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看到真品都是福份,中华民国十二年造龙凤黼黻金币赏析

 王三英 2019-07-29

对于钱币藏家而言,这枚熟悉的钱币带上“黼黻”二字变得陌生了起来。而对普通人而言,这枚陌生钱币带来的第一印象却是上面熟悉的古代章服制度上的“十二章”纹样。有别于各自单独排列的十二章纹样,曾作为中华民国国徽设计图案的这一组纹样则对称地被整合为一体,从而成为风格明显中西合璧的图案。

此外,鲁迅参与该图案的设计对许多人而言也是新鲜有趣的故事。

中华民国十二年造龙凤黼黻金币,因为其总体铸量较少,且最后未正式发行,算得上是民国时代货币中相对稀有的一种。这种龙凤黼黻币,也常称作龙凤币或十二章币。目前常见的币种包括民国十二年(1923年)造壹圆银币(大、小字)以及以此银圆模所铸之金币(也分大、小字)、民十五年(1926年)张宗昌所铸拾元及贰拾元金币、褚玉璞同年所铸龙凤二角和一角银辅币,以及张作霖“陆海军大元帅纪念币”同其民国十六年(1927年)纪念金银币。

龙凤黼黻币面上的精美图案,其实更准确地来说,是民国元年时设计的十二章国徽。而这一国徽是由鲁迅、许寿裳、钱稻孙拟作,自吴凤岗先生撰文以来,如今已是公论。1912年,鲁迅先生曾在其日记裡写道:“(八月)二十八日。晴。与稻孙、季市(许寿裳)同拟国徽告成,以交范总长(范源濂),一为十二章,一为旗鉴,并简章二,共四图。” (1) 其中,十二章即是十二章国徽设计图。而两份简章,一份是五穗嘉禾(参考汉代五瑞图石刻),另一份是曲线式双株嘉禾。

满清帝国终结后,新造国徽成为了民国政府自彰执政新气象的一个标志。虽然当时政府已先定嘉禾为国徽,然因其图像过于简单,仍需要补充其他图桉以使国徽可以比肩外国之国徽,即是所谓“俾足以方驾他徽,无虑朴素”。在这一背景下,事实上最初受到属意的传统纹样是龙纹——“考诸载籍,源之古者,莫如龙”,但或许由于龙纹的意涵与前清的政治关联太过紧密,最终十二章方得到设计着者的青睐。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龙凤币,所用的国徽样式也基本符合《国徽说明书》的构图描述:“作绘之法,为嘉禾在干中,是为中心。……干后为黼,上缀粉米。黼上为日,其下为山。然因山作真形,虑无所置,则结缕成篆文,而以黻充其隙际。黼之左右,为龙与华虫,各持宗彝。龙複有火丽其身,月属于角。华虫则其咮衔藻,其首戴星” 。

民国三年壹圆纪念币

回顾民国初年造币中这种颇为特殊的龙凤黼黻银元的故事是很有意思的。十二章的国徽造型华丽丰满,铸刻精细入微,即使今日放到同类的铸币中,也是罕有其匹的。可与它出众的设计相较,其悲剧的命运就显得极不相衬。

在一个宣称共和民权的新时期,十二章国徽币的存在如同昙花一现,倒是凸显个人形象的“袁大头”却无比通用,这不得不说是种莫大的讽刺。然而,无论是受难于民初政治和经济局面的乱局,还是其自身不可避免的旧时代的意向黏连,龙凤币似乎从开始便已带上了某种悲剧性的色彩。

在北伐后的全新局面裡,不消说龙凤币的铸造,就连十二章国徽也都很快成为了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