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生活有多讲究呢?我们可以跟随吴洋洋的这本书《宋代士民的“花生活”》,去看看宋人“花枝招展”的日常。 据统计,宋代写花的诗,在数量上远远高于唐代。从花的种类上来说,也更为丰富。而且这些诗,从写作质量上来看,也无愧古今。 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来概括宋人因为爱花而研究花的行为,再恰当不过了。 唐明皇李隆基的女儿唐昌公主,在唐昌观亲手种植了一株玉蕊花。 有一年春天,玉蕊开花时来了一位漂亮的姑娘,摘了几枝花后乘马离开,转眼间,竟然升到了半空!四周的人这才明白,这姑娘原来是神仙呀! 这件事在长安立马成了一个热点,文人纷纷作诗,相继传诵这个热门话题。 在朝廷担任给事中的严休复,还有元稹、刘禹锡,都为这件事留下了笔墨。 热点是蹭了,这事到底有没有,玉蕊花是什么样的花,大大咧咧的唐人却没给出下文。 到了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的周必大发现,唐人常常把玉蕊花、琼花和山矾花混为一谈,傻傻分不清。 为了弄明白这三种到底是不是一样的花?周必大干脆开始了亲自种植、亲自考证的实践活动。 他最后得出结论:玉蕊、琼花、山矾其实是三种不同的花。还把自己的种花过程和研究成果,写成了论文《唐昌玉蕊辩证》。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南宋大臣史正志,专门写了一本《史氏菊谱》,记录了二十七种菊花,反映了整个姑苏地区菊花的种植情况。 在书里,史正志记载了一件趣事,说的是两位历史名人关于菊花凋零时会不会掉落花瓣的辩论。 故事的第一位主角是王安石,他曾写过一句“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看到这句话,欧阳修就不太认同了。他和当时大多数人意见一致,认为菊花是在枝头凋零不会掉落花瓣的。就打趣王安石说“秋花不落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 王安石回怼欧阳修读书不认真,说《楚辞》中明明写着“夕餐秋菊之落英”,来为自己做旁证。 这段趣事从宋朝流传至今,然而在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里,主角之一的欧阳修却变成了苏轼。 导致很多人现在提到“菊花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轼,而不是欧阳修。 不过,故事的主角到底是谁,对于史正志来说,却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关于菊花凋零的疑问,正困扰着他。 他没有盲从别人的观点,而是选择自己去观察。 这一观察,史正志有了大发现,菊花竟然会因为品种不同,凋落方式也不同。 如果是花瓣密集的菊花品种,它在凋零的时候,花瓣就不会落下来。花瓣越稀疏的品种,掉落的花瓣越多。 像周必大和史正志这样,以花为研究对象写成的文献,被称为花谱。 第一部关于梅花的专著,是范成大写的《范村梅谱》,第一部菊花的专著,是北宋刘蒙写的《菊谱》。 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花卉植物的专论。 他在文章里谈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变化、命名方式、培植技术以及当地爱花、赏花的风俗。 欧阳修记载的花后魏紫,花瓣有“七百叶”。如今在无数花卉爱好者的努力下,也只栽培出了五百瓣左右的花。 可见花卉种植技术,在宋代已经比较成熟了。 宋人爱花,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除了唱花、写花、画花,赏花更是所有人都能参与的娱乐休闲活动。 那个时候没有公园,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会定时对外开放,男女老幼成群结队,去园中游玩观赏。 苏轼曾表示“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食肉”只是生理层次的需求,“竹”有美化居住环境的作用。一个人住在什么地方,差不多也就代表了他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精神气质和情趣品味。 园林和花木是相辅相成的。园中哪个位置种什么花,花石堆叠的层次和高低,都有讲究。 园林中的亭台水榭是静止不动的,但不同的季节,盛开出了不同的花,便使得整个园林有了栩栩生气。 没有花木的园林,是不能被宋人接受的。 除了小规模的赏花游园,还有大型花会。比如扬州年年都要举办的芍药花会。而最高级别的花会,是皇家举办的赏花活动。 皇帝除了邀约臣子们一起赏花,还常常赐花给大臣。得着皇帝赐花,那可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皇帝赐花也有讲究,花的品种不能随意乱赐,像千叶牡丹,就只能赐给亲王或者最重要的那些大臣。 赐花代表着“礼”,是一种仪式。 宋人还把画戴在身上,不分男女,不论身份高低贵贱,谁都可以戴。 在小说《水浒传》中,燕青颜值颇高,他就“鬓边常簪四季花”,即使是凶悍的阮小五,也戴过石榴花,武艺高强的杨雄戴过芙蓉花,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蔡庆更是因为花不离头,才得了“一枝花”的绰号。 辛弃疾在词里还写过这么一件趣事:他六十三岁了,拄着拐杖,急着去看牡丹花。 他也想同年轻人一样,将花戴在头上,可头发已经稀疏,花簪不住了,只好自己解嘲说是帽檐太长的缘故。 宋人对花的热爱不仅仅是种植研究、观赏佩戴、写诗歌咏,甚至还能上到餐桌。 以花为食材的吃食,有菜、羹、汤、饼、饭、粥、甜品、饮料,眼花缭乱,在今天看来都啧啧称奇。 还有香花和水果做成的“看盘”,不是拿来吃的,而是专门用来刺激食欲。怪不得叫“看盘”。 如果你忍不住,对“看盘”来了一口,人家可要笑你土了。 现在有不少人喜欢那种有植物点缀的就餐环境。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了“花园酒店”。 宋人将花木种植酒肆、客栈这些地方,环境清幽,闹中取静,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饱了眼福。 这么看来,宋人已经把“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品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