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

 德化trc67stq1l 2019-07-29

《易经》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周易》

  • 所属年代:周朝

  • 成书时间:西周

  • 记叙范围:含盖万有、纲纪群伦

  • 国际影响:五经之首

  • 意义: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 齐名书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 作 者:周文王

  • 又 名:《易经》、《易》

《易经》是中国古老的卜筮之书,是远古时期中华先祖与神灵沟通的工具。虽是筮占之书,但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逻辑体系却是构成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骨架。由于孔子的重视并著“十翼”,《易经》由卜筮之术上升到哲学高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作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
《易经》主要内容为卦象,其经卦为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八卦,别卦为六十四,由八经卦重叠组合而成。故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符号系统和卦辞、爻辞的文字系统组成,每卦又是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结构。八经卦乾坤兑离震巽坎艮符号为古汉字雏形,如“坎”符号为古汉字“水”等。
易之成书,据《周礼》载,古有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失传,现传本为《周易》。
通常情况下,《易经》泛指《周易》,其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爻辞是周文王“拘羑里,演周易”而作,易传(十翼)部份,为春秋时期孔子整理编纂而成,《易经》因之成为儒家经典,冠群经之首。
此外,《易经》对道家影响亦深,被尊为道家“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之一。
公元十七世纪,《易经》被介绍到西方,从此风靡世界。

历史

《易经》

八卦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所创,《易经·系辞·下》载:“古者包羲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学的早期发展史,传统之说以“易更三圣”为主,三圣即“伏羲、文王、孔子”,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

易由八经卦演绎成六十四卦,说法不一,主要看法有四种:①王弼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②司马迁等认为六十四卦是文王的演绎。③郑玄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④孙盛等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其中以司马迁等人之说法影响最大。

从大陆近年考古发现表明,王弼之说可信,即“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据《系辞·下》“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中,亦可见一斑。

易之成书及卦序,夏之《连山》以艮为首卦,商之《归藏》,以坤为首卦,周之《周易》以 乾坤为首。

《易经》成为显学,同汉代儒家兴起使其经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官方学术息息相关,因此易学地位确立是从汉代开始。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将内朝秘藏中发现的战国古《易经》校对当时通行的《易经》各种隶书本,把费氏《易》定为古文经典。刘歆还用《易经》来统贯儒家整个经学系统,即冠群经之首。此后,历代志书和目录关于六艺的次序,均以刘歆的说法为准,这就意味着《易经》为中国文化的最高经典。 

释名

“易”有几种解释:
1.“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许慎《说文解字》
2.“易字从日月。”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3.指《易经》或《周易》。在先秦文献如《论语》、《庄子》、《左传》中,《易经》(《周易》)被称为《易》。
4.“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郑玄《易论》
5.“生生之谓易。”《周易 系辞传》
6.‘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事物随时空变幻,而恒常的道不变。

三易

《周易》

1.易简、变易和不易,“易简以言其德﹑变易以言其气﹑不易以言其位” 《易纬》

2.指《连山》、《归藏》和《周易》。《周礼‧春官‧宗伯》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三易之中,“连山易”与“归藏易”已经失传,《汉书‧艺文志》并未列出,只有“《周易》”流传下来。《连山》据传是伏羲氏或神农氏所创的易,成书于夏朝。《连山》以“艮”卦为首,“象山之出云连绵不绝”。黄帝时代为《归藏》易,殷商朝代用以占筮。《归藏》易以坤卦为主,“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周易

 “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爻辞为为周文王所创而得名,流行于周朝及后世,卦序以乾坤两卦为首。
《周易》之“周”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⒈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⒉唐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认为“周”是地名,指西周发祥地陕西省岐为周朝代称。

易经

刘歆,刘向少子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

《易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即经学中《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之一,据历史记载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编纂和修订。在先秦至西汉末之前的儒门中,《易经》的地位不高。

《易经》被冠以群经之首,则应归功于西汉末年大学者刘歆。刘歆认为:“《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序》载:“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 

刘歆用《易经》来统贯整个经学系统,等于承认《易经》为中国文化的最高经典。

易传

易经结构

据《史记》载,春秋时期,步入晚年的孔子对周易按儒家思想进行注释,整理编纂了《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共计十篇,称作“十翼”。

汉武帝时期,“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列为《易经》的一部分。

对《易传》为孔子所编纂修订之说,历史上看法不一。随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出土,证明此说不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