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年做一顶轿子,10000元买两把椅子,他不计代价的背后,是一门手艺的没落

 太行森林 2019-07-27

作者/陈浩

待我有朝一日中了功名,

红花得佩,骏马得骑,

定会派人带着八抬大轿,

前来娶你。

这是过去十分浪漫的许诺。

大红花轿,金黄流苏,

一袭嫁衣,一堂缔约,

两姓联姻,良缘永结。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美丽的事物,

已然成为书上的记载。

如今别说花轿,

连轿子都难觅踪影。

过去在浙江宁波一带,

有千工床,万工轿,

十里红嫁妆,

才称得上是体面的婚礼。

以前的好家具是可以用一辈子的,

所以做一张床会耗一千个工时,

做一顶花轿会用一万个工时。

在浙江,这门手艺被称为:

朱金漆木雕。


陈盖洪,

曾是一位精通朱金漆木雕

全部工艺的木匠,

但他已经不做木工多年。

30多年前他离开国营木工厂,

外出经商闯荡。

如今有了自己的厂子,

但身为老板很难再有时间亲自动手。

虽然没有时间碰那些工具,

但天南海北的闯荡,

让他见识了更多的好东西。

如今慢慢安定下来,

他也筹建了一个朱金漆木雕藏馆,

藏品都是他一件件从民间收集的宝物。

有时为了两把做工精致的椅子,

花掉一万元也是常有的事。

毕竟这门工艺的作品越来越少。

机缘巧合下,他受人之托,

重新拾起木匠的身份,

开始做一件大作品:

万工花轿。

既是保留自己的手艺,

也是给后人留些记忆。

朱金漆木雕,

顾名思义,是雕和漆工艺的结合。

雕,自然指木雕,

包括各种雕刻技法;

漆,除了上漆外,

还涉及贴金、上彩、描花等工艺。

过去的老艺人是雕漆不分家,

每门工艺都要精通,

堪称集大成者。

陈盖洪要做的这顶花轿,

包括整整365个部件,

全部需要纯手工制作。

这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

一做就是3年零3个月。

万工轿的称呼,名副其实。

这顶花轿是做给纪念馆收藏用的,

陈盖洪除了要精细打磨外,

没有太大的时间压力。

更何况这门手艺,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衰落了。

理由很简单,

传统的朱金漆木雕家具以红色和金色为主,

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因为意义不同,

陈盖洪这次完全是按照传统工艺,

手工制作这顶轿子。

第一个环节是打图样,

将图稿粘到木板上再进行雕刻。

虽然工厂不乏机器,

他还是选择用传统的钢丝锯,

慢慢锯掉镂空部分。

此起彼伏的摩擦声,

是独属于匠人与木材的对话。

接下来先打坯,

雕出每个部件的大体轮廓。

再换用小口的凿子,

进行细坯雕刻。

最后用铲刀修光、打磨,

让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365个部件,

全部都是这样雕刻、打磨。

全部准备好后,

才算是完成这门手艺的一小部分。

朱金漆木雕有个说法:

三分雕刻,七分漆匠。

这说的是消耗工时的比重,

所以大头其实在后面的漆。

其实木工厂刚成立时,

陈盖洪还是坚持用传统手工方法,

来制作木制家具。

但随着市场的变化,

高费用、低产量,

让他的工厂效率远低于其他厂家,

最后只得妥协于机械。

但在他心里,

用电脑雕刻的家具千篇一律,

死板而没有灵气。

进入漆工部分,

要先进行糙漆处理,

而不是直接刷红漆。

将面粉做的糨糊加入生漆,

调和成生漆腻子,

可以填平木材表面的细孔沟纹,

从而显得更加细腻。

糙漆完毕后,

放到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干燥。

干透后再用旧砂皮纸打磨,

打磨结束后又要重新糙漆,

如此反复三到四次才合格。 

朱漆由朱砂、桐油、生漆调配而成。

搅拌时要用圆底木棒研磨,

为的是把朱砂进一步研磨细。 

过去有个说法是:

一两朱砂一两金,

由此可知其贵重。

等刷好的朱漆因为氧化变黑,

过段时间又重新变回红色后,

意味着开漆结束,

在漆将干未干之时贴金箔。

 对于将干未干的判断,

陈盖洪的方法是手背微触漆面,

因为手面的油脂会破坏漆的黏性。

待时机成熟之后,

先用排刷轻轻按压金箔,

把它和漆面贴合在一起。

再用剪刀将金箔剪开,

贴在遗漏的空白处,

直到木雕表面被金箔全部覆盖。

人物的肤色用银色表现,

用毛笔勾勒出五官。

这样各个零件就大体完工了。

最后一步叫作罩漆,

把豆浆涂在木雕表面,

晾干后再上一层糙漆。

经过罩漆处理的朱金漆木雕,

能够数百年不变色。

在陈盖洪的带领下,

历经3年零3个月,

万工花轿制作完成。

当众人合力封上轿顶的时候,

陈盖洪笑得像个孩子。

这些年他的木家具生意越来越好,

但最看重的朱金漆木雕手艺,

却始终没有太大的发展。

如今,他是为数不多

能带领自己团队做出万工花轿的手艺人。

但是等他百年之后呢?

曾经是想学的找不到师傅,

现在是师傅想教找不到徒弟。

虽然现在有许多学校,

开始加上了朱金漆木雕课,

但是他很清楚,

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寥寥无几。

如今,他只想多帮这门手艺做点事,

多给后人留些东西。

他未来的愿望只有四个字,

很简单,也很艰难:

后继有人。

--------------- 完 ---------------

本文图片来源:《探索发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