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正中:朱森的追悼会成了读书人对教育部的控诉会

 牛人的尾巴 2019-07-28

郴州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矿博会每年在郴州举行。

在这片土地上还出现一位中国地质学界先驱式的人物,他曾是李四光的得力助手,可惜英年早逝。

一代先驱

这位地质学家名叫朱森。

朱森

他在地质学领域重要成就有:

朱森在中国地质学界的扛鼎之作《宁镇山脉地质图》

早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工作,对我国南方的晚古生代地层划分卓有建树;

他与李毓尧、李捷合著的《宁镇山脉地质》一书为我国区域地质研究的经典著作。

他是我国近代构造地质学与小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先驱,与吴景祯、叶连俊合著的《四川龙门山地质》堪称这方面的力作。汶川地震带就是龙门山地质带。

郴州高寒地区走出的人杰

朱森出生在郴县大奎上(今郴州市苏仙区五盖山镇)。

这里是郴州的高寒地区。五盖山是著名的山,晋·罗含《湘中记》就有记载:“五盖山”:“山有五峰,望之如盖,乡人每岁以雪占年丰,谚云:‘五盖雪普,米贱如土;雪若不均,米贵如银。’”

本地人说的是一种十分小的方言,与宜章县上乡地区(赤石乡、里田镇、瑶岗仙镇、杨梅山镇等)的平话同属于一种方言。这里的人朴实、勤劳。朱森身上有这种品质,这也是他能够从事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原因。

1934年,他与李毓尧联名发表《湖南宜章艮口之地质及其与南岭造山作用之关系》一文中,创立了“湘粤运动”与“艮口运动”这两个地壳运动名称。

对家乡地质他还有不少研究成果。

1934年,他与李捷联名发表的《自湖南武岗至广西柳州之地质》及《南岭中、西段地质图》为李四光“广西山字型构造”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很多资料。

在北大三年级日暑期,他在郴州一带进行了地质考察,写成了《湖南郴县瑶林之古生代地层及动物群》(英文)一文,发表于当时权威的刊物——《中国地质学会志》,这也是他在地质科学上的处女作。

同窗个个皆英杰

朱森出身在一个殷实的耕读之家。父母对教育十分重视。他的大哥朱品就是一位很有文字功底的读书人。初小毕业他回到家里跟着朱品三攻读古典文学,从此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

高中毕业他考取了北京大学。

他在北大的同班同学出了许多优秀地质学家。

1928年,朱森(前右)与北大同学黄汲清(后左)、李春昱(前左)、杨曾威(后右)合影

黄汲清,他首次提出了多旋回构造运动的观点,现在地质界专门奖励年轻地质工作者最高奖就叫“黄汲清奖”。

常隆庆,成都地质学院著名教授、地质学家,他发现了攀钢。

李春昱,上世纪40年代领导了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主编了《1:800万亚洲大地构造图》,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朱森和他的同学是继翁文灏、李四光之后,中国地质界的第二代先驱。就是他的同学在1949年后参与了国家重大的基础建设。如果朱森不英年早逝,他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

得到李四光的赏识

北大毕业后,李四光正在筹备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他有幸进入该所工作,直到6年后获得了中华文化基金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才离开。

与李四光共同绘制的《栖霞山地质图》

任职六年,除写成《秦岭东部地质》一书,还随李四光研究南京附近地质,与李四光合著《南京龙潭地质指南》。古生物专著《金陵灰岩之珊瑚及腕足类化石》是研究中国石炭纪地层的巨著。

朱森去世后,李四光为了纪念朱森还特别写了一篇《南岭何在》学术文章。文章的开头就写了一首《悼子元》的祭文: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峰壑隐复见,环绕湘江头。

风云突变色,瘴疠濛金瓯。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足迹遍及亚欧美

朱森只活了40年,但是他的地质调查足迹横跨欧亚和北美。

1932年与同在美国留学的张更行程19560公里,跑遍了大半个美国,对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公园、大盐湖等地质名胜区有更深的研究。

与朱森一起走了半个美国的张更

然后去了英国、比利时、德国。

在德国,他要缴费入学求教克罗斯的教授,克罗斯与他接待一二次后就免费了,并且给朱森实验室、器材。还把他的论文在德国发表。朱森离开德国后,克罗斯教授还托在德国的中国人熊伟打听朱森的消息。

那年,他还在苏联举行的第1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做了报告。

中日战争全面开战后,他结束在瑞士阿尔卑斯地质构造和意大利罗马、维苏威火山考察后,至热那亚港乘船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海而抵香港回国。

外甥接过衣钵成为地质学院士

回国后他开始地质教育工作,先后在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出任地质系主任。1956年建成的全国三大地质院校之一的成都地质学院主力师生就是重庆大学地质系的班底。

他的外甥李星学就是他培养出来的地质学家。

1939年,李星学参加高考,考上了金陵大学物理学和同济大学的医学专业,因为舅舅朱森在重庆大学,所以在重庆大学借读而与地质学结缘。

1958年李星学的全家福

李星学在重庆大学读书期间家里寄来的钱不够用,他的成绩也够得上货金的资格,于是请朱先生作保。朱森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你父亲尚能供你读书,你何必去占其他穷苦无力读书人的货金名额。”

毕业后李星学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这是也是朱森工作过的地方。

李星学后来成了中国古地质研究的权威,他也是郴州籍较早的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李星学于2010年在南京去世,享年93岁。

被陈立夫迫害忧郁病逝

朱森还是一个品洁高尚的人,十分爱惜羽毛。

接任中央大学地质系主任一职不久,带领学生去野外实习,而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两校都给他家送去了一个月的平价米5斗,朱夫人文化不高,未问清情由就照收不误。

朱森回家后知道此事,马上将退回不该得的薪金与米贴和平价米。

但是别有用心的人向教育部与粮食部告密,诬指朱森重复冒领平价米,教育部长陈立夫竟通令给朱森记大过一次处分。

朱森一生清廉,遭此不白之冤,心情忧郁,胃溃疡陈疾加剧,最后在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去世。

这位从南岭地区的大山里走出的地质学家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诸贤控诉教育部

他的追悼会成了同僚们对教育部的控诉会。

著名地质学翁文灏前辈写下这样的哀伤之文正话反说,讽刺了当时的教育部:

人生自古谁无死,死非其人太可怜。五斗折腰古所耻,君负此名真歉然。……如此人才能有几,非比鸿毛轻且廉。五斗米能值几文,专学曾窥千万年。

傅斯年发言:“教部五斗米的处置的侮辱,是对读书人的尊敬,给好的人的一个打击。”

李俊龙说:“先生是研究石头人的,对于社会的种种,少有认识,不知竟为小人害死。”

他在德国相处过的地质学家熊伟说,在德国时,德国的教授十分尊敬朱森,想不到在国内他被如此侮辱。他痛心疾首地说:“我不能不对大家下个忠告,就是奉劝诸君,从此不做读书人。”此言一出全场愕然!

童冠贤先生大骂:“有钱就有势,有势就有钱,即可以左右乾坤,使读书人受饥苦受侮辱。”

追悼会的现场挂了教育部陈立夫的悼词:“情法两难全”。一位年长的教师十分激动,大骂道:“把他撕下来。”来宾都感屈辱而落泪。

朱森的大哥朱品三也在追悼会的现场。

逸事

朱森有一个特点,不怕晒太阳。

据他的朋友张更回忆,朱森在早上九点之后精神特别好,可以一直工作到晚上。他的同僚都是早出早归,但是朱森却是晚出晚归。

据他的学生吴景祯回忆,朱森因为常晚出晚归,晚上从野外回来后过了晚餐的点,长时间空腹而患了胃病。

他在北大的学长斯行健回忆,朱森是一个很重实践的地质工作者。斯行健曾要去清华大学教书,但是朱森劝他不要先急着教学,应该多搞一些野外地质考察。为这事朱先生态度坚决,还让斯行健一时下不了台。

同班同学朱李春昱回忆,朱森有湖南的急性的特点,他们之间为了一些事情而吵嘴,但是二人的感情不因此而有裂痕。吵完就了。


朱森年谱

谷正中 整理

先生字子元,湖南郴县大奎上人。

毕业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近代地质学先驱、古生物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

1902年

1月15日

生于湖南郴县大奎上。

1913年    11岁

初小毕业后即返家随大哥朱品三攻读中国古典诗词。

1914年    16岁

考入中学。

1920年    18岁

插班入中学三年级。

1922年    20岁

中学毕业,考取了北京大学理学院预科。

1925年    23岁

预科转本科进入了地质系,师从李四光、美籍地质学家A.W.葛利普和著名者何杰、李学清、王烈、杨铎、金绍基、赵亚曾等。

与他同班的其余7人中,后来成为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的有黄汲清、李春昱、常隆庆、杨曾威。

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也曾带他去热河实习。

1927年    25岁

大学三年级暑假返湖南故里探亲就兼做乡土地质工作,并初试锋芒,写成了《湖南郴县瑶林之古生代地层及动物群》(英文)一文,发表于当时权威的刊物——《中国地质学会志》,这也是他在地质科学上的处女作。

1928年    26岁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在该所共工作6年。

与李捷对北起陕鄂交界南至湖北兴山、襄阳间的地带进行了地质考察和地层古生物研究(调查在1929年完成)。

1929年    27岁 

发表《江苏西南部山脉之研究》一文,创立了“高骊山砂岩”和“和州灰岩”二地层名称。

1930年    28岁

与李捷合著《秦岭中段南部地质》使对北起陕鄂交界南至湖北兴山、襄阳间的地质调查达到新的高度。

与李四光联合发表《栖霞灰岩及其相关地层》、《黄龙灰岩及其动物群》,创立了“金陵灰岩”、“黄龙灰岩”两个地层名称。

1932年    30岁

参加了李四光领导的南岭和广西地质考察(1933年结束),发现并命名了“柳江运动”。

发表《安徽南部古生代后期造山运动之一》。

在高资调查,适逢12.8松沪会战。

1933年    31岁

与李捷联名发表的《自湖南武岗至广西柳州之地质》及《南岭中、西段地质图》为李四光“广西山字型构造”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很多资料。

与李捷联名发表《广西中部马平市附近地层并记述马平石灰岩》。

发表了重要古生物学专著《金陵石灰岩之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建立了新亚属——“始分喙石燕”(Eochoristites)以及12个新种。由于他在古生物学、地层学上的卓越建树,他逝世以后其他古生物学家分别创立了新属——“朱森蜒”(Chusenella)和“朱森珊瑚”(Chusenophyllum)来表示对他的纪念。

1934年    32岁

与李捷联名发表的“广西中部马平市附近地层并记述马平石灰岩”一文中对“柳江运动”有详尽说明。

与李毓尧联名发表《湖南宜章艮口之地质及其与南岭造山作用之关系》一文中,创立了“湘粤运动”与“艮口运动”这两个地壳运动名称。

他参加了宁镇山脉地质调查,确认了该区主要造山运动时期。

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D.WD.约翰逊研习地文学,从G.M.凯伊攻读地史学,暑期中又赴耶鲁大学去访问C.舒克特,学习古生物学。

1935年    33岁

与李毓尧、李捷合著的《宁镇山脉地质》专著中,创立了“茅山运动”、“金子运动”和“南象运动”三个地壳运动名称。

1936年    34岁

获硕士学位。

约留学好友张更,自购汽车一辆,在两个星期内学会驾驶,考领了执照,从麻萨诸塞茨州剑桥城出发,经波士顿、康涅狄克州,至纽约,再经华盛顿、弗吉尼亚州,横穿阿巴拉契亚山脉,再经田纳西州、俄克拉何马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等地,又向北经爱达荷州、怀俄明州,又向南到科罗拉多州,再往东北经内布拉斯加州、衣阿华州、伊利诺斯州至芝加哥,最后经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而回到纽约。此次“汽车地质”工作历时两月,行程19560公里,跑遍了大半个美国,不仅认识各地之地层及构造,且对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公园、大盐湖等地质名胜区有更深的研究。

离美赴英,后经比利时到德国,与当时留德的同班老同学李春昱相会,共同考察德国地质。

11月,到波恩,学习德文,并师从H.克鲁司研究矿田构造、小型构造。

1937年    35岁

柏林师从H.史蒂勒(S出le)教授学大地构造学,并搜集中国已有之地质资料,与欧洲之造山运动时期相比较,写成《中国造山运动》(英文)一文。

出席苏联莫斯科参加第17届国际地质学会议宣读了此文,该文次年摘要发表于《泛美地质学家》杂志上。

下半年

从苏联转往瑞士,要继续考察阿尔卑斯地质构造,此时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已全面爆发,托李春显代购船票,游历考察了意大利罗马、维苏威火山,后至热那亚港乘船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海而抵香港。

乘车返回湖南郴县故里,专程省视七旬老母及各位亲邻。

1938年    36岁

带着全家老小,出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

任系主任。自编了讲义《地层古生物学(现代古生物学)纲要》(英文),又编了《地史学》讲义。

1939年    37岁

暑期调查了川北龙门山地质。

1940年    38岁

研究灌县地质。

1941年    39岁

率学生研究南川地质。

中央大学地质系系主任李学清辞职,校长顾孟余乃聘朱森去接任,朱森商请俞建章主持重庆大学地质系系务之后,去中央大学上任,同时也在两校兼课。

1942年    40岁

接任中央大学地质系主任一职不久,带领学生去野外实习,而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两校都给他家送去了一个月的平价米5斗,朱夫人文化不高,未问清情由就照收不误。别有用心的人向教育部与粮食部告密,诬指朱森重复冒领平价米,教育部长陈立夫竟通令给朱森记大过一次处分。朱森一生清廉,遭此不白之冤,心情忧郁,胃溃疡陈疾加剧。

7月6日

多方救治无效,在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磕然长逝,

10月25日

在中央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朱森先生追悼会,会场四壁挂满愤怒哀悼之词,不少人在讲话中声讨这种迫害行为。

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在该所《地质丛刊》第4号上登载了朱森与吴景祯、叶连俊合著的《四川龙门山地质》一文,后又将此文作为《朱森先生纪念刊》,以单行本形式出版。

资料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