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亲自砸掉魏徵的墓碑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07-30

君臣和睦传佳话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故,唐太宗很难过,“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赐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还亲自去魏徴家吊唁,并且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徴殂逝,遂亡一镜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成就了唐太宗与魏徴这对君臣佳话。

荐人不明惹圣怒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魏徵去世没多久,尸骨未寒,曾被他奉为贤明君主的唐太宗就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徴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愤怒地亲自砸了魏徴的墓碑!唐太宗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难道之前的君臣和睦只是假象吗?

原来,魏徴在死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的才能。可是在魏徴死后,杜正伦却因为负罪被罢免,侯君集也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

屡受谏阻终发怒

因此,唐太宗怀疑魏徵在朝廷因私营党。后来,唐太宗又得到消息,说魏徵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做参考,怀疑魏徴借此来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除了以上的原因,唐太宗做出此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魏徴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了逆反心理。据史料记载,魏徴在17年内谏奏多达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也管,很多时候都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劳师无功方悔悟

当皇帝的在很多时候说了不算,反而要看大臣的脸色,这种长期逐步积累起来的压抑,终于让唐太宗以一种愤怒的方式发泄了出来。可是,事实证明,忠言逆耳。魏徵死后的第二年,唐太宗不顾劝阻亲征高句丽,因天气原因半途而废。

回师后,唐太宗又想起了魏徵,他长叹道:“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同时,命人再去魏徴墓前悼念一番,并且将当初推倒的碑又立了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