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庞培到恺撒 来自丁大白话 00:00 14:08 音频编辑:丁焰 图文编辑:王娟 继苏拉之后,新一代军阀政治家要算是庞培了。他少年成名,在苏拉跟马略征战期间,因为他家里非常有钱,年仅23岁,他就自己出钱自费招募了三个军团去帮苏拉打仗。之前说过,在马略进行军队改革之后,罗马军队就已经变成招募制的职业军队。庞培带着自己招募的部队去帮苏拉打仗,率兵缴平地中海西部的马略余党叛乱,25岁就成为罗马历史上最年轻的凯旋将军。被苏拉亲切地称为:“伟大的庞培”。 公元前71年,凭借军事实力,庞培以35岁的年龄破格当选成为罗马执政官。按照此前刚刚进行的苏拉改革,制定了一个法律,说罗马公民年满42岁才有资格当执政官,在这之前要历练国家的各种各样的职务。可是现在苏拉才去世几年,庞培就因为他手下有一大批效忠的军人,35岁就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实际上就打破了苏拉苦心经营力图恢复的共和国体制。在这之后,庞培又率军剿灭地中海东部为非作歹的海盗,然后乘胜东进,击破东方诸国,把叙利亚也纳入到罗马版图。 就在远征东方的时候,庞培见识了壮观的希腊剧场。于是在公元前55年,他回到罗马,准备在罗马也修建一座。由于这个时代的罗马人对于修建永久性的剧场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戏剧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但是剧场里面很多都是上演打闹剧,所以有一些人就担心,要修这么一座剧场,以后不就成了伤风败俗的地方了么?所以对这个剧场是有看法的,不愿意修永久剧场。可是庞培很想修,因为修这个剧场他可以讨好老百姓,公民开心了下次选举就会再选他了。可是他又要顾及到社会的舆论,所以他在建这座剧场的时候做了一个变通。 庞培剧场 把剧场和神庙结合起来。前面的半圆形就是剧场,在剧场的看台顶端,他修了一座向外凸出的神庙。庞培解释说,这里不是剧场是神庙,献给神的。献给神就需要有一些活动、仪式,就顺便有个剧场来做这些活动。然后在边上他又做了一个大花园,周围柱廊环绕,这样罗马公民平时可以到这公园里头来玩。再远一点点,把更早共和国时代的三座神庙也圈进来。这样整个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公共综合建筑群,而不仅仅是剧场,这样来平息非议。这座庞培剧场是罗马历史上第一座永久性剧场,也是剧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希腊剧场 戏剧最早是在希腊发明的,建造一座剧场,主要的难度是在修看台,要把看台逐层抬高,这样后排的观众才可以看到舞台表演,视线不会被前排遮住。像这样的一座剧场,一般都可以容纳一两万人,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观看视线。而希腊人不掌握混凝土,所以如果要在平地上修建剧场的话,那个加高的看台就会成为一个麻烦事。要是像埃及金字塔那样用石头硬堆出来,是很花时间也很费钱的。所以希腊人往往会找一个山坡,最好是U字形的山坡,然后沿着山坡三面修一个半圆形的看台,中间底下是这个剧场。可是这样一来,剧场的选址就受到很大限制,一定要选在这种山坡。那如果这个城里头没有山坡,就是块平地,那就不好修剧场了。所以希腊的剧场,通通都是修在山坡上。但是现在罗马人掌握了混凝土技术,可以通过一些列的混泥土拱,一层一层地叠架起高耸的观众席来。这些拱本身还可以成为观众进出场的通道。这样就可以摆脱地形限制,可以建造在城市的任何地方。 这是外观复原图和内部复原图。可以看到中间上面那座用来打掩护的神庙。这座剧场在公元6世纪被废弃,并在后来的岁月中逐渐瓦解破坏,上面那些能够被拆下来的表面装饰石头,都被拆下来,有的拿去盖房子,有的拿去烧石灰,剩下的那些混凝土的基座,因为很坚固,大家就在里面盖房子,最后就只剩下一个轮廓还保留下来。今天大概只能从空中隐约感觉到这座剧场的形状。边上有个鲜花广场,是中世纪时候,布鲁诺因为信仰日心说而被教会烧死的地方。 接下来登场的是恺撒。在苏拉大肆杀戮、清除异己分子的时候,因为恺撒和马略的派系有亲戚关系,所以也被苏拉列为人民公敌,遭到通缉。但是他侥幸逃过一死,因为他有一些朋友,也是苏拉的朋友,替他求情,苏拉拗不过这些朋友的求情,最后决定赦免恺撒。恺撒比庞培大概小6岁,跟少年得志的庞培相比,恺撒真可谓是大器晚成。当23岁的庞培已经指挥三个由自己出钱招募的军队南征北战的时候,23岁的恺撒只不过是一个不得志的律师,当庞培35岁就成为罗马执政官的时候,恺撒还在按部就班地在仕途上慢慢爬升,到了37岁的时候,他终于迈出人生关键一步,他竞选罗马大祭司,并且成功当选。 罗马是一个多神教的社会,并没有专职的祭司阶层。所谓的祭司,只是一个荣誉职务,没有任何特权,只是在有宗教活动的时候,才临时出面主持。但是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活动要做,所以平时里他可以兼做其他任何事情。而大祭司则是主持国家最高级的宗教活动的主持人。有国家大典的时候,出来主持一下,但也仅此而已。恺撒不惜巨额借贷,沿街拜票竞选,主要看重的是这个职务具有罗马其他任何民选职务不可比拟的特点,其他所有罗马职务,包括执政官,费了那么多钱,选上之后就做一年就下来了,以后还要再选。而大祭司不一样,一旦选上,一直做到死,选一次就够了。除此之外,大祭司职务还有一个对人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会给这个职务提供一套官邸。其他任何职务包括执政官,都要住在自己家里,平时自己去上班的。恺撒不是一个特别有钱的人,大概官邸在那个时候对他也是有吸引力的。当然,恺撒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这个大祭司职务虽然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可它是国家的宗教领袖,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从恺撒开始,以后所有罗马皇帝都一定兼任大祭司这个职务,要做国家的宗教领袖。 在恺撒所属的时代,已经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共和国政体,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贵族与平民在财富上的差距日益加大,矛盾日渐加深。由于元老院本身具有贵族属性,无法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切割。而且全部为罗马本地人所组成的元老院,以及一年一任的执政官制度,也已经无法应对疆域扩大到整个地中海全境的统治任务了。国家那么大,你再每年选举一次,好不容易选上了,就当一年,怎么来管国家呢?所以已经到了需要有强有力的人物,从外部进行改革的时候了。面对这种局面,恺撒决定挺身而出。公元前60年,他找上了庞培和克拉苏,秘密组成“三头同盟”,共同对付元老院势力。 左边是庞培,凭借着军事上的卓越成就,他获得很多军人的拥护,那些军人退伍之后就是普通老百姓了,当年庞培带着他们去叙利亚打仗的时候,给他们许诺了很多的好处,可是回来之后,元老院却没有兑现,所以他们对元老院有许多的怨言。庞培这个人,在军事上很有天分,但是在政治上他却无所追求,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抱负,他需要是就是赞美、荣誉和光环。右边这位是克拉苏,他是当时罗马数一数二的巨富,是恺撒最有力的经济赞助人,恺撒要多少钱,他就给多少钱,不管恺撒借钱什么理由,从来不问,因为他知道恺撒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有了庞培的人望,克拉苏的资金支持,和恺撒的政治抱负,三个人结为同盟。于是,恺撒在罗马公民大会上以压倒性的票数(主要是庞培手下给他投的票),击败了元老院推举的候选人,当选为公元前59年的罗马执政官。迈出了他从体制内改造国家,建立罗马世界新秩序的第一步。 他刚一上任,就在公民大会上,借助庞培的声望,把当年格拉古兄弟所没有能够实现的《农地法》付诸表决通过。将国有土地重新分配,租借给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和退伍军人,并且为每个人所拥有的土地设立了一个上限,你最多不能够超过多少,这样来阻止土地向少数人集中。可是元老院惊慌失措了,为了阻止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元老院有一个密招,那就是不管恺撒再怎么做,执政官只有一年任期,任期满了之后,他接下去做什么官,要由元老院来决定。于是,元老院决定,准备把恺撒卸任执政官之后的新职务定为,意大利境内的森林与街道管理官。有点像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之后,玉皇大帝册封他弼马温差不多。管森林、管街道卫生的。 野心勃勃的恺撒当然不甘受制,他再次动用庞培的手下开公民大会。根据罗马的法律,这个元老院通过的决定,公民大会可以否决。公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具有最高权威的机构。于是公民大会通过法案,否决元老院决定,恺撒卸任执政官之后,他的职务将是高卢总督。恺撒要当这个职务来掌握军队,来获取罗马社会最受人尊重的军事声望。他在这之前,还没有真正指挥过军队。 PS:特别鸣谢厦门大学建筑系陈老师的PPT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