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次汉字危机与小小的九宫格键盘

 知识是能量 2019-07-28

 我已经找到了破解第四次汉字危机的钥匙,因为我有很好的右脑图像能力。我的专业迫使我必须不断改进我的右脑图像能力。我从九宫格键盘上体验到的关于击键路径的强烈记忆感受,与我在处理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时,脑内各种复杂的刀具路径没有区别。

我刚刚写完了一本书,书名是《学打字 背古诗》。让成年人像小孩子一样背古诗,效率上会明显低于小孩子的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大多数文科人士甚至鼓励小孩子“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校的教育只关注到左脑开发而忽略了右脑开发。此书所讲的背古诗则是配合指尖的打字动作的。

如果有人对“指尖”不相信,那我告诉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指尖上”这句话。

搞文化的人与搞技术的人思维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文人有问题可以接受绕过去或退回去的办法,搞技术的人常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勇气。

在第三次汉字危机出现时,王永民用美国人发明的键盘,解决了汉字的依形输入问题,却无法突破学五笔难的问题。王永民是发明者,解决的是成年人学打字的问题。对于“形码”纳入中小学教学只能采取呼吁的办法。现在的问题是那些中小学语文老师们,本来是可以接这个球,再研究如何打的,但估计没有多少人接过这个球。

非常幸运的是,正在国人为第四次汉字危机而困扰时,百度手机输入法也可以实现在九宫格键盘上打五笔了。所有发现都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当我一直苦于让小学生直接学习计算机上的那个五笔难度太大时,我从我的学习中,发现九宫格五笔能够让学五笔的难度大大降低。一个小小的九宫格键盘,足以改变中国小孩子学习汉字的困境。

对于成年人而言,学打字要付出巨大的时间与精力,很多人不愿干这赔本的买卖。对于小孩子而言,如果按照我书中的办法,与其说学打字,不如说是玩游戏,能够在识字中“顺手”就学会了打字。其实,我更关心的是让小孩子保持住他们的右脑图像能力,省得到年龄增大后,再寻找各种办法重新开发。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谈五笔“色变”的人已经太多。拼音打字易学好用,不是专职打字员,学五笔干什么?但汉字遭遇到的百年最大危机到底要由谁管?

网上看到一文,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所写,题目是《汉字遭遇百年来最大危机》,文中提到:

文化上的危机从来不像亡国之险那样触目惊心,但历经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积累则可能引发亡种之虞。

可见郦波教授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大家用手笔书写还能坚持多久,是能坚持一百年、二百年还是三百年?请问有多少人离开校门后,还天天坚持手笔书写?为什么不能坚持,我算了一下,问题就是出在效率上。除非实在学不会,相信没有人会违背“效率法则”。

我做了一个实验,当我思考一个问题时,同时在右脑展开写字或打字的活动。点击键盘上键位的速度能够与思考同步,手写却无论如何跟不上思考的速度。

我们已经不能要求普通大众再来做些什么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拼音打字了。他们只要不想再让自己的小孩子重走拼音输入的老路,就是对汉字的最大贡献了。

看看韩国人如何解决韩文危机,大概能得到启发。从今年新学期开始,那些新入学的韩国小学生就要学汉字了。韩国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放弃汉字,估计那些教韩文的老师们也不怎么认识汉字了。万事起头难,一定是韩国那个国家要大范围内先培训好那些教韩文的老师。

中国的汉字危机也一样,这不是计算机老师的活儿,而是语文老师的活儿。由写字到打字,只一字之差,仅仅是工具发生了变化,不能将任务就推到计算机老师那里去。当然这个账只能让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去计算,学校里只能照教学大纲行事。

计算机键盘打字要练指法,九宫格键盘打字无非就是“一指禅”,只要训练小孩子将九宫格键盘装到脑子里,打字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训练不训练的问题。

一个“珠心算”项目,每年能招来600万小孩子“把算盘装到脑子里”,一个小小的九宫格键盘,要装到小孩子的脑子里有何难?数学老师们能干的事,语文老师们为什么不能干?小学语文老师们不会打五笔,在我看来就是天大的笑话!为了拯救汉字,到了所有小学语文老师都要学五笔的时候了。

现在不是说有了书稿,问题就已经解决了,而是说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像我这种只研究过五笔,对小学的识字教学一窍不通的人,就算是凭想象写出了一本书,有哪一家出版社敢冒风险接这种书稿呢?

我先要天天在网上搜索,找合适的责任编辑,找有来头的审稿人,找一个好的招牌挂到书上。在郦波教授的文章的末尾,我看到了一段文字,我只将其中的“书写”改成“写书”,就认为是在按照郦波教授的要求在努力了。文字如下:

我们不做,谁来做?现在不做,何时做?如果你对这片热土还有着深深的眷恋,请为汉字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从写书开始。况且,我们的母语是这样独特的汉语与汉字。

下面不再讨论我这本书的问题了。此文只是告诉大家,小小的九宫格键盘,极有可能与解决汉字危机挂上钩。如果有了钥匙而不想开锁,则一切复归于零。

 

附:为说明引用文字的出处,给出郦波教授的原文如下:

 

汉字遭遇百年来最大危机?

20140818 09:55 来源:天津日报

百年以来,汉字经受着百年孤独,经受了至少三次危机:一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废灭汉字危机,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世界语冲击,一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计算机技术冲击。对于一种语言和文字来说,其实最重要的影响要素是民族文化历史与民族生存状态,所以不论是运动性的,还是政治性的,还是技术性的危机,实际上都难以动摇汉字的根本。但眼下另一种危机的悄然萌生,对于汉字来说,却是百年来最大的危机。

当下,汉字正在经历百年来的第四次危机,即由汉字手笔书写向汉字键盘或语音录入的巨变所引发的母语情感的淡化,这种危机虽不引人瞩目,却是来源于最基础的生活层面,这远比运动层面、政治层面、技术层面的危机要触及根本的多。媒体一般将这种危机轻描淡写地归纳为提笔忘字,事实上提笔忘字只是现象的列举式描述,远未触及问题的本质。

因为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信息时代的革命,使得一切文字信息的产生、传播与接受都完全可以依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而达成,人们渐渐地不再需要提笔写字,于是提笔忘字便日渐成了一种常态。有人可能会说,这一点各国皆同,为什么别的语言没有不适,偏偏汉字就因此危机了呢?

  这是因为当前使用的各国语言文字中只有汉字是独一无二的象形会意文字,即语素文字。字母文字大多是表音文字,可以用少量的字母符号来记录语音,从而完成记录语言的任务,而字母符号的存在大多规律且没有太大变化,不论是键盘或语音录入还是手笔书写,并不会引发人们对这些字母符号的认知或情感上的错位。但语素文字则不一样,手笔书写所带来的繁复变化最易引发不同层次的感受,这也是唯有汉字才能形成书法艺术的关键所在。只因手笔书写便能形成一门独特的艺术,更不用说长期积淀所形成的深厚的母语情感。也就是说,有别于其他现存的语言文字,中国人对汉语产生的母语情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汉字的书写情感与书写习惯。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母语情感是一种最难改变的情感。一个人要改变宗教信仰,是完全可能的,但一个人要改变生长环境所赐予的母语情感,则是完全不可能的。而汉语的母语情感有别于其他语言,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独特的汉字。甚至有很多学者认为,汉字才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四大远古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没有断裂并延续至今,其根本的支撑就在于汉字,而华夏文明在发展中始终能做到多民族共存,关键所在,也是汉字。这样独一无二的汉字,这样依赖于书写获得母语情感的汉字,如今渐渐远离了笔尖与纸端,使得提笔忘字已成普遍的现象,长此以往,大众的母语情感必将淡化,国民的母语素质必将弱化,这才是百年来最大的汉字危机。

文化上的危机从来不像亡国之险那样触目惊心,但历经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积累则可能引发亡种之虞。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的消亡莫不伴随着文字的衰微与消亡。所以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呼唤并激发国民的汉字书写与母语情怀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事情。

  让人欣慰的是,在乱花已然迷人眼的重重选秀与娱乐节目中,终于有一档名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突围而出,并受到国人的瞩目。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崭新的希望,一种有力的担当。就像它的宣传语所说,这是书写的文明传递,这是民族的未雨绸缪!虽然我们不知道它会带来怎样显著的文化效果,但这种努力的方向就足以让人怦然心动。

  我们不做,谁来做?现在不做,何时做?如果你对这片热土还有着深深的眷恋,请为汉字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从书写开始。况且,我们的母语是这样独特的汉语与汉字。

  在我眼中,没有一种语言,像汉语这样优美!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纯粹!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