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好医生”刘海鹰:挺起的中国脊梁

 茂林之家 2019-07-30

医者,悬壶济世,

病人以生死相托,医生责任千钧。

医者,生命的守望,

渴望拯救每一个生命,默默守护在你我身边。

当他们穿上白衣,

从此便披星戴月,践行“仁心”。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位医者——

他每周的多数时间,都在手术室中度过;他建立了我国最早的脊柱外科团队;为让更多贫困的脊柱疾病患者得到治疗,他牵头组建了我国首家专项资助脊柱相关疾病的慈善组织——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利用业余时间奔走在边远地区寻找可以救助的患者;然而因为常年高强度的工作,他也是一名颈、腰椎疾病患者;他累弯了自己的腰,却让更多的患者挺直了脊梁。

“中国好医生”刘海鹰:挺起的中国脊梁

刘海鹰

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者仁心:以自身撑起患者脊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刘海鹰最熟悉的地方。每周多数时间,他都在手术室度过,日复一日的手术,他累弯了自己的腰,却让更多的患者挺直了脊梁。

因为常年高强度的工作,每天长时间在手术台上保持同一站立姿势,刘海鹰也是一名颈、腰椎疾病患者,并且出现了心脏血管阻塞、腹主动脉闭塞等病症,曾经先后4次接受大手术,直到现在,他每天仍需要戴着颈托、围着护腰、吃6种药才能支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站立工作。疾病带给他痛苦,也带给他与患者的感同身受:“我承受着颈腰椎疾病的痛苦,更懂得患者的苦。”更懂得患者苦处的刘海鹰,也更关心爱护自己的病人。

“中国好医生”刘海鹰:挺起的中国脊梁

△刘海鹰带队在河南安阳为基层骨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

建科宗旨: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脊柱外科手术作为高技术、高风险的手术,易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34年来,刘海鹰完成了一万多例脊柱外科手术,产生并发症的病例寥寥无几。

2001年,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刘海鹰组建了我国最早的脊柱外科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科室组建时,宗旨就是“将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那时,刘海鹰天天住在医院里。通过多年不懈努力,脊柱外科在刘海鹰的带领下,脊柱退变性疾病的诊治在全国达到了领先地位。

“中国好医生”刘海鹰:挺起的中国脊梁

△刘海鹰前往云南罗平拟救助患儿家中走访

爱心携手:医患共建公益基金

门诊中,刘海鹰经常见到一些病人,有的脊柱畸形已经造成内脏功能衰竭,有的行将瘫痪。但他们往往满怀希望,却因无钱医治,不再回来。放弃手术,也就放弃了生命,作为了解真相的医生,刘海鹰心情沉重。遇到这类病人,他常常拿出钱来帮他们垫付一些费用,希望他们来做手术,但长期如此,难以为继,也是杯水车薪。

△刘海鹰一丝不苟地为患者实施腰椎手术

2006年,四川彝族孤儿马秀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捐助下,由刘海鹰主刀成功进行了脊柱手术,术后回到家乡,考上大学,后来马秀才的弟弟妹妹也先后考上了大学。而当初,父母双亡的马秀才兄弟妹三人,几乎家徒四壁,没有生活来源,连到北京的路费都没有,更别谈做手术。一次慈善救助,却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刘海鹰也开始意识到,还有很多地区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致使大量偏远地区贫困患者无医可治,如果有更多善款,加上他们团队的医术,可以让多少家庭获得新生啊!马秀才的例子启发了他,也启发了关注贫病患者的病人朋友们。

经过多方奔走,2011年11月,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家专项资助脊柱相关疾病的慈善组织。医患同建公益基金,在北京也是首次。

尽我所能:能救一个是一个

基金会从诞生那天起,注定就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旅程:这是我国唯一专注脊柱健康的基金会;启动资金全部来源于刘海鹰以及团队的医学服务对象——病友和家属捐助的善款;基金会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纯专家技术型基金会,因此,基金会不仅是一个医疗项目,更是意味着医者、百姓、捐助者联手共渡难关、走向光明的爱心之旅。

“中国好医生”刘海鹰:挺起的中国脊梁

△每天早上的查房,刘海鹰从不松懈

近八年来,基金会的医学专家和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深入祖国中西部贫困地区,足迹遍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贵州、内蒙古、西藏等16个省、自治区43个贫困县市,行程逾10万公里,在全国建立了15个脊柱疾病国家级救助中心,先后为5000余名偏远贫困地区的患者进行义诊与筛查;在甘肃、贵州等地建立了7个医学专家工作站,通过联办讲座、论坛、讲解手术等方式,对数千名基层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有数十位基层骨科医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治愈89位贫困脊柱疾病重症患者,怀着感恩和对新生活的憧憬,他们从此开始不同的人生。

由于基金会资金账目清楚,基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都公开透明,十分规范,惠及民生效果显著,成为连续三年民政部购买社会服务示范项目。在权威网站基金会中心网的FTI(透明指数)也被评为满分100分的好成绩。更由于所有义诊、手术等救助公益活动都是团队成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仁爱之心,慈爱之举”,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基金会运作第二年,即被民政部门授予国家级社会服务示范项目。第三年便被评定为4A级社会组织,并获得北京市民政局年度“社会先进组织”称号,还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公益行动奖”、首届“首都慈善奖”、第七届“最美慈善义工团体”等奖项。

有热心人捐钱做慈善,刘海鹰和他的团队就用技术做慈善。这几年,刘海鹰将业余时间都留给了偏远地区的贫困患者。他忍着腰痛奔走在边远地区寻找可以救助的患者,还常说:“人生不过百年,我现在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就多用专业优势和技术能力,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吧!”有人问他,这么多贫困患者,你能救得过来吗?刘海鹰的回答简单而有力:“尽我所能,能救一个是一个。”

“中国好医生”刘海鹰:挺起的中国脊梁

△由于高原反应严重,刘海鹰在西藏昌都洛隆只能一边吸氧一边为患者义诊

刘海鹰曾荣获“首届中国公益行动奖”、“2016中国最美医生”、“2017北京榜样”年榜人物提名奖、2017年度中国健康公益星“十大公益人物”、“2015-2017北京市社会组织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孝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医生——医德高尚奖”、“2018人民好医生年度人物”、“2018年度人民健康宣传大使”等荣誉。

编辑:火星L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