所见的风景,什么景色呢?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气呵成,清新流畅,为人们所传诵

“满川风雨独凭栏;结湘娥十二翼”。满川,是指整个湖面。维结是说盘结在一起。湘娥,湘水之女神,相传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妃子,舜巡视南方时,二妃没有同往,后追到洞庭湖时,听说舜死在苍梧(今湖南宁远县南),二人痛不欲生,双双自沉于洞庭湖水。自沉之前,她们望着苍梧山哭泣,泪水洒在竹林里,竹上便留下斑斑泪痕。二妃自沉湘水以后,她们的神灵常常游于洞庭湖的深渊,遂号湘夫人,住于君山。十二簪:十二个发簪,指君山突起的十二峰。

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生动地画出了在苍莽烟雨之中的君山,有如女神馆绩十二个发器的形象,同时点染出作者登高楼,凭栏欣赏的愉快喜悦心情。诗人历尽艰辛,得到赦令,正月二十三日连夜从贬地出发,二十六日到达岳阳,偏偏又遇到连日阴雨。心情高兴的诗人哪里会在寓所里呆得住呢?于是便冒着风雨独自登上岳阳楼。

雨中观景,一般人总不免有惆怅之感。但诗人的心情实在太愉快了,景因情生,君山奇妙的形态在诗人看来实在太美了,这是神女绾结的发譬呵!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气呵成,清新流畅,为人们所传诵

正因为心情是这样的愉悦,景色又是如此的绮丽,高兴之余,诗人又产生了只坐在岳阳楼上凭栏观赏而意有未足之感。于是,产生了后面两句诗的设想:“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可惜呀!

风雨交织,不能到洞庭湖面上观赏君山之美,如果能驾一叶扁舟,从山堆般的白浪中去看青山,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呵!诗人在这里用银山来比喻浪涛,把一般人都讨厌的大浪写得如此美好,足见他的心情是多么愉快。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一诗中写道:“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也是指波浪。那是风和日丽的情景,黄庭坚却是在风雨中看的洞庭湖,所以波浪不再是银盘而是银山了。这两句诗是诗人的设想,无疑也是诗人的愿望,却又巧妙地寓情于景之中,耐人寻味。作者的这一愿望,最后还实现了,他同岳阳太守杨器之、监郡黄彦一道,终于游了君山,凭吊了娥皇女英二妃墓,还观赏了柳毅井。这可以从诗人在诗后的自跋中看出来。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气呵成,清新流畅,为人们所传诵

这两首诗,题叫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因而虽然是在春日登临,却无“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感受;但由于怀着返乡的喜悦,也没有“满目箫然,感极而悲”的思想。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创始者,他的诗作大多刻意求新,过于偏重形式,追求文字技巧,特别是搬弄典故,“点铁成金”,盘空硬语,因而造成险僻晦涩,倩屈整牙,使人难懂,难接受。这两首诗则完全和作者的其他诗作不同,写来一气呵成,清新流畅。这是因为诗人对自己的贬谪生涯升沉遭遇有真实的感受,由此而进出的激情冲破了他论诗的清规,写诗的戒律,写出了为人们所传诵的佳作名篇。

这两首诗语言也很透明,虽用典故,却自然明白。既有写实,也有想象;既有悲苦的诉说,也有喜悦的抒写,这在他的诗作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黄庭坚的诗作,重在“法”,重在“眼”,重在“律”。如“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秋来入律诗,陶谢不枝梧”等句,都说明了黄庭坚诗的创作重在作法的讨论上。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气呵成,清新流畅,为人们所传诵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来在《读黄鲁直诗》中写道“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接风流”。黄庭坚作诗,是花了很多力气的。也正由于如此,他的诗论和诗作,形成了特殊的风格,但又有可以遵循的方法。因此不仅形成一体,同时演变成一种宗派,所以到了吕本中,就写成了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同时又有江西诗派诗集和江西续宗派诗的选辑。江西诗派由此得名。江西诗派影响之大,延续到宋元之际,直到晚清的宋诗派还荡漾着他的余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