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董 我 看 鉴 之前去过一次山博,但没机会拍摄照片,这次正好在网上看了一组山东博物馆藏精品瓷器,就给大家做一个图片赏析,之后又机会亲自去给大家拍摄现场照片! 钧窑三足炉 元代,高10 口径15厘米,宽沿,沿面微斜,直颈,鼓腹,三兽足。通身施釉,釉色窑变均匀,呈天蓝色,釉面干净光洁。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庄重。 五彩人物花卉盘 明万历,高3.4、口径21、底径13厘米。胎体细薄,浅腹平底,矮圈足。釉面细润,白中闪青,白釉上以五彩作画。盘内壁分别以红、黄、绿彩和釉下青花绘就缠枝葫芦8个,内底人物以青花勾勒,绘张天师捉妖图案,盘外壁绘寓意吉祥的八宝纹饰。 万历青花寿字葫芦瓶 明代,高62.5、口径7.2厘米。瓶颈部青花地有菱形开光四个,内均书“寿”字。上腹遍饰“寿”字、缨络纹,下腹绘“寿”字云纹,四圆形开光内分别绘以马、象和麒麟等瑞兽,近底处画海水江崖。葫芦因谐音“福禄”而为人喜爱,继而成为传统器形。 红釉描金云凤碗 清康熙,高5.8、口径11、底径4厘米胎体细腻,釉色洁白。红彩描绘展翅双凤、祥云朵朵,金彩勾勒纹饰轮廓,使得该碗更显富丽。外底青花双圈,圈内“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竖行楷书青花款。 乾隆青花缠枝莲大瓶 清代,高53、口径19.7、腹径37、底径22.3厘米。盘口,长颈,折肩,腹下收,圈足。口沿及圈足各饰一圈卷草纹,沿下及颈下部一圈如意纹,颈部一圈蕉叶纹,肩部分绘一圈缠枝花卉纹和海水纹,腹部饰缠枝莲纹,腹底部饰一圈莲瓣纹。外底“大清乾隆年制”三竖行青花篆书方款。 乾隆窑变瓶 清代,高34、口径7.6、腹径23、底径13.2厘米。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外撇,造型端庄秀美。色调以红为主,釉层里同时出现深浅不同的乳絮般的蓝色线条,这些线条在艳丽红釉中向下垂流,红蓝相互浸润,呈现红蓝黄白多种颜色,绚丽夺目,美不胜收。 清乾隆粉彩三孔葫芦瓶 ,高22.9、口径2.4、底径7厘米。此瓶造型新颖,取三葫芦上下腹及底相连成一体、三口鼎立的形态。葫芦瓶口描金,口下粉红云头纹,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器身其余部分以鲜嫩的绿釉为底色,并以描金边勾绘葫芦及其藤萝叶蔓,红彩描金绘蝙蝠姿态各异的飞翔于葫芦藤蔓之间,葫芦藤蔓蝙蝠均匀布满器身,寓意福禄(葫芦)绵长、洪福(蝠)齐天。纹饰施色刻画生动自然,一葫芦之上既有显示成熟度的青黄颜色过渡,又有些许棕黄斑点点缀其上,力求表现自然真实的葫芦生长情况。瓶身施色用金色搭配娇嫩明亮的黄绿色和、珊瑚红色,尊贵与明艳、稳重并存,色彩搭配及造形均有出彩之处,是一件难得的佳作。 珊瑚釉描金团凤葫芦瓶 清光绪,高22.9、口径2.4、底径7厘米。以珊瑚红釉为地,釉上以金彩描绘团凤、蝙蝠、缠枝番莲、宝相花等纹样,葫芦腰部以绿彩绘打结包袱,红、金、绿三彩相映成趣,典雅美观。底白釉蓝彩书“乾隆御制”楷书仿写款。 青花束莲大盘【明宣德】高5.8、口径34、底径24.5厘米 宣德青花被认为是中国青花器的集大成者,水平相当高,宣德青花大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此盘微侈口,浅壁弧形,盘心绘当时盛行的束莲纹。 釉里红大碗【明洪武】高10、口径20.3厘米 胎白精细,釉色白种泛青。碗口微敞,腹较深,圈足,底无釉。施釉里红彩,口沿内外及足部以回纹装饰,碗内底绘折枝牡丹,内壁绘缠枝菊,外壁为缠枝牡丹。 红彩云龙高足盖碗【清乾隆】通高20.5、口径15.5厘米鸟形盖钮,高喇叭圈足。胎体洁白细致,釉面光亮滋润。盖面及碗身构图以龙和云组成纹饰。盖内及碗内底红彩“大清乾隆年制” 篆书款。 斗彩云龙盖罐【清乾隆】高21.3、口径6、底径8厘米胎骨精细,釉色洁净。主题图案以青花勾勒两条蛟龙在云中奔驰互逐的轮廓,并在釉上轮廓线内填以绿彩,色彩淡雅清新。器盖游龙戏珠,肩部以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八宝”为主饰,腹部上下为间隔主体纹饰的如意、变形莲瓣纹。 青釉模兽纹香炉【金】高18.4、口径19.2、腹径22.5厘米平沿,沿口较宽厚,直颈,三兽蹄足。颈部模印一周线条纹和一周卷花纹。腹部模印几组铺首纹和兽纹。通身施青釉,胎体厚重,釉色清亮,是耀州窑中的佳品。 定窑刻花大碗【宋】高17.2、口径32.7、足径15厘米口微敛,深腹,圈足。碗壁较薄,碗身施化妆土,通体施白釉。碗内壁暗刻一鱼悠游于水草间。外壁暗刻上下两层花瓣形装饰。碗形体巨大,胎壁薄,器形规整。是定窑白釉刻花器的代表之一。 哥釉狮耳盖炉【清乾隆】通高34.6、口径19.7厘米整体造型仿鼎,双竖耳,兽足。炉盖钮为一蹲坐狮子,盖面有镂孔。釉面开片。 茶叶末釉三阳开泰瓶【清乾隆】高32.5、口径12.7、腹径24.4、底径13.8厘米撇口,直颈,圈足。口沿及圈足有一圈酱色。颈肩相接处和腹中、腹下部各有两周凸弦纹。肩部一周均匀分布三个羊头,有三羊开泰的吉祥寓意。器身主体釉色为茶叶色,色地匀净纯正。底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红方款。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明】通高26.4厘米观音曲眉丰颊,鼻梁挺秀,双目低垂,左手执一含苞荷花交腿端坐于莲台之上,容颜端庄慈祥。观音左侧是一站于莲台之上的童子,双手合十,一脸的虔诚。该器胎质细密,釉白温润如脂。 红釉盘【明宣德】高4.2、口径19.8、底径12.3厘米撇口,圈足。内外施红釉,釉面均匀,釉色莹润。足内施白釉,刻“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暗款。 五彩莲池鸳鸯盘明弘治,高3.6、口径14.7、足径8厘米。1967年山东兖州钜野王墓出土。敞口,浅腹,矮圈足。白釉微微泛黄,以红、绿、黄等色彩绘制莲花、鸳鸯等纹饰。外足底有红彩回字框,框内楷书“福”字款。 粉彩花卉诗句茶托 清 嘉庆 高2.2,最大口径15.8厘米花口,折沿,浅腹,平底。器壁内外施黄釉,以五彩花卉为饰。器内底施白釉,以红彩楷体书写五言诗句一首,配“嘉”、“庆”两方篆书印章。底有“大清嘉庆年制”红彩篆书款。 青花雷纹盖豆【清乾隆】高17.5、口径9.5、足径4.5厘米胎体洁白精细,造型精巧。内外施白釉,釉面光亮,釉层莹润,青花色调青翠鲜艳。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乾隆 斗彩竹节耳大瓶高58.1厘米 口径25.6厘米 底径23.8厘米 敞口,长颈,折腹渐收,颈部附竹节状双耳。通体纹饰多达十一层,分别描绘海水、蕉叶、缠枝莲、红蝠、团寿、回纹、如意头、八宝、变形莲瓣等纹样。青花明艳幽雅,釉里红浓淡有致,纹饰虽显繁缛,却严谨清晰,不失细腻。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乾隆 窑变石榴尊高19.5厘米 口径10.9厘米 足径9.4厘米 石榴尊始见于明宣德时期。器形似石榴果实,通体由纵向凹曲线分为六瓣,口部外卷,短颈而鼓腹。釉色以红为主,间掺蓝白诸色,变幻奇异,艳丽璀璨。色彩斑斓的釉面本出于偶然,因不明原理,只知焙烧变化所得,自古称之为“窑变”。 三彩双鱼瓶【唐】通高24.4、口径4、足径10厘米瓶呈双鱼形,两侧有穿带孔,两鱼尾相连成圈足。器身施黄、绿等彩,胎呈粉红色。 整体造型新颖。 明洪武 青白釉云龙纹盖罐 通高37.5厘米 口径24.4厘米 足径21.2 1971年山东邹县明鲁王朱檀墓出土 直口,卷沿,短颈,圆腹,平底。胎体厚重,通体施青白色釉。腹部刻暗花双龙,昂首在云雾中追逐,上下间隔处以卷草纹为饰,荷叶形与花心钮结合作盖,荷叶脉络清晰逼真。 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清康熙】高5、口径6.5、底径2.5厘米 胎体轻薄,釉质细腻。一杯一花,每朵花代表一个月份。花旁配以五言或七言诗两句,诗尾有一篆书“赏”字,构图优美,画笔工细,将诗、画融于一炉。圈足内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 图片来源:山东博物馆电子图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