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告 |《丝路大讲堂》——苏伯民:守护莫高窟

 zdjphoto 2019-07-26

观点无论大小

价值决定高度

《丝路大讲堂》

甘肃卫视

7月26日  21:30

与您相约

演讲嘉宾:苏伯民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自那以后莫高窟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的一个关注和关心。从1944年常书鸿先生等第一批艺术家到达敦煌并创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以来,70多年的时间,莫高窟的保护修复工作一直是敦煌守护人的职责和使命。《守护莫高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为您讲述敦煌壁画保护的70年探索历程。

人物介绍

苏伯民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曾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项,“973”课题两项,自然科学基金1项。2005年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主持完成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获2009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创新一等奖。还曾获得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最初的一名化学专业的学生

      从最初的只是用泥土来加固起甲壁画,到现在已经形成一套科学的壁画修复方法,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为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倾尽了全力。那么文物保护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摆在研究者面前的还有哪些问题?

“我们到很多地方去参观,到很多地方去旅游,我们看到一些文物被修新的时候,作为我们业内人士我们感到非常的遗憾。所以希望大家看到这样的地方不要认为这是一种保护,其实在我们的观念当中,这是一种错误的保护。

                                                                                                        ——苏伯民

苏伯民

文物保护不是修新,而是要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初的十多年里,壁画的保护工作基本以简单维护为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莫高窟也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自此,饱经风沙侵蚀、几近荒芜的莫高窟第一次有了“新生”的可能。而那个时候的莫高窟依然处在百废待兴的初始阶段,面对壁画病害研究和修复“零基础、零经验”的局面,我们自己的壁画修复研究又将取得什么样的进展?

“敦煌第85窟的国际合作保护修复项目,不仅仅使我们找到了治理酥碱病害的方法,同时也确立了一整套从现状的调查、价值的评估、环境的监测、材料的分析一直到保护方法的确立,这样的一套壁画保护的程序和科学方法。这个合作项目堪称中国壁画史上的一个经典,也在中国壁画保护的进步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苏伯民

       无论是被称为“壁画医生”还是“文物保护专家”,对于坚守戈壁的苏伯民来说,或许最贴切的还是“敦煌守护人”。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用他们毕生所长一直在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的再长久一些。

苏伯民

“经过我们大量的研究,我们是贯彻一种既要保护好文物要合理地利用好文物,我们既要给观众介绍我们更多灿烂精美的敦煌文化,又要保证观众在一个比较舒适轻松的一个环境当中参观,我们要开展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就是敦煌研究院保持的一种思想或者理念。”

明晚21:30《丝路大讲堂》不见不散

编辑:张书易

责编:曹延波

监制:马    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