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课还应先练好基本功——对当下中小学书法课定位的反思

 水子88 2019-07-28

汉字书写本为“艺”之一,“书”的内涵包括汉字识读、文章素养与书写技艺三个部分,这也包括了语文课程中除口头表达外的核心内容。所以,对书法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明确当今热火朝天的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定位问题。

2019年北京市人美版教材教法培训课堂

自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来,许多出版社出版了相关教材,全国相当数量的中小学也开设了书法课程,这是一个很好的局面,对书法艺术的传承是一件极为有益的事情。但细细思忖,其中还有若干问题难以回避。

例如:书法的基础是技术训练,在短短的40分钟内,如何解决知识传授与多量练习的矛盾?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又如何保证书写水平的提升?中小学书法课程的考核标准如何具体化?这种考核是以技术为主,还是以文化认知为主?现代语文课程的硬性知识规定与传统书学规范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人美美育学堂书法课

师资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关键,在众多研讨场合,人们将师资不足归结于应届毕业生户口指标的限制,但如果我们将书法课的师资求助于社会资源(如书法家协会),那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师资“问题”是否会释然而解?在许多书法特色校的作品展示中,我们看到了“展览体”的明显痕迹,这种教学究竟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面对这么多的问题与迷惑,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如何稳步推进成了一项挑战。

在古人眼中,书法首先是一种呈现美感的实用交流工具,其次才会论及文化的问题。这就好比汉语,字正腔圆、表述清晰是基础,绕梁余韵则是艺术的升华。书法蒙学教育自古便有,无论官学或是私学,所及者大致无非《说文》《字林》,其次便是日复一日的经典法书临写,这类事例在《曾国藩家书》中体现得很充分。

人美美育学堂书法课

这段漫长的书法蒙学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有三点:

其一,书法蒙学的基础在于文字,目的在于实用。学习书法对于汉字素质教育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因此就当下而言,书法课不如叫作“写字课”,它与语文课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的。

其二,书法蒙学让学生知晓的是规范。这种规范一方面体现在古代经典法书中的共性技巧上,同时也凝缩为一种“礼”文化。“书”为“艺”之一,“艺”是古代培养君子之道的诸种手段之一,所以写字表面上看是一门技能,从深层次讲则是君子之“礼”的培育。

其三,写字的目的在于心性的坚持。无论何种环境,坚定不移,每日一书,这种心性的训练恐怕超得过若干次“大奖”。当然,在明了上述诸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艺术审美与文化认知上有所得,是进一步提升的事情了。

人美美育学堂书法课

但窃以为,无论如何,书法课是不能有违于“写字”二字的本义初衷的,如何更准确地定位、有效地规划中小学书法课程,的确需要我们仔细思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