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一家客栈的院子。这些老照片记录了晚清北京的人文风貌,为我们展现永远不能再现的历史场景。 ![]() 官员乘坐的马车和车夫。这辆马车属于“后档车”,是晚清官员最常使用的车型,舒适性较好。其实,清朝各级官员最常乘坐的交通工具不是轿子,而是马车。马车只需一个车夫就够,而且行走速度更快。 ![]() 磨坊内两头驴子拉磨。石磨由两层磨盘组成,磨盘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程中被磨碎,形成粉末。驴子和石磨是标配,有个歇后语就说:“驴子赶到磨道里——不转也得转。” ![]() 迎娶新娘的华美轿子。富贵人家的婚嫁讲究“龙凤花轿,凤冠霞帔,十里红妆”。这样豪华的轿子,是新郎新娘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一般选用名贵的香樟、银杏木制作,外观用黄金和朱砂装饰,轿身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浮雕或镂空的精美图案,多是“八仙过海”、“麒麟送子”、“金龙彩凤”、“喜上眉梢”等喜庆题材。 ![]() 1907年,教会学校的女学生。晚清时期女子能入学接受教育是很困难的,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不支持。教会学校为她们提供了机会。我们从照片来看,她们穿着整洁的服装、没有裹脚,精神面貌已非普通妇女可比。 ![]() 富贵人家的庭院,两层小洋楼。 ![]() 北京干涸的护城河。护城河是为了护城而开挖的壕沟,也就是人工运河。河流时间长了,泥沙俱下,必然壅塞,河床变浅乃至干涸,所以要经常疏浚。 ![]() 工匠正在锯木材,用于盖房子。清朝普通民居一般都是砖木结构,房屋的承重墙、柱等用砖砌筑,屋架等用木结构。这种结构建造简单,材料容易准备,费用较低。如果房屋超过3层,砖木结构就不合适了。 ![]() 难得一见的骡驮轿。大家对这种交通工具是不是感到很新鲜?随着近代车辆的发展普及,它已经被淘汰了。试想一下,坐在里面应该很好玩吧?清朝时期富贵之人坐轿夫抬的轿子,普通百姓就坐这种骡子驮的轿子。 ![]() 穿满族贵妇服装的女人合影。大家有没有发现,左二和右一是外国人?这两位头戴大拉翅、身穿旗装、脚穿花盆底鞋,完全入乡随俗了,可能已经在北京生活多年。这样的装扮有助于拉近她们与满族贵妇的距离,进而加深交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