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来说“荷”

 華山論劍書畵苑 2019-07-27

夏来说“荷”  

 
作者:诗心云卿

 荷,作为夏天的主角,蕴含着整个夏季花的芳香和叶的青翠。荷花曾被命名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溢为君子之花。荷花又名为莲花,莲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颇深,莲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可以说莲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里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歌颂赞美荷花的诗词赋文更是层出不穷,名篇倍出,文人骚客也是佳作连篇,枚不胜举。展现荷花的画作也是比比皆是,美不胜收。总之,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彩笔丹青都在竭尽全力展现荷花的风采和神韵。

 莲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我国大江南北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莲的身影。莲具有顽强生命力,具说即便是一棵沉睡千年的莲子,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丰盈的水分,它便能够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对于荷花的颜色而言,粉的如霞,白的洁白如玉,除了白和粉色以外,荷花还有青、红、紫、黄等颜色。荷花的形仪也很美,无论是花朵、花蕾,还是荷茎、荷叶都是意形优美,形态多样,而荷花与荷叶始终是错落有致,不争不抢。人们常常形容莲花温婉娴静好似大家闺秀,清丽雅致宛如小家碧玉。荷花荷叶都含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香远益清。荷花不仅可以作为观赏花卉,还可以入药,《本草纲目》里就有莲为药的功用介绍。

 荷花和荷叶的秆都很高,有的甚至高出水面很多,曾记载于印度《阿耶波多历书注释》就有这样一道荷花的数学计算题,题目是“湖静波平六月天,荷花半尺出水面. 忽来一阵狂风雨, 吹倒荷花水中淹. 湖面之上不复见,入秋渔翁始发现. 荷花离根二尺遥,试问水深尺若干”。这道荷花数学题计算结果的水深是3.75尺,加上出水面的半尺,那么荷花的高度就是4.15尺。

 莲花颇具有灵性,有人形容它是落入凡尘的仙女,又有人说它象情窦初开的少女,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莲花寄托着恋人的思恋,花开并蒂,藕断丝连。

 莲花对儒家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儒家学说就很崇尚白色的莲花。莲花与宗教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的道教和印度的佛教都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的道教崇尚的是青莲,印度的佛教崇尚的却是金莲。由于佛教崇尚莲花,所以莲花曾一度成为印度的国花,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随着中国封建统治者对佛教的信仰和宣扬,佛教崇尚的莲花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特别是唐朝统治者将佛教立为国教之后,莲花更是备受人们的敬爱。佛教里莲花在很多文学作品和诗词绘画里都曾经出现过,并且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实,荷花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有所记载。诗经里的《陈风·泽陂》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而诗经《国风·郑风》则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诗经的《邶风·简兮》则写道:“山有榛,隰有苓,苓即荷。荷花在《尔雅》里称为芙蕖,在《群芳谱》中称水旦、水芙蓉,在《乐府》称为莲。在《本草纲目》中称水华。 

 荷花不仅仅《诗经》里有着菡萏、苓的称谓。荷花另外还有许多的别称,如莲花,芙蕖、水芝、芙蓉、君子花,藕花、 菡萏、水芸 、泽芝、 水华 、玉环等等都是荷花的别名。曾经有人说,荷花与莲花是有一定区别的。其实荷花与莲花究竟是不是一个品种,也是人们常常纠结和争议的一个问题,不过我想这些都不重要,反正它们都属于水生植物的一个大家族,也许它们原来本是属于一个种类,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因为环境的变化或是这样那样的因素而产生了变异,从而分流出称许多支流,就象红楼梦香菱的判词说的是“根并荷花一茎香。”

 荷花在《诗经》里曾是以民谣的形式出现的,在《诗经》里人们往往借助荷花来抒发情感,倾诉思念。荷花在《乐府》里却是多以民歌的形式出现,如出自《汉乐府·江南》里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有《南朝乐府·西洲曲》里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等民歌,《南朝乐府·西洲曲》不再是对采莲女子的简单描绘,还赋予了采莲女子更为深入的思绪,留给人们的是采莲女子无尽相思和愁绪。采莲是江南的旧俗,而六朝时最为为盛行。无论《汉乐府·江南》《南朝乐府·西洲曲》都表现出采莲女子与莲花的灵动有情。乐府体诗《采莲曲》还成为唐代诗人流行仿写的一种题材形式,《采莲曲》多描写采莲少女采莲的情和境,表现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采莲女子的纯洁活泼可爱。在表现上往往是莲花与少女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成了采莲女子最美的劳作画面。

 《采莲曲》在南北朝也对荷花有所描写和表现,到了唐朝更是盛行,不过唐朝的《采莲曲》在描写和表现手法上比起南北朝时期的《采莲曲》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唐朝诗人王勃、李白、王昌龄、贺知章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采莲曲》诗篇。而唐朝的诗人除了《采莲曲》描写表现荷花,还出现了许多描写荷花的题材形式的佳作。

 进入宋代,荷花不仅在词作里出现,在诗中也有所表现。其中犹以杨万里《小池》里描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最为吸引人,作者从小处作眼,表现得很有情趣,具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感的形容。全诗新颖别致,情感动人,富有灵性,语言朴素无华,但却又清新自然、形态逼真,惟妙惟肖,让人悦目赏心。不过诗中的小荷,我一直都以为是荷花的花蕾才出水面的情境,而看了网上才知道是荷叶的嫩芽刚刚钻出水面,还未舒展开来的情境。

 而杨万里的另外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展现出那一望无际的碧绿莲叶,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叶间则盛开着数不胜数而又形态各异的荷花,而荷花在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红艳丽。“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很有气势,引人遐想,给后人留下了美好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读着让人心旷神怡。

 由于君子之风的相对盛行,周敦颐更是把莲花的联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作者的笔下,莲花堪比君子,认为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比较符合君子风范,因而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表现手法上以草木之花作为陪衬,以菊花作为旁衬,以牡丹作为反衬。作者借助菊花、牡丹、莲花来分别隐喻了隐逸者、富贵者和君子三类人。通过赞扬描写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鲜明态度,当然也含蓄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对于用莲子栽种的莲花我没有见过,不过,对于用莲藕栽种的莲花倒是屡见不鲜,我家门前面的农田里每年都有农户栽种的莲藕长着莲叶和开着莲花,当然农户栽种莲并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食藕。对于田里栽种的莲,在我们这里有两个颜色,即红色莲花和白色莲花。红色莲花是不结莲蓬的,花谢了也就枯萎了,而白色的莲花却是在花谢了以后结出一个小小莲蓬,当然莲蓬是比较小了,比不上其它地方的莲蓬肥大壮硕,也无莲子可食,所以不久也就自然枯萎了。而在秋天莲花开谢和莲叶枯萎以后,莲的下面就长出了白生生的莲藕了。自然莲藕是埋在淤泥里面的,如果不挖开淤泥是看不见的,当农户挖开淤泥就露出沾满淤泥的莲藕了,但如果不仔细瞧是和淤泥没有分别的。当取出沾满淤泥的莲藕,再用清水冲洗掉覆盖在莲藕上的浮泥才露出白生生的莲藕。莲藕的形状很是独特,呈枝状体,分节数,节与节之间由深褐色的藕节连接而成,而每一节莲藕,我们这里的方言或是叫它一茼藕或是叫藕波波。一枝莲藕最长有六、七节莲藕,而短的才有三、四节莲藕,中间的莲藕稍微粗圆一些,白生生的,就像小孩子那胖乎乎的胳膊。莲藕生吃的话,脆生生的,如果熟吃的话,有的是甜脆的,有的则是甜面的,自然也可以切片炒着吃,也可以切成滚刀块煮吃。当然每枝莲藕的两头就细一些了,特别是连着根茎的尾部比较细,而莲藕的另一头则是带着莲芽,相对尾部的莲藕要粗一些,莲藕的尾部我们这里叫藕鞭,吃的时候有渣,现在生活好了,没有人吃了。人们当然吃的是莲藕,莲藕之间那深褐色的藕节吃起来就有一些涩了,但是藕节却是可以入药的,起到通气的作用。藕节上还长着尖尖的嫩芽和稀稀疏疏的毛根,当然比较大的莲藕的藕节处会分叉出小一些的莲藕,我们这里管它叫叉藕,当然原来的藕叫正藕了,叉藕的藕波波比较小,卖的时候根本卖不上价,有点涩,没有正藕的甜脆。

 红色莲花的莲藕的节稍微细一些,而且又长一些,它的生长特点是往地下穿,往淤泥的深处长,所以取莲藕的时候往往要挖很深的淤泥才可以取到莲藕,比较费工,而且产量也低。而白色莲花的莲藕的节比较粗,但相对短一些,产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一些,而且是横向生长长,挖很浅的泥巴就取到莲藕了,所以过去栽种红色莲花莲藕农户现在都改栽种白色莲花的莲藕了。前几年我家就种过红色莲花的莲藕,现在田都被占用了,当然也就不种了。

 而对于不蔓不枝的说法,也许作者看到的只是出了水面的莲花和莲叶。而不了解在淤泥里的莲藕的生长情况,其实莲藕也是有蔓藤的,就如同陆地上蔓藤植物一样。莲藕的蔓藤与叶子和莲花一样都从藕节处发出,或是从一枝莲藕带藕芽的一头与藕叶和藕花一起发出,只不过莲藕的蔓藤并不是象莲叶和莲花一样往水面上直长,当然也不象陆地上的匍匐和缠绕的两种蔓藤植物一样往上攀延而长,而都是横向生长,有的在淤泥里生长,有的在淤泥表层生长,当然也有的在水中生长,然而莲藕的蔓藤就是不象藕叶和藕花往水外长出水面。莲藕的蔓藤也是分节的,节与节之间也会长出叶子和花蕾,当然蔓藤的叶芽和花蕾也是往水面上直长,因此农户在栽种莲藕的时候并不需要象插稻秧一样的需要讲究株距和行距了,而是一窝一窝的栽,放多少窝根据田的面积而定,一窝莲藕放上个多少枝种子莲藕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根据田的肥瘦而定,而农户管这样一窝一窝的栽法叫一塘一塘的栽,当然农户所说的一塘藕与我们说的一藕塘是不一样的。农户这样栽的原因就是莲藕会随着莲藕蔓藤的长出延伸而串满整块的田。如果是春天雨水少的年份,到了三四月间,藕田里的水恰巧被晒干了而露出了大面积淤泥,这时也正是莲藕长出新叶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平铺在淤泥上的莲藕蔓藤了,当然长在水里的藕蔓由于失去了水的支撑,也就都平铺在淤泥表层了。

 对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问题,具说是无论莲花还是莲叶的外表层都布满了蜡质,有许多乳头状的突起, 突起之间充满着空气,从而挡着污泥浊水的渗入。  

当然描写莲花的新诗、散文、小说也不少,譬如席慕容写的《莲的心事》,从表面上看是一朵莲花在倾诉心事,实则却是一个少女在自述自己的情感。席慕容以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化身为荷,借助莲的心事来抒发人的情感,在作者的笔下,莲花仿佛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力,溢满了相思之情的痴情少女。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却给人一种超然现实社会生活的宁静,而孙犁的诗体小说《荷花淀》却给人以豁达的心态,充满着乐观的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作者还把荷花比喻成为监守白洋淀的哨兵。赵文英的散文《说荷》却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荷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抗争精神,在《说荷》中,作者赋予了“荷”勇士的称谓,不仅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还敢与旱魔抗争,与狂风暴雨抗争,与风雪抗争,总之,任凭环境怎样恶劣荷依然不折不挠,挺拔而立。

 由于莲与廉谐音,青莲与清廉谐音,因此历代上层建筑都倡导做官为吏当如莲,有莲的情操,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保持不贪不污的廉洁品格,保持莲出污泥而不染一样的品性。 


華山論劍晴耕雨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