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睦南道139号 柯应夔旧居 爱听西洋乐的妇产学专家

 爱天津的哲理 2019-07-26


倾听城市的声音

我是老马

2017.4.10tianjin

每天5分钟  带你看小洋楼

建筑特色建于民国初年,建筑面积870平方米,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墙。主体2层,局部1层。层次丰富,环境幽雅,内部设施完善。

柯应夔(18904-1978),福州人。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为美国妇产科专家学会会员。曾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住院医师、助教、讲师,河北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天津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天津天和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主任。著述有《生理产科学》、《病理产科学》等。曾任九三学社天津市常委,政协天津市委员会委员。

01

爱听西洋乐的妇产学专家

睦南道139号那座幽雅的庭院如今常常大门紧闭,高高的围墙和厚重的院门让院内那座小洋楼显得有些寂寞和惆怅。几十年前,常常会有众多国内医学界的大腕来往于此,也曾经很多次,几十位医生在院子里以这座小楼为背景拍下合影,这座小洋楼当初的风采或许如今还被珍藏在很多人的相册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天和医院院长、中心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柯应夔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搬进了睦南道139号,这让原本就名医云集的睦南道又多了一处医生之家。名医的家庭都会有一些相似,如同我们此前探访过的那些医生一样,柯应夔一家在睦南道上的生活一直都是忙碌而又简单的。他的二女儿柯肖枚告诉记者,那时,他们几个孩子很快乐,可父亲却异常忙碌。

因睦南道上住着很多同行,大家又经历相似或一起共事,柯应夔与住得比较近的几位医生常常聚会,交往甚密。“文革”开始后,柯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他们被迫搬出了自己的家,借住在不远处的方先之家里。离家咫尺却不得进入,年轻的柯肖枚心情很复杂。她说,那段时间她的家变成了仓库,常能看到有拉东西的车在院子里出入,而父亲柯应夔虽然在“文革”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对此却很淡然,一如既往地从事着他的研究和著书。

“文革”结束后,柯应夔恢复名誉,柯家又搬回了从前的小楼。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柯应夔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这里与同事们完成了《临床妇科学》,直到今天,这部书还是中国妇科学的扛鼎之作……

翻看柯应夔的履历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毕业于沪江大学、后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曾留学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迫离开协和医院来到天津,组建天和医院、倡导并参与建立中心妇产科医院,成为天津的现代妇产科医学先驱……这些经历和同样居住在睦南道上的金显宅、方先之等多有相似,柯应夔和他同时代的名医们一起,书写了天津医学界的现代传奇。但正如每座小洋楼都有它的特点和魅力一样,在他的二女儿柯肖枚心中,这位名医父亲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02

中西合璧的医生老爸

对自己的专业过于专注的人往往会少了很多爱好,但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又出国留学过的柯应夔却对东西方文化都很感兴趣。他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买了很多笔墨纸砚,常常在家挥毫泼墨。每次去北京,都要到琉璃厂一带去买字帖。那时候的中小学生都把上学的课本用书皮包起来,包好书皮后,要在封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学校班级,柯肖枚和她的姐弟的书皮总是班里最漂亮的,因为封面上总是有爸爸俊雅飘逸的字体。

除了热衷飘着墨香的毛笔字,柯应夔另外的一大爱好就是听唱片。他的书房里除了堆积成山的书之外,最多的就是各种唱片。“爸爸爱听西洋音乐,特别是西方的古典音乐,他在书房写书时,房间里总是放着那些唱片,也许,这些音乐让爸爸身心陶醉,也能给他很多灵感吧。”柯肖枚说。

03

零点之前很少熄灯

尽管已经离世多年,但在如今的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柯应夔仍是一个被众人熟知并尊敬的名字。当时,中心妇产科医院还聚集了杨柯、林崧、俞霭峰、顾学勤等一批全国著名的妇产科医学专家,成为建院元勋,号称“五巨头”。他们分工合作,为天津市、华北地区及全国女性患者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天津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的妇产科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使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医疗和学术水平不断攀升,成为一所全国著名的妇产科专科医院。柯应夔在这里带出的很多学生都成为后来国内著名的妇产专家,而近几年才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医生,大多是捧着他写的书完成学业的。

在医学界,柯应夔堪称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他曾以每2年出版1部优秀医学著作的速度博得了国内外同行和出版界的赞誉。柯应夔最被常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对女性骨盆的研究。作为中国骨盆研究的创始人,柯应夔开展了中国女性骨盆生理常数研究,并撰写出论文,创制了柯氏骨盆测量仪,确立了亚洲女性骨盆形态标准和各径线的生理常数——柯氏常数,荣获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可是,所有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一个在小洋楼里灯前伏案的身影。至今,柯肖枚对父亲最深的记忆仍是他书房中永远最晚熄灭的灯。每天晚饭后,柯应夔就立即回到他的书房,开始写书、写论文,所以,他的儿女们很少有机会在入睡前看到书房的灯被关掉。柯肖枚还是从母亲那里得知,几十年来,父亲很少在夜里十二点前熄灯睡觉……

柯应夔的另外一个角色是医学教育家。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受卫生部委托,先后在中心妇产科医院主办四期“妇产科高级医师进修班和产科生理常数研究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数百名妇产科高级医师和研究人才。而每一期研究班结束后,都是柯家院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几十位学员都聚集在他们的老师柯应夔的家里,在那座漂亮的小洋楼前留下他们的合影,照片中坐在最中间的柯应夔温和儒雅,而他的学生们风华正茂。

04

三个孩子都学医

柯应夔的妻子原本也是一位医护人员,但自从生了柯肖枚姐弟三人后,因要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便放弃了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因此,在柯肖枚姐弟的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自然多过父亲,不过柯肖枚却告诉记者,在家里,生活小事找母亲,大事还要和父亲商量。

所谓的大事便是子女们的学业了。柯应夔虽是一位著名的专家,但对子女的学业却极为关注,并要求严格。柯肖枚中学时常常会受父亲的鼓励读很多课外书,但如果偶尔带同学回家来打扑克,柯应夔看见了就会很不高兴,“他认为小小少年应该过健康向上的生活”。

在父亲的影响下,柯应夔的三个子女后来都当了医生。还是少年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柯应夔叫柯肖枚去外面取麻绳,柯肖枚却不小心脱手将麻绳掉在了地上,柯应夔笑着对女儿说:“你以后还要做医生呢,手这么不稳可是不行的,”年少的柯肖枚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在此后的从医生涯中,她再也没有脱过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