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骥才《俗世奇人》(足本)畅销100万册,笔端角色化作“真人”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7-28

5月9日的“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冯骥才先生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送来的一份“神秘礼品”。

当冯先生亲手将红色幕布揭开,这“神秘礼品”露出真容——竟是他笔下《俗世奇人》里七个人物的泥塑!

原来,这组泥塑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俗世奇人》(足本),销量突破100万册的纪念品。

本图由三多堂李晋雄导演提供

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已成为中国当代作家销量最高的短篇小说集。分别于2000年和2015年由作家出版社首发的《俗世奇人》、《俗世奇人》(贰),迄今销售量已逾300万册和130万册。再加上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冯骥才先生亲画插图的《俗世奇人》(足本),这部作品目前各个版本累计销量,已经突破530万册!

严肃文学作品,能有这样惊人的销量,在当下文坛堪称“奇迹”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俗世奇人》(足本)

该书问世后,备受读者喜爱,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不出三年,发行已达百万之巨。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俗世奇人》和《俗世奇人》(贰)

冯骥才先生有一个观点:一个地域的集体性格会在某一历史时期彰显得最鲜明,比如清末的北京,比如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他的《俗世奇人》写天津市井,便是把时代背景放在清末民初,把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当做小说角色的个性来写,往往几个细节便让一个人物跃然纸上,38篇精悍简练的“小小说”,写尽了天津人骨子里那股逞强好胜、热心肠、要面子和嘎劲,让读者恍惚间觉得,这些人物真的曾生活在当年的天津老街上。

难怪冯先生揭开这组纪念品之后,持人白岩松感叹:

大家看文学具有什么样的力量?愣是无中生有,最后使人物栩栩如生,就变成“真人”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现场介绍,他们特地请“泥人张”第四代传人,根据《俗世奇人》(足本)里冯骥才先生画的漫画插图,制作了七尊泥塑,作为《俗世奇人》(足本)发行100万册的纪念,也表达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冯先生的感谢。

确实,冯骥才先生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着非常深的渊源。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在现场介绍说:

冯骥才先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渊源非常深。冯先生的很多“第一部”都跟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关: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义和拳》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也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作的,还有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雕花烟斗》等等,都跟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关系。

1977年,冯先生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进行“借调式写作”,那时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正处在急转弯的时代,冯先生在人文社这块文化思想阵地里头写作生活了两年多时间!在此期间,他和人文社的很多老前辈,比如说像严文井先生、韦君宜先生、李景峰先生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3年夏天,我们出版社责任编辑脚印来到天津拜访会见的时候,冯先生跟她聊起来在人文社的一些交往的故事,脚印马上就向冯先生约稿,希望冯先生能够把他这些年的经历记录下来,写成书,交给人文社出版。从此冯先生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用了五年的时间,写下了自己50多年的文化经历,最终完成了“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这个系列。这个系列出版后好评如潮。

40多年来冯先生在我们出版社出版了很多作品,去年年底还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新作《单筒望远镜》,也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冯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里写了“泥人张”,如今泥人张捏了这群冯先生笔下的俗世奇人,七尊泥塑又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赠送到冯先生的手上。这妙不可言的情缘和意趣,都源自冯先生的文学。

最后,我们将这七尊泥塑,与冯先生在《俗世奇人》(足本)里画的漫画,逐一对比,请您欣赏。

1

泥人张

2

狗不理

3

蓝眼

4

皮大嘴

5

陈四

6

苏七块

7

张大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