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做好这三个准备,你根本没资格与你的学生对话!

 ThinkfunQd 2019-07-29

提到“未来”我们多数都是向往着它是美好的,可是未来中的“未知”以及“变数”却又令我们望而却步。别怕!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已经有一条被明灯所指引的大路了!

近日,国务院相关文件指出了到2022年,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并落实教育教学的改革,完善选课走班制度,基本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了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格局。来自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教育改革的呼声已经得到了回应!

那,未来的教育世界是怎样的?

可能不仅仅是学校会成为学习共同体,甚至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学校教育作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未来里,又会变成怎样?这种可以想象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作为直面学生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先行者,又该如何去面对这场蓄谋已久的革命战争?新高考的改革已经在逐步的实践和实施,对高中教师更是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教师们,我知道你们都期待着革命的来临,好奇着跟未来的教育来一场对话。

可是,你们是否有曾想过

教师该如何调整自我?改变传统及现有的教学方式、摒弃过去的旧理念、做好万全的准备,去迎接新高考时代的来临

一、教师格局要“大”起来:自我成长的内动力

曾经看到一句很喜欢的话:“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一个人的格局与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也与自己的人生定位相关联,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往往是第一步。新高考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再是培养“应试”人才,更是注重全面素质发展,想要离名师名家更近一步,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于新环境下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关键,再从内部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

教师的“格局”首先体现在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再者要不断充实自我,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增强教师发展的内动力。教师是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教书匠”,还是拥有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情怀,对于教师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当教师重视自身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站在更大的格局下思考学生发展所需的助力有哪些。这样的思考框架更符合新高考要求下育人模式的要求。

二、选课走班要“走”起来:未来的育人与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未来的育人与学习模式是会改变的,“选课走班制”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这给学生提供了更模块化的、更系统化的、更多样化的、更层次化的学习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给出了定制化的可能。这也表明了未来的育人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跨学科综合式的学习内容、去同质达精准的个性化指导、创造性融合式的教学技术。选课走班制的推行不仅仅是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是对教师育人教学的挑战。


如何有序地在学校推进选课走班,去应对育人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学校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问题中,将选课走班制教学落地成为了校长们的一大难题。每一种选课制都有着不一样的课程安排,要全盘考虑自身学校的办学育人目标及学校特色,根据引领的标杆选择并实施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把选课走班真正地“走”起来。

三、教学理念要“换”起来:大数据应用下高效与精准的教学

教育理念需要再升级再改进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能力导向的教学已经成为形势下所提倡所要求的,加上大数据应用下的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管理更加流畅和精准。整个的教学环境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组织,精准化的教学目标确立、程序化的教学过程框架设计、精准化的教学评价与预测,都是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从实践中真正地提升教学。

有了这样的技术支持,高效教学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所以在这样的大时代下,我们的教学理念更该升级转化。通过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来实施核心素养教学,不仅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信息化制定知识目标,还可以制定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实践的转型设计,更是要从流程、内容、评价这三个方面着手,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教学实践的转型设计,积极回应未来教育对学校及教师的要求。

基于此,校长会全国理事会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提升教师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将于2019年8月4日至8月8日于深圳举办“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教师综合素养与幸福力提升培养工程”,通过讲授、项目式学习、体验式研讨、分享等方式,对话未来的教育理念、未来的学习、未来的课程、未来的评价,从而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