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7-28

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布朗族吃“得责”生茶、酸茶、烤茶、清竹茶。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最早的种茶民族之一,千年前的布朗祖先叭岩冷种茶的史事,保留在思茅市澜沧县《奔闷》创世纪地方史和布朗族《祖先歌》中,他把野生茶“得责”经人工栽培后的茶叫做“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哈尼族伲人、卡多人所借用,均称茶为“腊”。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均有居住,布朗族饮茶的独有方式包括吃“得责”生茶和口含“腊”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等几项内容。

  吃“得责”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生茶。至今澜沧县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带上冷饭、腌菜、辣椒和盐巴,吃饭时摘上一把生茶“得责”,蘸盐巴、辣椒当饭吃。口含“腊”(茶):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即“腊”后,需求量也增加,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动时累了就把“腊”(茶)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腊”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相馈赠的一种腌菜茶。制酸茶的时期在每年五六月份,将鲜叶蒸熟,放在阴凉处晾干水气后,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埋入土中,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遇上喜庆之事或客人来访时,将竹筒挖出,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宾客,可以直接嚼食,茶叶酸涩、清香、喉舌清凉回甜,帮助消化和解渴。

  您可能还会喜欢:
  佤族拉木鼓的起源与发展
  葫芦笙,拉祜族的吉祥物
  拉祜族之乐:吹笙起舞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