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香家庭作坊场景 (黄志东 摄) 包装产品,一派繁忙。(黄志东 摄) 县电视台采访船岭脚村村主任 (黄志东 摄) “你好!胡老板。你的香质量好,价格也适中,我再订60件产品。”“好的,我给你送货。” 3月11日上午,毗邻两广的江华县河路口镇船岭脚村“永运”制香厂的老板胡明文接到了客户广西桂林张女士的订货电话。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3月11日,笔者随同县乡企局干部、电视台、河路口镇干部来到船岭脚村采访,只见村里面处处是制香作坊,有的在打包外运,有的在包装产品,好一派热闹的生产景象。“我们村在镇政府西南面,离镇政府约1公里,全村60多户,400多人口。全村有制香产14家,仅此一项年产值350多万元。”该村村主任蒋建勤介绍说。 由于发展制香产业,胡明文的腰包以鼓起来了。胡明文的新房是一栋占地120个平米的3层半小洋楼,走进家里,彩电、电脑、空调、太阳能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 来到胡明文的家庭作坊,他正和妻子在制香作坊忙碌。“怎么想到做香的?”县乡企局长严玉林问胡明文。 “由于家里只有2亩田,3分地,为了维持生计,三年前,我和妻子一直在广东中山打工,从事制香工作,打工13年。为了传承和发展历史悠久的制香产业,同时实现自己创业和照顾老人和孩子,2012年1月,我投入打工积攒的10万元,购置一台制香机,建起了占地400多个平方的产房,办起了家庭作坊制香产。通过三年的发展,目前,我有四台制香机,仅去年制香纯收入30多万元。”谈起创业的经历45岁的胡明文高兴地说。 “在村里上班真好。”正在帮胡明文做工的47岁的杨大姐乐呵呵地接过话头,“既管到了老人和小孩,还有80元一天。” “在县委、政府制香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全镇制香产业飞速发展,仅去年新增21家。全镇目前有制香企业33家,制香机械近百台,产值3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增收600万元。”镇长苏上春告诉我们。 “县委、政府出台了制香产业的奖扶政策,购置一台制香机补助5000元,园区新建产房每平米补20元等奖补政策,推动了村民办制香厂的积极性。”县乡企局局长严玉林介绍。 据悉,近年来江华制香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去年2月,我县提出三年内全县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制香企业、家庭作坊1000家,新增制香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县财政、电力、工商、环保、税务等部门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制香企业发展,其中,在税费政策上,我县决定在2020年前,免收制香企业税收和行政性收费。我县还出台了配套奖励政策,对当年销售香制品1000万元的企业,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以1000万元为基数,当年销售每增加1000万元,奖励2万元。此外,为维护全县制香企业的合法权益,同心合力打造瑶香品牌,提升我县制香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去年7月20日,我县成立了香业协会。目前,全县的制香企业已经发展到250多家,产值过2亿元。 |
|
来自: 绿云c1m9upmtd3 > 《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