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祥军

 君临天下100 2019-07-29
                                                               谢祥军(1914年2月7日——1946年10月23日),湖北省大悟县夏店镇田铺洼村人,兄弟姐妹六人,他是老大。1930年春参加赤卫队,1931年夏编入游击队,不久组成陂孝北县独立团,任3营8连一班长,后独立团编入红四方面军,任12师36团通讯排长,1932年10月,他来不及同亲人告别,随部队离开鄂豫皖根椐地,参加长征。在长征途中先后任连长、团长、师长,最后到达陕北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副营长、教导总队大队长、教导员、教育科长,江北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抗大五分教育长,抗大华中总分校教育长,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3师抗大五分校副校长、校长,盐阜军分区(后称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

  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牺牲

  1946年,10纵队参加苏中战役(后称《苏中七战七捷》,笔者注,下同) 第6仗邵(伯)乔(墅)战斗,8月下旬,战役结束后在淮安县车桥(亦讲高邮县临泽)整休,82团、86团编入盐阜区独立团,10纵队(政委刘培善、副司令常玉清、参谋长吴肃)只有三个团参加笫一次涟水保卫战(10、19—11、1),24日清晨,谢祥军到涟水城东门外古渡口徐集84团(团长戴修福,政委孙海光)指挥所胡文超(今涟水县徐集乡胡新村老胡寨,胡新海、胡文超、胡成玉) 家前沿阵地观察,为不影响84团领导研究阻敌作战会议,他站在指挥所外面,用望远镜察看废黄河南岸的敌情,不幸腹部中弹负重伤倒在指挥所门外。担架抬离之时,他再三叮嘱,10纵队原作战处处长到84团任副团长的钟玉祥(建国后曾任盐城军分区司令员)一定要守住阵地。担架送谢祥军到后方樊卜庄包扎一下送后方医院治疗,由于离阵地太远,加上敌机不时袭扰,走走停停,未能及时获得救治牺牲(亦讲在中途逝世),被秘密掩埋在板桥,时年32岁。谢祥军的牺牲,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军。1950年棺木从秘密掩埋点转葬于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盐阜区新四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简称芦蒲烈士塔),和1948年在益林战役中牺牲的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师长殷绍礼合葬一墓。1950年,谢祥军的母亲谢吴氏拿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革命烈士家属证明书。

  钟苏安找到父亲谢祥军墓

  从《刘毓标 赵倩》纪念文集(刘华苏少将赠送给笔者)得知,刘毓标(原华东军区装甲兵政委,少将军衔)从1939年皖南军部新四军教导总队起,到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军政干部学校至1942年6月抗大五分校止3年多时间,刘、谢2人都在一起工作,都是生死与共的搭档。1961年秋,刘毓标、赵倩夫妇得知谢祥军之子钟苏安(随母姓)在上海来到南京读书,他们在南京中华路府西街第一中学,找到已是19岁、高三学生的钟苏安,至起,钟苏安成了刘、赵家座上客。时任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书记刘毓标经多方询问,找到谢祥军墓地的确切地点,1962年5月,在刘毓标副厅长帮助下,钟苏安及家人先到盐城,见到已任盐城军分区司令员的钟玉祥和军分区管理科长顾永芝(当年曾任10纵队警卫排排长)。两位首长向钟苏安讲述了他父亲谢祥军牺牲(时钟苏安3岁多)前后的情况。后钟苏安到芦蒲烈士塔,见到他父亲和殷绍礼的合葬墓。

  2011年春,钟苏安到芦蒲烈土塔来祭扫他父亲,并向塔管理所李长旭所长赠送他编印的《谢祥军》上、下册一书,并讲,从现收集的资料,他父亲谢祥军牺牲的时间为1946年10月23日、10月24日、10月25日、10月26日四种不同说法,牺牲地在板桥,板桥又在哪里,不知道,有人疑为板湖,请帮助寻找。

  2001年芦蒲烈士塔维修时,笔者将原谢祥军和殷绍礼合葬墓前两块水泥板墓碑换成两块大理石墓碑,并撰写墓志镌刻于背面。按阜宁地方风俗,笔者依职位大小,将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墓碑立于左边,2纵4师师长殷绍礼墓碑立于右边。钟苏安以为我们搞错了,并拿出原墓照片,要求我们恢复原样。2005年就已退休的我,又被请去处理此事。后从《谢祥军》一书知,1962年5月,顾永芝就告诉钟苏安:1950年棺木迁到芦蒲烈士塔,坟中和殷师长隔了一墙,殷师长在北,你父亲在南。我去芦蒲看了,请了一个木匠,敲下一小块棺木,确定是柏木的。因棺材买的是柏木的,所以,就没有打开棺材,那口棺材肯定是你父亲的,是南面那一口,棺材没有平放。你父亲两床被子,一床俄国毯子和一件小皮袄一同放进了棺材 。所以,1962年钟苏安在芦蒲烈士塔时就已经确认右侧是他父亲的棺木。

  板桥在哪里?

  谢祥军牺牲地板桥在哪里?查找《涟水县地名录》,涟水县岔庙镇所在地有板桥村庄。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暨三师分会会长吴皖湘赠送笔者的《铁流》笫1—33辑(缺31、32辑),从回忆录中查找到,如东县也有一板桥村庄名,回忆录中还有在涟水保卫战时,阜宁县涟水保卫战后勤指挥部设在益林西南管计沟,阜东县(今滨海县)后勤指挥部设在阜宁县废黄河边周门的文章。1946年任阜宁县交通局局长夏建中(解放后任阜宁县建设局局长)对我讲过,当时阜宁县政府驻在益林,10纵队一后勤干部和他住一起,那位干部知道谢司令员已牺牲时对他讲,司令员牺牲,我军要走了,我仓库里有一批枪支、子弹送给你们县里,你赶快通知阜宁县政府抓紧撤退(后撤退到益林北大余村)。10纵队1946年3月在阜宁县陈集成立,纵队部驻阜东县(今滨海县) 东坎镇。笔者分析认为:当时后方医院应在阜宁县境西半部废黄河东侧,板桥不可能是如东县和涟水县岔庙镇的板桥。但《阜宁县地名录》中没有板桥这个村庄,也没有人知道何处有板桥村庄名或桥名。板湖周边地区有韩桥(桥名) 、乔罗、戚桥、计桥、王桥、丁桥、周桥、何桥、魏桥、杨桥、樊桥、殷桥、葛桥、桥头、罗桥、洪桥、任桥、中桥、洋桥、石桥(以上均为地名)等这些含”桥”字名称,也决不可能误传为板桥。所以又查找淮安县、淮阴县、宝应县、建湖县、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灌南、灌云等县地名录(均为1983年出版),找到滨海县黄海边有一板桥村庄,也被我排除。因终一无所获作罢,后几年无新发现。

  2016年初,见到”谢祥军牺牲为何《红日》隐瞒真相”一文(作者王兆唐):指挥部设在涟水城附近(应东门外)废黄河大堤(北)徐集(今涟水县徐集乡),谢司令员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不幸冷枪流弹打中腹部。这时纵队政治部主任孙克骥代替指挥,并命令我兄杨春(全名应王杨春)抢救谢司令员,进行简单包扎,纵队政治委员刘培善从别处骑马奔来看望,部队担架队迅速飞奔北边4公里外小白集(今朱码樊卜庄)前线包扎所做简单治疗,部队和医护人员轮流抬担架,快速到东边20多公里阜宁县板湖集野战医院,虽抢救治疗,而闭目牺牲。

  (未完待续)

  (蔡立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