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地理很难学,答题的时候找不到北?用两道地理题帮你“找北”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7-28

文章分类 | 学法指导

文章字数 | 3300字,阅读需6分钟


高中地理很难学,答题的时候找不到北?用两道地理题帮你“找北”

先对地理学科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地理是一门兼跨文理知识的学科,笔者在读高中的时候选择的是理科,当时的理科班没有开设地理课程,因为那时候的地理课程只在文科班开设。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才发现师范类院校中的地理专业只有理科学生才有资格报考,而那些学习地理课程的文科学生竟然没有资格报考,当时对此很不解。后来到了大学读书的时候,才了解到地理专业原来的时候也允许文科生报考,但是由于大学阶段的地理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较多,文科生对这部分内容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从那以后地理专业就只从理科学生中间招考了。

至于为什么在中学阶段不把地理学科划分成理科呢?对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一是为了学科的均衡,理科学生已经有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了,如果再加上地理那就得学习四门理科课程,而文科学生只学政治、历史两门课程,就会导致文理科学生学习的课程数量失衡了。二是地理中带着“理”字,是因为高中地理课程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属于自然科学,需要用理科的思维方式去解答问题;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需要用文科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答问题。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内容是以人文知识为主的,划分到文科当中也是有道理的。

新一轮高考改革开始后,高中阶段不再简单地划分成文理科,打破了文理科之间原有的那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屏障,学生选择学科的自由度增强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浙江、上海的新高考已经实行多年了,笔者所在的省份已经有两届高一的学生进入“3+3”的新高考模式教学,通过学生对选学科目的选择情况来看,我们学校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选学了地理,从全县高中来看连续两年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选学了地理。从这个角度看,地理学科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高中地理很难学,答题的时候找不到北?用两道地理题帮你“找北”

用自己原创的地理题目,帮助选学地理的学生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

在高中阶段喜欢地理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并不难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和条理的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起来不是很难。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对地理学科喜欢的程度与学习成绩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有些学生只是对这门学科知识感兴趣,但是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做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当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答案写了很多,但是云遮雾罩地说了半天,也没有切中要点导致题目一分不得。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思路和方法存在区别,笔者在随后的文章中将陆续进行介绍。由于篇幅和时间所限,本文仅结合两道环境保护方面的题目对人文地理的答题思路及方法进行解析。

题目一(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马尾松林是中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一个主要类型,其表现是蓄持水分功能差、调节小气候效能低、地力衰退严重、群落结构不稳定和病虫危害严重;闽粤栲是我国南方的常绿阔叶林树种之一,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特点。为缓解我国南方地区马尾松纯林存在的生态问题,科研人员在马尾松纯林内套种闽粤栲来增强生态功能。请分析套种闽粤栲对于提高马尾松纯林生态功能的作用。(10分)

马尾松

高中地理很难学,答题的时候找不到北?用两道地理题帮你“找北”

闽粤栲

问题解析:

通过题干描述的“马尾松纯林因物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而病虫害严重”的内容来看,该题像是一道关于生态平衡的生物学试题。

在继续挖掘这道题目题干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取到两个关键词:“分析”和“提高”。其中“提高”是指提高马尾松的生态功能,知识的落脚点是在森林的生态效益上,而不是如何治理病虫害上,因此这道题所考查的不是生物学知识而是地理知识。

如何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要想对这个问题回答得更加全面,必须先弄清楚森林生态效益所包含的方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其次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做到要点突出、简明扼要,不要废话连篇。

在审题的时候,还要注意看本题提供的两幅图片,一幅是马尾松的图片,一幅是闽粤栲的图片。从这两种植物的图片看,马尾松的叶片比较细长,而闽粤栲的叶片比较宽大,并且叶片之间的间隙很小。叶片形状和密度的差别会影响树冠对降雨的截留数量。

满分答案:

套种闽粤栲,林木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林木密度增加,树冠截留水分更多,树下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功能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枯枝落叶增多,地表输送层增厚,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森林郁闭度增加,林下光照强度降低,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大,对区域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凋落物总量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得到改善,土壤得到改良。(10分)

题目二(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9年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主场活动设在杭州,活动的主题是“空气污染”。杭州深入推进“五气共治”,即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城乡排气的治理,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被评为全国“2017美丽山水城市”。下面是环境空气年污染物年平均限制(单位:ug/m³)表(图1)和2015-2017年杭州主要污染气体年平均浓度变化统计图(图2)。根据题目中的资料指出2017年杭州市污染物浓度超标最多的气体,说明从源头对其治理的措施。(12分)

高中地理很难学,答题的时候找不到北?用两道地理题帮你“找北”

图1:环境空气年污染物年平均限制

高中地理很难学,答题的时候找不到北?用两道地理题帮你“找北”

图2:2015-2017年杭州主要污染气体年平均浓度变化统计图

问题解析:

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全国各地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和生存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要树立起这种环保意识,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为国家的环保建设做出应尽的力量。

治理大气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中学生应该知道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粉尘等。不同污染物的污染源、危害和治理措施是不一样的。

这道试题考查的是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首先要对杭州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与国家标准比较,找到超标最多的气体。虽然超标都不多,但按照更高标准仍有治理的必要。治理措施包括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措施。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依据题目所提供的两幅图表,要会读图、析图。图一是个简单的表格,比较容易看明白;图二是一个柱状图,要结合图例进行判读。在回答“2017年杭州市污染物浓度超标最多的气体”是哪种气体的时候,要按照图例找到2017年所指示的柱状图,结合图一的浓度限值,分别对题目中的四种污染物气体的二级超标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后三种污染物气体浓度超标,分别超标12.5%、2.9%、28.6%,试题的第一问“2017年杭州市污染物浓度超标最多的气体”的答案就出来了。

高中地理很难学,答题的时候找不到北?用两道地理题帮你“找北”

有些学生在答题的时候比较马虎,过于追求做题的速度,存在审题不认真的现象。比如这个题目就可能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可能被忽略掉了。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注意提取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源头”,必须要清楚P2.5污染的源头是什么?PM2.5来源比较复杂,既有燃煤、燃油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还有道路的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和工业粉尘,以及厨房、餐厅、饭店排放的油烟,还有垃圾焚烧、秸秆焚烧排放的细颗粒物等等。弄清楚了污染物的源头,然后逐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满分答案:

(1)2017年杭州市污染物浓度超标最多的气体是PM2.5。(2分)

(2)从源头对其治理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取综合治理策略,改善现有除尘技术和设备,控制工业粉尘排放;②对在建工地的裸土进行覆盖,减轻扬尘污染;③采取措施对城市的道路降尘、吸尘;④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⑤提高汽车排放标准,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⑥提倡有机质还田,禁止焚烧秸秆。(每项措施2分)

高中地理很难学,答题的时候找不到北?用两道地理题帮你“找北”

结束语

总体来看,在解答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时,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学会提取关键词,围绕关键词组织答案;二是认真读图,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在试题中离不开图表的呈现,在看图的时候,不要忽略掉图表上的关键信息,因为很多信息是隐藏在图表当中的;三是组织问题的答案时,一定要用地理语言进行叙述,规范准确,并且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感谢阅读——

文/新丽师说

图/新丽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