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宋(3)

 摩羯天尘 2019-07-26
 

 

原创: 苗泽泽 汉唐军机 今天

 
王安石变法

说起北宋的皇帝,细数来没有一个昏君,即便是徽宗也不能算是;而说起北宋的名臣那也是不胜枚举!

宋神宗和王安石便是明主、能臣配的一个例子。神宗是哲宗和徽宗的父亲,英宗长子,宋第六位帝王,19岁登基38岁忧郁而死。王安石,仁宗朝进士,历任宁波鄞县知县、安庆属县通判(相当于付县长兼纪检),神宗登基第二年拜相,可谓直线飞升!

历史只有在回忆时才有意义,而且永远都不会有最后定论!

君臣的珠联璧合只为推行一件大事——王安石变法。关于这次变法向来纵说风云,莫衷一是,明王夫之评安石用尧舜之治媚惑圣听,指其小人之为。易中天在《帝国惆怅》一书中讥讽王安石祸国伤民,不合时宜,引申出北宋灭亡因变法埋下祸根。梁启超为推行戊戌变法肯定安石新政,嘉奖有余。当代多对其变法执肯定态度。

我看到易中天那个二货的评价,我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还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说当时没有国会制度,应该安石上台,司马在野相助,明显影射当今之世,体制决定成败,其公知之名坐实无误!

神宗19岁小小年纪,为何登基不久就请王安石主持变法呢?原来,神宗父亲宋英宗只做了3年皇帝,英宗的父皇宋仁宗做了41年皇帝,41年来国家和平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到了神宗朝其积弊日益显现,军费开支,官僚机构臃肿,西夏契丹岁币繁重,导致财政危机,土地兼并,高利贷和税负徭役加重,导致农民反抗不断。这是宋神宗当政时的社会现实。另外宋神宗虽然年轻却又有远大抱负,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又常羡慕管仲之于齐,商鞅之于秦,吴起之于楚等法家人物。这是其变法的心里动因。

王安石在鄞县和安庆为地方官时就已经把辖区作为其变法的实验田,早早推行了他的施政方略,并且成果显著,名声大震。宋神宗可以说非安石不用,王安石也非神宗而不得遇明主。二者珠联璧合,心心相映,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便开始了!

主有志,臣有才,明主贤臣。这对组合像极了秦孝公和商鞅这样一对搭档,却收获了截然不同的结局。为何?在主而不在臣,宋神宗没有秦孝公如磐石一般的定力,其志心不坚。当年孝公为支持变法,废太子,鼻刑太子太傅公子虔,冷落老氏族,费其权,养其优。神宗乌台诗案连苏轼都没下狠心杀之,足见其意志不足以堪改革之大任。此为功亏一篑原因一。

其二,安石是变法派,司马光是保守派,在两派的竞合游戏中,保守派势力强大,变法派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逆境中没能得到宋神宗不遗余力的支持,导致变法派内部有人心态动摇,甚至叛变,其过仍在皇帝。君心动摇,保守派气焰得到鼓舞,最终力有不逮,遗憾废止。

太祖立国之初,定科举,改五代时弊,用文官治国,允许士大夫土地兼并,既得利益者力量越来越强大,尾大不掉。经仁宗朝40多年的发展,北宋商业繁荣,金融发达,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商业资本力量的代言人,他们与西夏和辽有着巨大的商业往来,走私普遍,不愿意缴税,暗地里和官僚结成联盟,反对变法,也是一股保守派力量。幽云十六州自五代割让给辽以后,长城就不在是中原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屏障,也就失去了其作为贸易关卡的收税设置点,走私贸易与戍边将士相互勾结形成了第三股反对变法的力量。

变法的内容是契合当时实际的,可以说对症下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一个研究,这里不做赘述。不然神宗朝的国家财政也不会连年增收。

不是王安石的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恰恰是王安石变法没有推行下去,导致了北宋民强而国弱,民富而兵残,在宋徽宗时百万兵众,难挡金不到10万兵马(金人2万,其他民族6万),而这一幕又在清兵入关时再现,在日本侵占东北时又一次再现,想想能不痛心嘛?

宋神宗郁闷致死,安石不负平生之志积劳成疾致死,司马光们登上了短暂的历史舞台,哲宗执政后至宋灭亡就再也没能掌权,并且被冠上了元佑奸党的恶名刻在了石碑上。名单有:司马光 、苏轼 ,苏辙、 黄庭坚 ,秦观……等309人。

犹太人基辛格说过:历史只有在回忆时才有意义,而且永远都不会有最后定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