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逸趣横生一一王敬生花鸟画小品欣赏(一)

 鸣羞斋 2019-07-30

  “小品”词出佛经,《般若经》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中国画中的“小品”是较之大幅创作而言的,是较为相对概念,两者有形制尺寸之别,当然也有所用时间之别,但无贵贱高下之分。

  小品国画,尤其是写意小品多为古今画家、文人墨客的遣兴之作,以轻松性情之笔寄志抒怀,玩味闲情雅致,逸趣横生。

  对于观赏者而言,珍赏把玩笔精墨妙的小品画一如饮酒赋诗、品茗听琴,皆是陶情冶性之雅事,这种审美愉悦是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小品画的审美价值和功能特质,促成了从贵胄贤达到市井布衣诸多人的收藏意愿,自古以来便有其独特的风景浅。是的,当然也有一定的非议

  并非只有鸿篇巨制才能代表画家的水平和艺术高度,亦并非小品画只是创作之余用来练笔、制造小情小趣的墨戏而已。更不该将其驱除出大雅之堂,大有柏拉图要将艺术驱逐出理想国的水火不容之势。

  大创作有大创作”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雄浑,小品画有小品画“晴雪满汀、隔溪渔舟”的清奇,故绘制、欣赏大创作与小品画犹如鼓瑟吹笙,可各得其乐,箫声琴音各有韵致,谁也无法替代谁,因为艺术作品的高度境界与外在形式、尺幅大小确无关系。

  如大家熟知的宋画中的团扇画即是小品,而其绘画技法百代标呈,其艺术价值辉映千古;倪云林的《安处斋图》高不盈尺,寥寥几笔,却寒荒古淡,冰痕雪影,清气满纸,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境,成一代逸品,其艺术价值亦无庸赘述。

 今人的许多创作从表象而言可谓“大品”,多形懈神散,几无可观之处。因此,把“小品”和“大品”武断地贴上某种标签实无必要,评判作品高下的标准应让位于质量和价值。

  大创作与小品画其功用和地位是一体两面,应各得其所。不论它给出的是对人性、社会的反思,还是精神的愉悦,面对经典艺术我们均当表示应有的尊崇。

  无须过分强调“大品”还是“小品”已失去实际意义,毕竟我们所追求的是文化艺术的品质和精神的高度。不会受限于其篇幅或视觉效果的层面,中国画更须精神上的内涵。


 王敬生,职业画家,广东省汕尾市人,擅山水、花鸟、人物,尤精于重彩工笔花鸟,作品在全国书画大展中获奖数十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惠州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惠州市蓬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