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以载道——清心静观 融入自然

 吴梅枫 2019-07-30

在理宗的积极倡导下,当时的文化特质带有明显的理学色彩。宋代理学家继承佛、道的心性思维方式,吸收了道家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同时也把禅家的静坐、明心、见性作为修持的方法。

南宋 马麟 坐看云起图

如周敦颐的『孔颜乐处』『主静』说,『二程』『主敬』说,朱熹对『主敬』进行了补充发挥,强调『居敬』『持敬』,并解释了『敬』为何物,『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快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陆九渊由主静生发出的静坐,都体现出反观内省的思维特点。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轴 绢布101.7x49.6北京故宫

『主静』和『主敬』是宋代构建心性论时的修为方法,主静说的基本方法时静坐,但并非枯坐,静坐时首先需虚静,摒除杂念,思想上澄思静虑,达到『无内外可指,无动静可分,上下四方,往古今来,浑成一片,所谓无在而无不在』的境界。

秉烛夜游图

这样一种反省内观的思维方式,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法、涵养心性的的修为方式催生出了宋代平淡恬静的审美观以及『静观』的绘画取材方式。

荷香消夏图

理学所谓的观物即『静观』,程颢在《秋日偶成二首》中写道:『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暮雪寒禽

程颢强调的是动态的静观,物与我神游互动,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这与禅宗强调一花一世界万物皆有灵的观念是一致的。理学家的『观』是『观之以理』,超越外物的形相,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发现万物盎然的生命力,这既是宋代画家的取材观物的主要思维方式,也是『从宋前观物取象的客体「物象」向主客合一的「意象」转化』。

梅竹图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盖宋儒论道,最重活泼生机。』关注自然生命状态并反观自身一直是理学家自我反省的方法。

芳春雨霄

在马麟的作品中,静观是他经常描绘的人物状态。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秉烛夜游图》是马麟所作的一幅团扇册页,画中所绘为宫廷一处角落,前景院中长有四五株枝叶繁茂的花树,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画面中间是一座凉亭式的回廊建筑,一位高人潇洒舒适的侧坐在圆椅上,正欣赏着院子里景色。

南宋 马麟 秉烛夜游图 台北故宫

树间是一条小径,两旁整齐的排放着高烛台,并点上蜡烛,细看画面似乎能见烛烟飘斜,远景中的花树和远山都朦胧幽淡地隐罩在月色之中。

南宋 马麟 道统五祖像伏羲坐像 台北故宫

李霖灿认为这幅画是马麟根据苏轼的《海棠》诗『东风渺渺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便烧高烛照红妆』所作的诗意画。

南宋 马麟 静听松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