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战士的奇特经历:三次抓获同一名美军,三次同样处置!

 冬不拉拉 2019-07-30

抗美援朝期间,有一位原籍为广东省始兴县(属韶关市)的志愿军战士,名叫蔡北海。他在1957年3月复员后,曾对始兴县政府部门讲述了自己在战场上三擒三纵一名美军战俘的经历。

1951年9月16日晚,蔡北海所在六十四军一九一师五七三团二营六连,为防止敌人空袭而快步通过了鸭绿江桥。

在行军路上,蔡北海看到被志愿军击毁的敌人飞机、装甲车、坦克之类的残骸比比皆是。该国几乎所有的房屋都被敌机炸得破败不堪,老百姓只能住在山坑防空洞里,真可谓是满目疮痍,让人无限哀伤。除此之外,敌人的炮弹枪弹声整天响,震耳欲聋,探照灯、照明弹也不时在上空晃动,

1951年9月底,五三七团经过艰难行军开到了马良山阵地。马良山在“三八”线临津江边,面对汉城。

在此期间,敌人发动了秋季攻势,他们驱动先进的飞机、大炮、装甲车向马良山窜来。志愿军组织了十多次强有力的反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犯,共计歼敌3000多人,志愿军阵地岿然不动。

在战斗中,蔡北海所在的六连一排发现敌人有一个习惯:他们喜欢白天守在前沿战壕,晚上乱放一通枪炮后,就龟缩到第二道防空洞。

根据这个情况,一排在夜晚组织了一个战斗小组轻装上阵,蔡北海也参加这个战斗小组。他们以轻快敏捷的动作奇袭敌人的营地,并散发了一批宣扬志愿军政策的传单。

由于此前敌人遭受重创,士气非常低落,因此当他们见到志愿军散发的传单时如获至宝,有不少人将传单当作“护身符”收藏起来。

在不久后的一次战斗中,蔡北海所在的一排俘获了美军的一个战斗小组。他们的小组长名叫瓦里克,他被俘后忙从衣袋里掏出志愿军的传单,指着“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字样(传单是用英语、朝语等多种语言印刷的),要求让他恢复自由。

志愿军部队当时为了加强宣传效果,采取了特别宽大的处理办法,对瓦里克等人进行一番宣传教育之后,就把这个战斗小组释放了。

几天以后,志愿军又俘获了敌人一个班,蔡北海意外地发现,这个班长就是第一次被俘的战斗小组长瓦里克。此人被俘后无二话可说,又拿出了志愿军的传单。志愿军首长研究后,最终仍然对瓦里克采取了教育后释放的处置方式。

过了一段时间,一排在一次战斗中又俘获了七名敌人,其中有一排长。蔡北海一看,被俘的排长居然又是“老朋友”瓦里克,他不由得感叹:“真是冤家路窄啊!”

已经升为排长的瓦里克第二次做了志愿军的俘虏,这一次他心悦诚服地向志愿军缴械投降,并竖起大拇指说:“志愿军真的了不起,我再也不想回去跟你们打仗了。”

这一次瓦里克和部分战俘说什么也不肯回去,并交代说他们是受骗来当炮灰的。

志愿军把瓦里克等人押回连队之后,一排和三班均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蔡北海也同时立了三等功。按照志愿军当时的政策,美军俘虏被抓后一般进行教育后都会遣返回国,因此瓦里克最终仍然重获了自由。

1951年12月,蔡北海所在部队调去守海防。半年后,又调东线长寿山修筑工事打防御战。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蔡北海所在六连一排三班共获团指挥部通令表扬6次,营部表扬9次.

蔡北海于1953年6月归国,1957年3月复员回到广东始兴老家务农。这段三擒三纵美军战俘的奇特经历成为他在抗美援朝期间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