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叹为观止羌族多声部民歌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7-29

  羌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羌族人的历史几乎都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用口传承下来的。而音乐是人们对大自然、生活、情感向往的一种表达方式。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羌族

  羌族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记载有羌人的活动。现今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茂县、理县、汶川境内和黑水、松潘及其东邻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毗连的部分地区,所用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两大方言,无本民族文字,很早以来就已通用汉文。

  羌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深厚及独特的民间音乐。作为羌族民间音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羌族多声部民歌则深深根植于羌民族的艺术土壤之中,与羌族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映衬着先辈们艺术创造的历史光辉。

  一、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历史
  羌族多声部民歌产生于何时,目前尚是一个比较复杂难以解答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羌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它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羌族人民世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因此,记载羌族历史的文献资料十分有限,至于研究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历史就更无法从史料入手。

  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去推断羌族多声部民歌存在的久远:其一,古老的歌唱习俗。自古以来,富有音乐天性的羌族人民“以歌代文”,用歌声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后代,并且在辛勤的劳动中,歌唱大自然,歌唱生活,憧憬未来。

  其二,原始的生产方式。产生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羌区多在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山峡谷地带。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羌民生产方式原始,生产力低下,在此种环境中生存,主要依靠集体劳作,长期以来互助互爱,而多声部民歌也自然在这样的集体劳动中产生。

  其三,古老的歌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歌词除歌唱者即兴编创之外,大多由世代相传而来,有时演唱的多声部民歌连歌唱者自己也不清楚其具体的含义。这说明目前的羌语与古时羌语有一定的区别。语言的发展在经历漫长的时间的同时也会发生某些演变,以至于现今羌民无从知道自己所唱歌词的具体含义。由此可见羌族多声部民歌产生之久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