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工地发现清朝官员墓,墓主人穿“龙袍”下葬,专家:胆大包天

 fxiaog 2019-07-26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中国大江南北,无数汉人听说之后,无不欢呼雀跃。而有志青年则是纷纷拿剪子剪下了头上的大辫子,也就是所谓的“剪辫明志”,因为清朝曾经下令“剃发易服”,女真人在入关之后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并且强行要求汉族人民将头发蓄成鞭子,否则就要杀头,也就是所谓的“留辫不留头”。除了少数仁人志士自杀明志以外,大多数汉人不得已之下,纷纷剃发易服,留着丑陋的大辫子,屈辱苟活。

然而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北京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现场在2006年5月意外发掘出了一具清朝干尸,这也是现北京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具干尸。这具古尸的身份已经初步确定为清朝康熙时期的“中宪大夫黄拙吾”,因为在此人下葬棺椁的棺头之上刻有几字: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但是专家翻遍了《清史》,却没有发现任何关于黄拙吾的记载,而中宪大夫为清朝四品文官,四品文

但是身为文官的黄拙吾所传补服绣的却是麒麟图案,要知道这可是一品武官才穿的官服。不但如此,而且在黄拙吾尸身上还穿着“四爪蟒袍”和“五爪龙袍”,按照清朝规定,只有亲王以上的贵族才能穿着四爪蟒袍和五爪龙袍,而黄拙吾不过是个区区四品文官,还不知道一辈子见过几次皇帝。要知道清朝对于私藏龙袍的处置相当严格:权臣多尔衮因私藏龙袍被鞭尸,和珅也因此治罪,而黄拙吾却能穿着龙袍安然入睡数百年,当真是世间奇闻。

除了穿着龙袍之外,要知道清朝要求蓄辫子,而这具干尸却是汉族传统的“发髻”发式,留发的人别说是在清朝做官了,就是活着都难。穿龙袍和蓄发两事一时之间引起热议,为了查明龙袍干尸身份,著名的赵成文教授应邀前往石景山实地勘探干尸,并进行肖像复原。根据复原得出,干尸死亡年龄为知天命之年,50岁左右。利用形式相貌学规律和各项新技术,最终得出“龙袍干尸”死亡时间为深秋,因此尸体刚出现霉斑点就消失了,持续时间长的低温阻止了尸体继续腐败。

而复原工作开始之前,赵教授分析了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发现没有留发痕迹,也就是说死者生前应该遵守了清朝的剃发易服制度。诸多专家经过论证之后,大概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黄拙吾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亲自经历了满清入关,在清朝为官的黄拙吾不得已之下屈服于满清统治。但是因为他工作突出,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其中就包括这些补服。晚年卧病在床后,黄拙吾滴水不进,卧床而亡,死后其家人将其发辫挽成发髻,按照明朝发式入葬,这些行为专可谓是胆大包天。

而这具干尸则是在2009年8月20日首次公开展出,上面的头发、指甲保存完好。与此同时,全国唯一的宦官历史陈列馆也开放展览。这具干尸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呈现古铜色,后来水分则是彻底挥发,一直珍藏于田义墓的仓库中。根据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干尸在展出前用酒精消毒,保存在一个真空玻璃棺内,温度恒定为16度,可以长期保存干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