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常识】佛教五戒、十善、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一人一心一念 2019-07-26

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其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诸事莫恶”。 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三皈依”,是佛教信仰者必须要坚信的,和“五戒”不同,“三皈依”有着比较浓重的宗教色彩。

五戒是学佛的基础,十善则是五戒的拓展,一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一个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佛告诉我们,如果能修十善业,决定不会堕入三恶道。

佛将十善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三业。

身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口业有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痴。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一,不杀生: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的生命,就是不杀生。杀生在佛教是第一大戒,佛陀告诉我们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都是未来佛,所以不能杀,不但不能杀,还要护生,培养我们的慈悲心。

二,不偷盗:偷盗是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不经过人家同意就占有别人的东西,盗窃、抢劫、敲诈、欺骗、拿公家东西等等,只要是非正当手段得来的,都算偷盗,偷盗是恶,不偷盗就是善。

三,不邪淫:就是要端正男女之间的欲情,除正式夫妻外,不得和其他人行淫。如果是出家人,那就是不淫欲。

四,不妄语:就是不能故意欺骗别人,说假话,空话,做人要诚实,言而有信。

五,不两舌:不能挑拨是非,在甲面前说乙的坏话,在乙面前又说甲的坏话,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种话都不要说。

六,不恶口:就是不能说话没有分寸,很粗鲁,没有礼貌,不能说脏话、骂人、让人难过的话,要多说好话,慈爱温柔的话,对人有利益的话。

七,不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表面说的很好听,但却不怀好意,不是真心对别人好。《论语》上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种人不厚道,学佛的人要远离绮语,说话办事要彬彬有礼,庄严威仪。

八,不贪:贪是贪爱、吝啬,永远都没有满足,一直在拼命的追求,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自己得到的东西,却不肯放下,不肯施舍帮助别人,这就是贪,也叫悭贪。这是学佛很大的一个障碍,所以佛教我们用布施的方法来对治贪心,培养喜舍助人的慈悲心。

九,不嗔:嗔就是嗔恚。因为贪不到,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发脾气了,着急生气了,这就是嗔恚心,佛经上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只要一起嗔心,所修的功德全没了,还得从头再来。佛教我们修行慈悲忍辱,就是为了对治我们的嗔恚习气,自利利他。

十,不痴:痴就是愚痴,没有智慧。世间的善恶、真假、正邪、是非,他分辨不清楚,经常把真的当假的,把恶的当善的,把邪的当正的,这就是愚痴,佛教我们常修般若智慧,就是帮我们远离邪见,这叫不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