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类中的“分手专家”

 汐钰文艺范 2019-07-27

廉作林刻

  相亲现场惨遭破坏,约会期间频频被打扰,约会对象总是遭遇突然袭击……这背后究竟是鸟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这里,我们就来说说热爱拆散情侣的专家——渡鸦。

  渡鸦,有着相较于大部分鸟类体积更大的脑子,它们的机智和狡猾远近闻名,也因此拥有复杂多样的行为。但是,渡鸦是一种独栖为主的鸟类,只有和唯一信任的伙伴——配偶,进行组队合作,集雌雄二鸟之力,才能够战胜独栖的同类,以此获得食物和领地。于是,在渡鸦的社会结构中,就会形成这样一条以伴侣为标准的“鄙视链”:最顶端的渡鸦,是有房有娃、已经确认伴侣关系的“夫妻鸦”;第二层是关系亲密,但还没有住所的“情侣鸦”;第三层则是还在求偶阶段,有意向发展成为伴侣的“相亲鸦”;而位于最底层的自然就是“单身鸦”了。不过,来自奥地利的研究者马森及其团队成员,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渡鸦经常会在“相亲”现场进行恶意骚扰,通过屡次破坏情侣间的亲密约会,来将一桩桩婚姻扼杀在摇篮中。

  马森和伙伴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来自阿尔卑斯山脉的300余只渡鸦。在六个月间,他们一共观察到了564次渡鸦之间的约会行为,其中有106次出现了被其他渡鸦干扰的现象,并且有52.8%的破坏行动都成功了,正在约会的双方被迫分开。而有22.6%的行动无法确认成效,因为最终结果是三只鸟一起留下或飞走了。在这些骚扰行动中,破坏者通常使用攻击性的手段,或是通过武力向约会者示威,或是直接站在约会双方中间。这些攻击行为轻则会导致约会的渡鸦受伤,重则致命。

  那么,对于正在约会的同类怀有这么大“怨念”的幕后黑手,到底是不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单身鸦”呢?答案令人出乎意料。马森和伙伴们从统计结果发现,这些实施破坏约会行为的“嫌疑犯”,绝大多数是那些“成功鸟士”——“夫妻鸦”和“情侣鸦”,而受害者则是尚未确认关系的“相亲鸦”。原来,渡鸦实施这种破坏行为的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单身鸦”不具备威胁;“夫妻鸦”“情侣鸦”和自己级别差不多,具备威胁,但是进行骚扰时会被反击,不划算;而处于“相亲”阶段的渡鸦们一旦确认关系,它们的地位瞬间提升,很大程度上会威胁到别的“情侣鸦”和“夫妻鸦”,但是它们此时关系尚未牢固,反击能力弱,所以是“性价比”最高的攻击对象。简而言之,这种拆散“相亲鸦”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自身和家人安全的策略。

  自然界中的同类竞争有时很激烈,动物们为了生存各出奇招。依赖于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优秀的记忆力,渡鸦能够准确判断出同类之间的关系,以此判断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这些为了谋生而采取的手段,也正显现出渡鸦高于其他鸟类的智商。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