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一样,又不一样

 繁星1 2019-07-28

种给离乡的人

种给太宽的路面
种给归不得的心情
种给留乡的人
种给落难的童年
种给出不去的心情
种给虫儿逃命
种给鸟儿歇夜
种给太阳长影子跳舞
种给河流乘凉
种给雨水歇脚
种给南风吹来唱山歌  
                    《种树》歌词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是我的新年愿望。

前天在食堂吃中饭的时候,儿子念叨说,妈妈,我每一天过得都是一样的。早上,起床,上厕所,刷牙,洗脸,吃饭,上学;中午,吃饭,写作业,上学;晚上,吃饭,写作业,刷牙,洗脸,上厕所,睡觉。昨天,这样;今天,这样;明天,也是这样。

我安慰他说,怎么一样呢?不一样的呀。每天吃得饭不一样啊,每天学的知识也不一样啊。

但他脸上的表情是将信将疑的样子。

其实,我经常在早上打开办公室的门的时候,会有一阵恍惚,这是今天,还是昨天?我回家过了吗?我得确认一下,这是新的一天。因为在办公室里的今天和昨天实在没什么区别,每天早上走过长长的走廊,听到的是一溜的烧开水的声音。

《北京折叠》里的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间。第一空间的人享用24小时,第二空间的人享用16小时,而老刀生活的第三空间只有从夜晚十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的八个小时,而这八个小时中,他有五个小时在垃圾站工作,而其余的四十小时他在胶囊中深度睡眠,并不会感知到城市的翻转。城市翻转一次,每天的生活重复一次。

郝景芳的另一篇短篇《最后一个勇敢的人》中,则是一个更可怕的未来,不是每天日子的重复,而是人生的重复。管仓库的克隆人的一个个副本,就仍然是管仓库的命运,一代代的管仓库。因为,他们的基因已经越来越适合管仓库了。

多么可怕而悲哀的未来!虽然是科幻小说,但仍然感到绝望。

好在小说总会留有一条光明的尾巴,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安慰。

如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这样周而复始的重复,又有什么好向往的呢?

同样的意思,经诗人一表达,就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

诗句里面有画面,有时间,有情绪。我甚至不愿用语言来描述它,只要想象就可以了,就让你产生对这种乡居生活的向往。

虽然也是日出日落,每天都是重复,但这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心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每天田里的庄稼长得不一样,每天的月亮不一样,每天的云不一样。每天都一样,每天又都不一样。这和他在彭泽当县令时的每天重复的日子是不一样的,每天都不一样,每天又都一样。那时的他是笼中的鸟,池里的鱼,所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最终还是要回归田园。

回到大自然的陶渊明快乐了吗?应该是快乐了,我想。

日本有很多“回归田园”或类似“回归田园”的电影,《小森林》、《山中的汤姆先生》、《幸福的面包》、《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等等等等。大部分讲的的是在东京生活的人,回到了乡村或郊外生活,有时候连郊外都没出,但都选择了同样的简单的慢慢的清心寡欲的生活。自己种稻子和一切农作物养活自己,甚至养鸡、养羊,每天做面包、汤给社区或村子里的人吃,等等,基本自给自足或收入极少。看起来,这样的生活和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差不多。

过自由又有品质的生活,可能是一部分现代人的理想生活。这样的人,欲念不是那么多,又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有人在郊区自己造了一个窑炉,自己养酵母,烤面包卖;有人画得一手好画;有人拍得照片特感人,因为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事,工作之余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所以重复的日子也是开心的重复。还有人职业生涯的前一二十年努力攒够了钱,后半生放飞自我,过理想的生活。拯救地球的事,就让别人来吧。

毕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一遍又一遍地公转与自转,四季轮回,昼夜更替,我们哪里能逃脱得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惯性?

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地丰富自己,万一哪天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呢?虽然我年纪很大了,也还是要努力。

还有就是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像科幻小说描写的那样残忍,只是一小撮精英控制着地球,其余的人娱乐游戏至死或重复工作至死。

希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恬淡宁静、诗情画意、心满意足和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

照片拍于埭头,我最喜欢带孩子去田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