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闭了市场刚性“大门”是电动自行车大跌的主因

 火德真君 2019-07-27

近三个多月来电动自行车整车总体销量大跌30%以上。新车遇冷表面上是限重、限速等技术技术指标强制性规定所致,但从深层次来看,还是隐含着产品违背市场规律的问题。

目前允许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只是满足了一部分的需求。这部分的需求仅仅是用作代步工具,而另一部分的人——将电动两轮车用于谋生工具的消费群体被排斥之外。因此,当下销售的产品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据调查,目前绝大部分的城市里,电动车消费群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总量在增加,也就是每个家庭基本上拥有一辆以上的电动车,其中,70%是电动摩托车款;二是使用的性质发生了大变化:电动车以纯代步功能的仅占消费需求的一半左右;而另一半则以谋生或代步兼有。尤其是外卖、快递、小商小贩的短途使用则大量增加,这部分群体预计总量占到我国社会保有量2.5亿辆的30%,他们所使用的车型基本上采用的是电动摩托车款,这一群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产品更新快,长则3-4年,短则2年必须更新。

整个制造产业链还未满足新国标的要求。我国现有的电动车产业链,目前仍然处在电摩制造为主的体系之中。有数据显示,在规模TOP10制造企业里,在产品体系中电摩款占据70%-80%份额,而符合新国标要求的电动自行车的制造却显得较为薄弱。面对新国标的强制性要求以及电摩不能进入城市销售与使用,大型整车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并非易事,需要耗时、耗财和耗力,更需要产业链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适应过程。因此,阻止市场上的产品销量下降,于企业、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三者之间都显得无能为力,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政策干预。

市场缺乏有效的引导。三个多月来,市场出现了新国标车款型卖不动、以及电摩款型类车无法购买的矛盾正是当下整个电动两轮车行业所处的困境。纾解困境,还需要给予外卖、快递和短途轻质货物运输的电摩款车提供必要的供给。那么,如何让这类车型能以合法合规的形式身份进入市场?一是有条件开发电摩;二是对这类车型制定标准;三是管理部门对使用有明确的规定,而不是截止到目前一直处于模糊管理的状态。

近三个月来电动自行车市场出现的不景气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与需求之间存在着的问题。但是,作为民生所需的电动车产业,牵涉到制造、销售与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标准制定的部门应该更多的站在产品本身以及刚性需求的立场上着眼,而不是被动或者市场矛盾激化时才加以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