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是为体验圆满丨全息宇宙第42期线下公益课文字精选

 Amitebha 2019-07-27

通过一朵浪花看到整个大海

全息宇宙就是一个全息道场

注:本文为全息宇宙第42期线下公益课的文字精选版,本期公益课主题为“执着,关于我执与去执”。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下期公益课,或了解更多公益课信息。

长按扫码,了解公益课

我们能不能去掉执着?

提到执着,我们经常会问一个问题:

我们能不能去掉执着?

那么,先让我们从宇宙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执字,左边是手,右边是丸。

手,用来干嘛?体验空间,体验世界。

丸,是圆形的,代表的是圆满。

执,是为了让我们体验圆满。

所以我们可不可能去掉执?

不可能去掉。

因为本来你要做的事情,

就是来体验圆满。

这是第一个答案——去不掉执着。

记住,这从宇宙的角度来讲的。

那么,从人的角度来讲,能不能去掉执着?

因为,本来就是圆满,

所以,根本没必要执着。

第二个答案是——可以去掉执着。

人去掉执着,就是这四个字——

看见圆满。

我们以及身边的一花一草,

都与宇宙本源是一体的。

我们是本源意识所创造的,

但同时又代表着本源意识本身。

其中的奥妙,在于“认为”。

你认为,你是造物者本身的话,你就是其本身。

谁在认为?是”我”在认为,

认为出来的那个结果,称为意识焦点。

焦点放在哪里,哪里就是真相。

所以,造物主自身在驱动着这个意识焦点,

造物主本身的任务,就是要体验圆满。

而我们作为人,去行使造物主的这个任务。

因此,人的确可以照见圆满。

比如,一个人想知道人能长多高,

他先看到自己身边最高的人只有1.8米,

然后他去篮球场看见有2米的人,

后来,他又在外星球看到3米、5米、50米高的“人”。

因此他通过看到越来越多的人

逐渐了解到,原来人的高度终究是没办法衡量的。

他通过对事物极致的追求和体验,

走到尽头,最终发现,可以停止体验了。

于是圆满就会出现。 


设限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绝对的悖论,

但这是真实的,为什么是这样?

从造物主的本相来看,

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存有,都同时存在。

造物主可以无限地创造万物,

既然你也是造物主,那么你为什么不能呢?

因为你给自己设置了限制。

所以这个时候,就丧失了造物主的本相。

但是,这个设限只是“看似”的限制,

而设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限制。

只是把我们想要的东西更明确了。

从石头、草木一路进化成为人,

我们其实一路都在“既设限,又解限”。

你本来一直看到的都是圆满。

而当你设限的时候,

你就有了一个缺口,就不圆满了。

你才会开始往圆满走。

(于是才能够去体验圆满)。

有的人在金钱财富上很圆满,

他圆满到不需要财富证明他有财富,

于是他就看到了财富的局限。

接下来,他就把财富投入到不局限的地方,

(比如做慈善,把钱发给缺少钱的人。)

这个时候财富才是圆满的。

所以,从单独的个人的角度,

是无法照见圆满的。

人最终照见圆满,

需要无数个人合起来。

这是在将来很遥远的时间点,

必定会发生的事情。

这个宇宙中所有的人、意识、生命,

终于归一。

你自己内在的高我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了。

高我为你自己设定了如此的人生规划,

正因为你是圆满的,你是造物主。

所以你感受到那些限制,

其实是因为:你很有“能力”,

所以才敢挑战这些限制。 


自我

我们今天讲“执着”,

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我们都执在什么地方。

(参与者逐一发言交流)

大家认为自己执着的点有:

执着于自我、

执着于情、

执着于结果、

执着于美好,

还有一位同修说,

他找不到任何执的东西。

首先我们看“执着于自己”,

也就是执着于为自己考虑——

只看见自我,没看到别人。

这个执着,应该怎么破?

一个为自己考虑的人,最终会去思考:

“自己”是什么。

于是,他逐渐会发现:

“自己”可以是个人的我,

也可以是我的家庭,我的同胞,

最终发现,自己也可以是全部人。

所以为自己考虑的人会去“找自己”,

他会逐渐走上修行的道路。

他的追问从最开始的“我是谁”变成了“你是谁”,

再变成“我们是谁”、“宇宙是谁”...

最后在某个点上觉悟:大家都是“圆满自性”,

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自己。

什么叫真正的“为自己考虑”?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就是与天地去争见识、争长久。

你知道天地是如何做到长久的吗?

《道德经》中说: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不去想自己有什么,所以什么都有,

天地不去想自己能得到什么,所以什么都得到。

所以,这才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当你能够把自己等同于天地的胸襟与心量,

等同于天地对宇宙时空的理解时,

你就跟天地了无区别。

天地不需要的,我也不需要;

天地需要的,我也需要。

我曾经也执着于“为自己考虑”,

但是稍有一点不一样——

我所执着的“为自己考虑”,最终成为了:

“我,到底什么时候才不是我”。

最后我发现,每个地方都是我。

于是我就不再执着于这一点。

也是在那一天,我才决定分享全息宇宙。

我想分享给大家,我是怎么获得了那个感觉的。

然后大家有一天,也可以在内在找到那种感觉。


结果

第二个执着的点,是要结果。

比如一个人开公司,就要赚钱。

否则天天都不赚钱,

房租和员工都负担不起。

我们会发现,

我们必然随时都处在不确定性之中,

因此,我们总会期待想要的结果。

但为什么人不执着于结果才是好事?

因为这样,你反而会拥有无限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认为幸福只有一种模样,

那么他就不会接受所有其他模样的幸福。

这是很可惜的。

而原本,你可以做很多事,

享有各种各样的幸福。

而正因为只能接受一种模样的幸福,

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觉得人生只有这一条路径可以走,

他才会执着于要结果。

所以,当你把无数的路径,看成了无路可走,

你才会执着于一个特定的结果。

因此,但凡执着于要结果的人,

都是因为四个字——无能为力。

无能,意味着没有能力去打破自己的界限,

没有能力去打开另一扇门。

因此他会认为很多事情不能去做,

很多事情无法接受。

所以,该怎么打破对结果的执着呢?

当我们用“不要结果”的心态去“要结果”时,

你就会发现门都是无限敞开的。

比如你为你提供的一个服务定价,

你心里面想的,不应是我能赚多少钱,

而是你的服务能够给别人带来多少价值。

结果是自然产生的,

无论你执或者不执,

你都会收到一个结果。

如果你足够有能力去承担每一个结果,

何必执着? 


情执

“情执”,是我们重点要说的。

对于情,最重要的是你对它的理解。

很多看似情的事物,实际不是情。

情执的原因,恰恰就在于不懂情。

不懂自己为什么会“有情”,

因此,情执的意义也就在于——去真正懂得情。

其实其他所有类型的执着,

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情”。

比如,对结果的执着。

什么情况下,你们会觉得结果无所谓?

“死后元知万事空”

“哀莫大于心死”。

这两种情况:身亡、心死。

所以反过来看,人但凡还执着于一个结果,

就说明身或心仍然对世间有所依恋,

这就是说,仍有世间情。

同样的道理:

因为有对自己的感情,我们执着于自己。

因为我们有心情,我们执着于美好。

所有执着背后都会有一个“情”。

为什么?

因为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就是以情而成的。

(有情世间)

情,左边是“心”,右边是“青”。

心,代表的是造物者之心。

青,代表的是与永恒连接。

情,就是宇宙本源随时在共振的一种状态。

心,瞬间在静,瞬间在动,

动静皆是心,无动无静,才是本相。

我们为什么会执于情?

因为宇宙就是情,

就是造物者的心在共振。

所有的物质世界,由情而产生。

所以佛家说,有情众生,娑婆世界。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面,你是“填满”的状态。

而填的有多满,就反而说明它究竟有多空。

所以最大的深情恰是“无情”。

但是如果你不尝遍所有情,

你就没有办法见到“无情”。

情的本质,即觉察(自我与体验)和回归(爱与光)。

我们之所以在时空之中经历

从石头,到草木,到人再到光的过程。

是因为我们要去体验觉察到自己是谁,

我们,是一颗跳动的心。

所以地球上所有的修行法门中,

最简单、同时也最复杂、最有意义的,

都是“修心”。

人要经历所有的情,才能看见爱。

在真正爱的关系里面是没有情的。

你敢不敢,有没有智慧和勇气,

在一个对象上经历所有的感情。

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情执就破了,

因为你就见到了爱。

因此,人生中大部分的情执,

是你必须要经历的,

没有情执,你就没法明白爱的宝贵。

所以,情执并没有好坏。

一个人多有爱,取决于他有多么痛苦,

一个人多有力量,取决于他有多么无力。

而在这个世界里,越是爱你的人,

也越是会阻拦你,给你造成牵绊。

如果你只懂爱,不懂情,会怎样呢?

天界的仙人每天过得很逍遥,

有一天,看到人间发生的事情,很疑惑:

这个人怎么就那么开心?

这个人怎么就那么傻呀?

因为他不理解人间的情。

然后想,我也想在下面玩一玩。

这一玩,就看见了情执。

因为在更高密度的相中,

你也未必能完全明白“情”。

所以当你不够明白的时候,

就一定还会回来,体验情。

别看你在这里很受气,

而在时空的另一处,

可能恰恰因此在享福。

因为宇宙的本相是“永恒圆满”。

所以我们的重点是体验,

而不是结果的好坏。

结果从来都是圆满的。

不必用好与不好来评价。


找不到'执'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执”。

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激情,

找不到自己,找不到意义。

在永恒圆满的宇宙里面,

如何做到仍有“激情”?

记住,你自己始终是造物主,

是跟宇宙本源共振的那颗心。

因此,你这颗心,是永动的。

你的灵魂,是你内在始终燃烧着的火苗。

这个内在之光,被称为灵魂的光量子。

这就是你的无限的热情之源。

因为你有灵魂,你就有热情,

你就能燃烧自己,做任何事情。

如果你感到世间处处是痛苦,

说明你正热情地拥抱痛苦。

如果你感到世间一切都很无聊,

说明你正热情地拥抱无聊。

热情,是永远不会抹灭的东西,

一切情,都是从热情出发,

这就是所谓的“生命意志”。

你的生命能量,就是从你的热情中诞生的。

怎么把生活的激情找回来?

答案就是这两个字——热情。

热情,不带有任何的极性,没有好坏,

只取决于,你热情地做什么。

然后你自己定义出,好或者坏。

当你痛苦的时候,你说我好苦啊,

这一刻,你的热情正在拥抱痛苦。

而如果你说:这个苦好像也还好,

觉得这个痛苦,是要我学得一些经验和道理。

从而感到一种欣慰和快乐。

此时,你的热情在拥抱快乐。

所以,激情在于投入热情,

因为热情是天生的,

有人说:“我找不到自己”,

而实际上,

他正在热情地胡思乱想,拥抱迷茫。

当你把这种热情投入到另一个事物上,

激情不就来了吗?

所以,热情是一切的关键,

同时也是破“情执”的唯一法门。

参与者提问:对感情过于执着,危害在哪?

莫非:过度的情执,当然会有害处。

比如,有的人为感情所困,甚至自杀以殉情。

这是很可怜的,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一个人自杀意味着他放弃了生命的体验,

他内在的生命能量就会迅速地枯萎。

为感情所困,就算不自杀,

也会因不能良好地理解自己的处境,

内在逐渐走向类似于自杀的环境,

比如患上癌症。

有人因感情而愤怒,有的人则会忧伤,

而愤怒与忧伤是癌症的两大起因。

人愤怒的能量,会以电信号的形式,

留在身体的某些细胞里面。

当你身体的机能还正常的时候,

体内好的细胞能把这些坏细胞及时清除,

但有一天,你的身体机能不行了,

坏细胞日益增长,癌症就出现了。

当一个人极度忧伤和失落,

觉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拯救自己,

于是就只剩下一条不归路,结束自己。

但其实无论是自杀还是癌症,

本质都一样,

是因为对生命失去了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