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调查研究,教育心理学论文

 木香草堂 2019-07-30
  摘要
  
  注意力是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上课吸收知识的情况,是思维和记忆的基础。当代信息化社会,课业负担重和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使小学生注意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调查与提升训练的研究有助于从心理层面了解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现状,同时设计出科学方案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
  
  本研究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注意和注意力提升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和教育实验法,提出了重庆市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现状的报告,探索了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法。首先,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找到以往研究中信度效度较高的适合对小学生施测的《注意力测验》并对测验的信度进行测验。其次,采用该《注意力测验》对重庆市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现状进行检测,了解其现状和特点。最后,提出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重庆市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整体属中等水平。
  
  (2)小学生注意力品质随年龄递增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其中 7-10 岁注意力品质发展速度较快,6-7 岁发展较缓慢。
  
  (3)小学生四年级到六年级,注意力品质与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呈显着正相关。
  
  (4)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有一定的即时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
  
  Abstract
  
  Attention, as a basic learning ability, largely affecting how much knowledge thepupils will absorb, is the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memory. In moderninformation-based society, heavy workloads and unhealthy entertainment make theproblem of pupils' atten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vestigation about thepresent situation of pupils' attention quality and the research of promotion traininghelps to know about the pupils' attention from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and design ascientific pla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pil atten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sorting out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attention andattention promo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dopting such methods as literatureanalysi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data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gives a reportabout the attention quality of pupils in Chongqing and explores the training ways topromote the pupils' attention quality. First , this paper ,based on literatureanalysis ,finds 'attention test' suitable for pupils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the past research and tests its reliability. Secondly, this paper, adopts the previous'attention test' to tes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upils' attention quality in Chongqing,and know about its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Finally,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a training plan to promote the pupils' attention quality and test its validity throughexperiment. This paper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 attention quality of pupils in Chongqing is in a medium level.
  
  2. The pupils' attention quality develops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age, with 7to10-year-olds developing faster, and 6 to 7-year-olds slower.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gender differences.
  
  3.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upils' attention quality and theirgrades in Chinese and math when they are in 4 to 6 grade.
  
  4. The promotion training has an immediat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pupils'attention quality.
  
  Keywords: pupils, attention quality, promotion training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注意的概念
  
  2.1.2 注意的品质
  
  2.1.3 注意力的定义
  
  2.1.4 注意力的向度
  
  2.2 注意发生机制
  
  2.2.1 过滤器理论
  
  2.2.2 资源限制理论
  
  2.2.3 特征整合理论
  
  2.3 注意力测量方法
  
  2.3.1 利用仪器进行测量
  
  2.3.2 编制问卷进行测量
  
  2.3.3 研发系统进行测量
  
  2.4 注意力研究现状
  
  2.4.1 注意力发展研究
  
  2.4.2 注意力培养研究
  
  2.4.3 注意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目的
  
  3.4 研究假设
  
  3.5 研究方法
  
  3.6 研究思路
  
  4 研究一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调查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工具
  
  4.2.2 研究对象
  
  4.2.3 研究程序
  
  4.3 研究结果
  
  4.3.1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分析
  
  4.3.2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4.3.3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不同科目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4.4 分析与讨论
  
  4.4.1 小学生注意力发展
  
  4.4.2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语文数学成绩的关系
  
  4.5 结论
  
  5 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设计
  
  5.1 理论依据
  
  5.1.1 运动心理学领域的注意力训练
  
  5.1.2 感觉通道训练
  
  5.1.3 正念训练
  
  5.1.4 舒尔特方格训练
  
  5.2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初步方案
  
  5.2.1 训练时间
  
  5.2.2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设计
  
  5.2.3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的特色
  
  6 研究二 训练方案对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实验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研究工具
  
  6.2.2 研究被试
  
  6.2.3 研究设计
  
  6.2.4 施测与统计处理
  
  6.3 实验结果
  
  6.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力品质前测差异分析
  
  6.3.2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注意力品质差异分析
  
  6.3.3 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注意力品质差异分析
  
  6.3.4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注意力分测验及总分增量差异分析
  
  6.4 分析与讨论
  
  6.5 小结
  
  7 总讨论
  
  7.1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发展研究
  
  7.2 小学生注意力与成绩的关系研究
  
  7.3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
  
  7.4 研究的贡献
  
  7.5 研究的不足
  
  8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俄罗斯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乌申斯基形象地把注意比作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窗户,人从外部接收到的所有信息无一例外地都要通过注意才能进入我们的大脑。注意几乎参与了人所有的简单的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知觉、思维、记忆、意志、情绪等。因为注意是所有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我们人能够进行高级心理过程的前提条件。
  
  而小学生阶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是一个让学生逐渐掌握大量系统知识的过程。对于知识不断变地系统和丰富,课业量不断增多的小学生来说,注意力品质对听课效果、知识掌握情况、学业成绩等因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所以要提高学业成绩,首先要改善注意力水平。所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孩子聚精会神地学习”.
  
  当代社会,随着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不断增大,家长、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非常重视。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多方面因素存在相关,如家庭学校环境、认知风格、学习兴趣与动力、父母教养方式、与教师相处模式等等。注意既不能划分到心理过程的范畴,也不能划分到个性心理特征的范畴,所以在此之前的大部分研究者在从事对注意的研究时,多把焦点放在注意缺失障碍儿童ADHD 的康复训练上。从国内近年研究注意力的众多文献看来,国内对注意力的研究多集中在特殊教育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卫生学等领域,对正常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的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的研究非常匮乏。
  
  因此,有必要开展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的研究,了解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现状并提出适合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了解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丰富学生注意力品质方面的研究。
  
  (2)探索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法,对儿童注意力培养理论具有一定价值。
  
  1.2.2 实践意义
  
  (1)调查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现状,了解分析其特点,对于采取相应的措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探索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法,对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在一定空间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注意的概念
  
  美国结构主义心理学家铁钦纳[1]认为,注意是一种“可以被觉知的清晰性”或者说是“感觉的清晰性”.与铁钦纳身处同一个时代的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把注意看作对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因为我们在有意识的状态下不断地从外界接收大量信息,而人的注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注意对外界刺激信息做出一个筛选。Allport 提出:“注意是人对自己意识的主动控制,这种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认知主体对外界对自身有意义的刺激做出适应性的回应。”
  
  彭聃龄[3]认为:“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张亚旭[4]认为:“注意是一个根据情景的变化含义也会发生变化的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很多种心理现象的定义。人的注意分类为三部分资源:警觉性注意资源,选择性注意资源和有限容量注意资源。李永瑞[5]认为应该把注意定义为一种意识调节状态,它帮助认知主体的心理活动指向外界的刺激,并选择性的对部分刺激做出应答。目前整个心理学界在界定注意概念时产生了一些分歧,国内普遍认同的注意的定义是”注意是认知主体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一种意识的调节状态“.人类的心理活动由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构成,智力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非智力活动包括情感、情绪、意志,其中注意不能看作是独立的心理活动,注意是几乎所有的心理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它绝对不是独立的。所以,所以很多研究注意力的学者普遍认为,注意是心理学的非常重要的领域。
  
  注意是认知主体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指的是在某一段时间内人把有限的心理活动或认知资源放在了某些刺激上,而没有注意到其余的刺激,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便不同;而当心理活动或认知资源指向了某些刺激,便会在这些刺激上集中或紧张起来,同时提高兴奋性,这便是注意的集中性。且人的注意状态高度集中时,注意指向性的范围就会狭窄。例如一个人认真看书时,他的心理活动或认知资源指向的是书中的内容,如果他长时间地全神贯注地指向书中的内容,就能排除除书之外的外界刺激物的干扰。
  
  2.1.2 注意的品质
  
  彭聃龄[3]认为注意有几个重要品质,分别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广度和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稳定性也就是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些刺激上,它是注意时间特征的呈现;注意的转移指人根据任务的变换,把注意资源主动地从一个刺激转移到另一个刺激上,也是注意对象切换速度的特征的呈现;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对象上的集中程度就是注意的紧张性,也就是注意的强度特征的呈现;注意的广度也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在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知觉的对象的数量,能够知觉的对象数量越多,换句话说就是注意的广度越大;注意的分配是指我们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将认知资源分配给不同的注意对象,比如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家庭主妇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就是注意的分配。
  
  2.1.3 注意力的定义
  
  注意力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Helmholtz[6]是最早提出注意力的学者,他认为在注意力就是心理活动在哪个方向上被引导的过程。James[7]认为注意力被内在的资源牵制着,人在面对很多同时出现的刺激物或头脑中闪现的一系列想法时,只能选择一个或者一部分而排除其余的大部分,这个过程本质上包含两部分:聚焦(Focalization)与专注(Concentration),聚焦就是认知主体在众多刺激面前,迅速选择那些主体有兴趣有意义的刺激或者必须做出反应的刺激;专注是指在认知主体面对众多刺激,必须调动意志努力或认知资源去集中精力,以备接收到重要或有意义的信息。注意力的实证性研究,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在二战期间的众多战役中心理学家发现作战的飞行员必须具备一种迅速处理多方讯息的能力,包括视觉性信息、听觉性信息等,由此心理学开始致力于注意力的实证研究。到现在为止,大多的学者都普遍认为在对注意力下定义时,应从多角度去探讨注意力,不应该把注意力看作是单一的认知过程或信息通道,注意力应该是一整套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综合上述,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是认知主体对心智活动和认知资源进行分配的过程,即主体排除一些刺激,选择另一些刺激并能及时做出反应的一种能力。
  
  2.1.4 注意力的向度
  
  很多学者普遍认为注意力由多向度的结构组成,不能进行单一概念的界定。从学者 Richards[8]开始最早认为,注意力包括集中和专注两大特征。此后连续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利用实验研究去证实。Schneider[9]认为注意力必须涵盖三种注意力:集中性注意力、分别性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Posner 和Rafal[10]则认为注意力有三个向度:选择性、警觉和耗能。Mack[11]认为注意力有四个向度,分别是:选择性注意力、分别性注意力、集中性注意力、持续性注意力。Goldstein[12]认为儿童的注意力有更多的向度:辨别性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集中性注意力、警戒或反应准备度、持续性注意力或固着。
  
  选择性注意力指的是认识主体面临众多刺激时,对于应该给予关注的刺激施加较多的认知资源,对于无关的刺激不给予过多的关注和反应,因为人的认知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人必须对重要的有意义的刺激投放注意资源并做出反应,然后排除无关的不重要刺激的干扰;而持续性注意力是指认知主体从众多刺激中分辨出应该做出反应的对象,并且保持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持续性注意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外部环境因素和任务的性质等等,有且只要出现一个消极的影响因素,注意力就很难得以维持,总的来说,4-6 岁儿童不间断的持续性注意力一般可以达到 15 分钟,7-10 岁儿童不动摇的注意力持续性注意力可以达到 20 分钟。
  
  2.2 注意发生机制
  
  2.2.1 过滤器理论
  
  1960 年开始,很多心理学家把研究方向指向了注意领域并不断发展出了很多关于注意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布莱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是注意力理论的经典理论。Broadbent[13]于 1958 年根据双耳分听的实验结果提出该理论。过滤器理论生动地将注意过程比喻为一种过滤机制,他把注意比作一个狭长的瓶口或者一个阀门,由于瓶口狭小,水被灌进瓶中时不可能所有的水都进入瓶中,小部分进入瓶中,大部分水在过程中流失掉;与此相似的人在接收大量的外部信息时,人的注意资源或加工信息的容量并不是无限的,没办法注意周围的所有信息,注意就像过一个滤器,选择一部分信息的同时忽略另一部分信息。根据注意过滤器信息选择出现的位置的不同,过滤器理论又划分为:早期选择模型、中期选择模型和后期选择模型。
  
  早期选择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 Broadbent[13]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的,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在双耳分听的实验中,被试人员的左右两只耳朵会同时听到两种完全不同相互区别的声音材料。之后被试需要用各种各样方式的呈现所听到的声音材料,观察被试作答的正确率。Broadbent[13]的双耳分听实验结果支持了早期选择模型。也就是说注意发挥调节作用是在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注意选择部分刺激进入高级阶段,剩余刺激则很快得衰退。过滤器理论认为人的注意系统进行工作的方式是”全或无“,人的注意在联通一个通道的时候会关闭其他通道,所以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双耳之间不断切换的成对信息的再现准确率远低于双耳分别再现信息的准确率。
  
  但是,当双耳分听实验材料用一些有意义的词汇的时候,便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结果,Treisman[14]基于这些结果提出了注意的中期模型。Treisman[14]在借鉴了双耳分听实验的同时,设计出追随耳实验。实验会先确定被试人员的追随耳也就是优先注意的耳朵。在双耳分听过程中,被试被要求自始至终都去复述那只追随耳听到的信息材料,而主动忽略另一只非追随耳的信息材料。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人的注意对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同样进行了高级加工,但是依照早期选择模型的说法,人的注意会完全忽略非追随耳的信息材料。Treisman[14]
  
  进一步的设计了很多信息材料,生物化学知识和英文小说,实验结果显示,非追随耳播放的信息材料是英文小说时,人可以对其识别;而信息播放的是生物化学知识时,就很难被被试识别。Treisman[14]通过这些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注意通道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运作的,并非只允许通过唯一的一个通道的信息,不论是非追随耳的信息还是追随耳的刺激其实都能够通过注意的通道,非追随耳的信息并没有被完全阻断,只是因为不被主动注意便衰减和消退了。不同的信息材料的被注意到的阈限是不同的,刺激信息对被试如果是有意义的,激活阈限就比较低,刺激信息就可以顺利进入高级阶段。所以 Treisman[14]的理论又叫做衰减理论,他认为应该有两处位置存在过滤器:外围过滤器负责语义分析之前的刺激信息,中枢过滤器负责语义分析之后的刺激信息。
  
  注意的晚期选择模型认为注意对刺激信息的选择并非发生在对信息的选择阶段,而是发生在对信息的反应阶段,注意允许大量信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阶段。
  
  Deustch[15]对此说法加以完善,他认为虽然所有的刺激信息都被允许进入分析水平阶段,但是注意通道输出信息是会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的等级,优先反应高重要等级的刺激信息,不重要的刺激信息不做任何反应。显而易见的是,注意的晚期注意选择模型里的过滤器装置的位置处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Norman[16]同样支持此说法,他认为那些被忽略的刺激信息,只是由于在识别之后没有机会得到继续的加工。晚期选择模型同样得到了 Shiffrin[17]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的证实。注意的晚期选择模型虽然无法客观的解释注意早期选择现象,但是却可以解释注意分配的一些现象。
  
  2.2.2 资源限制理论
  
  注意的资源限制理论却认为,注意有限性的制约因素是人类有限的心理操作资源。进行心理资源分配是注意的核心功能。Norman[16]和 Bobrow[18]更精细的划分了两个概念说明资源有限性:分别是”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材料限制“指的是人在进行低质量作业任务的时候,提高作业水平的影响因素不在于占用更多的心理资源。”资源限制“指的是心理资源的分配量制约着人完成作业任务的水平,占用越多的心理资源,完成作业的效率越高。当人需要同时进行两个性质不同的作业任务,需要占用的认知资源量很大,这种情况下两种作业任务各自的操作水平就直接依赖于心理认知资源的分配,其中一个作业任务占用的认知资源增加,作业水平提高,另一个作业任务占用的认知资源便会减少,作业水平降低。Johnson 和 Heinz[19]的优化设计的双耳分听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资源限制理论。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分配现象,既能描述注意同时分配给几个刺激或是几个任务,也能解释一些为什么有些任务不需要分配认知资源。假设作业 1 和作业 2 需要同时占用同一类型的认知资源,那么两个作业的同时操作必然会相互干扰。但假设作业 3 和作业 4 占用不同类型的认知资源,那么两个作业的同时操作便不会相互干扰。
  
  2.2.3 特征整合理论
  
  1980 年 Treisman[14]提出了特征整合理论。之前的理论没有对视觉集中性注意的加工机制给出解释,特征整合理论试图弥补这一缺陷。特征整合理论把注意的客体看作是特征的整合,把注意客体特征整合在一起就是注意的最终目的。特征整合理论认为,注意知觉客体和客体的特征分别发生在两个阶段: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前注意阶段对特征的加工特点是自动的、平行的、不需要注意的;特征整合阶段对特征的加工特点是主动的、系列的、需要注意的。Treisman[14]的视觉搜索实验结论支持了特征整合理论。视觉搜索实验中,实验人员向被试展示 1~30 颜色各异的英文字母材料,被试的任务是在众多字母中锁定符合实验人员要求的客体或特征,同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长。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刺激材料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客体搜索作业水平,刺激材料数量越大,人的反应时间越长;但是特征搜索作业水平完全不会被刺激材料的数量的影响。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人的反应时长,间接证实了平行的特征加工和系列的客体加工两个概念。一例针对双侧顶叶受损的注意缺陷患者的研究结论也支持了该特征整合理论。如果作业任务是较为简单的特征定义任务,患者能够较顺利地完成目标搜索作业;但是如果任务是特征定义任务,患者很难顺利完成目标搜索作业,因为没有注意系统的支持,该类患者视觉里的刺激信息就只是一些完全没有联系的特征。
  
  2.3 注意力测量方法
  
  有关注意力的测量方法,最开始使用的事操作很简单的测评法:例如行为观察法、家长评定法、教师评定法等,但以上各种行为观察法有很强的主观性,准确性很低。随着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精确度更高、更准确的科学测量方法不断被开发出来。其中,持续性操作测试 CPT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是国外用于测量儿童注意稳定性的测验。Dr. Greenberg[20]1987 年设计的 TOVA 测验目前是国际上常用的注意缺陷障碍的筛查测验。而在国内的文献中,涉及注意力的实验研究较多的直接使用国外量表,很少涉及对注意的实质性研究。但自 1990 年中后期起开始的文献期刊里,我国学者对注意测量的研究逐步转向了自编测验、开发软件系统、应用先进科学仪器等领域。国内外对注意的测量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2.3.1 利用仪器进行测量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白炳良[21]依据”人体肌肉会因为注意状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注意集中和注意分散时人体肌肉状态也会完全不同。白炳良据此成功开发出一种“注意稳定测量仪”,它的重要部件是单片机。该仪器通过对大量被试进行测试,表明其测量注意力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今后注意的研究者用于测量注意力的科学仪器,同时也可以作为提升注意力品质的训练方法。
  
  2005 年,张运亮、李宗浩[22]等人设计了“ACL504 型眼动仪”用于进行视觉搜索模式研究,实验的被试是理工科大学男生和前锋位置男子足球运动员和,观察比较两组被试在观看足球比赛时的眼球运动轨迹。2007 年,刘成刚[23]等人的研究中把指标设定为儿童在任务完成时注意状态的动摇,并用动态的现实过程评估注意指标,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 CPT 技术的儿童注意力检测单片机测试仪,随后利用该测验仪对 98 名小学生进行注意力测试,建立了一套小学生注意力测量体系。
  
  2.3.2 编制问卷进行测量
  
  20 世纪 90 年代,陈国鹏、金瑜[24]等人对全国约 2000 名被试进行了注意力施测,以注意的五个品质作为测量的无个维度,也就是集中性、转移、广度、持续性和稳定性,编制出可操作行极强信效度很高的纸笔测验《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陈国鹏等人的实验结果说明他们的自编测验,信度效度均教高,可以作为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的科学量表。2001 年苏州大学研究生凌光明[25]采用自主研发的注意力测量量表“辨错测验量表”,对苏州市区几所学校小学 7 岁到 10 岁的小学生进行施测,实验结果表明,他自主设计的这个量表可以用于测量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品质,能够区分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差异。2003 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殷恒婵[26]改编和筛选了自己之前针对体育运动员的《注意力测验》,编制了针对青少年注意力策略的《青少年注意力测验》,该注意力测验由 4 个分测验构成,分别为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评价指标为 4个测验的正确反应数,殷恒婵利用该测验以 221 名青少年儿童和 95 名青年运动员为研究被试检验了该测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注意力品质的科学测验。
  
  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于 90 年代设计的“注意的综合品质测试”,该测试的基本原理是舒特尔方格,该注意力测试的测试材料是一张画有100 个方格的测试纸,100 个格子里无规律地任意填写着阿拉伯数字 1-99 共 100位数字。施测时,被试按照 1-99 的正确数字顺序指出 100 个数字的所在位置,施测者记录被试依次指出 100 位数字最终完成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在 15min之内则为“优”,所需时间为 15-20min 则为“中”,所需时间在 20min 及以上视作“差”.
  
  2.3.3 研发系统进行测量
  
  20 世纪末,叶龙、沈梅[27]等人开发了“注意力集中与转移和瞬时记忆力的测试系统”,这个软件是利用 VB5.0 这个计算机软件在编程方面的功能设计出来的。1999 年赵先卿、马翠娥[28]等人的“注意广度测试系统”也成功开发出来并经过对被试的施测检验有效。与此相似的有,2001 年,王晓芬、姚家新[29]依据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的注意力综合品质测试,运用 Visual C++6.0 编制开发了一款注意力计算机测试程序“WT-注意力测试程序”,该测试计算机程序测试的是注意力的综合品质,如注意稳定性、注意的广度等。经过实证研究,该注意力测试软件可以测量运动员的注意力品质和有针对性的对特殊运动员实施注意力训练,而且不单单局限于运动员被试,对普通被试同样适用。李永瑞[30]等人在 2001年自行开发了一款注意能力测试软件 BT-LYR (1.0 版),该软件从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注意的集中稳定性四个基本的注意力品质出发,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该软件一开始的目标人群是特种人员,比如宇航员、飞行员、特种兵的选拔和训练,还有一些体育运动员如击剑、跆拳道、拳击等的选拔和训练的客观测量工具。
  
  2.4 注意力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对注意力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对 ADHD 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的研究生上。而且注意作为认知主体对外部刺激进行深加工的前提条件,受到了研究学业不良的问题儿童的学者的很大的关注,自此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业不良的问题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注意力缺陷。而在注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的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大都聚焦在两方面:注意稳定性和注意广度。Anderson[31]研究发现,在 CPT 测验成绩中,学困生的错误率和疏漏率相对处在较高水平,即学困生的注意力水平相对低。Swanson[32]则等发现在 CPT 最终结果中,学困生的的正确率很低,和遗漏率虽然相对较高,但反应时上并无显着差异。从国内针对注意力的期刊和文献看来,我国目前研究注意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学习障碍、体育运动、经济。但是指向正常学龄儿童的注意力研究的期刊文献资料却十分有限,并且多数都已经是很多年前的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国内对注意力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领域:注意随年龄的发展、注意力品质培养和提升训练和注意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4.1 注意力发展研究
  
  阴国恩、曾隶[33]等学者很早开始进行学生注意力的研究,他们通过对 363名学生被试进行注意力测验,探索了学生无意注意的发展进程和无意注意的操作定义,其实验结果证明:无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设目的,也完全不需要意志努力;他们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发展了较完善的无意注意,同时学龄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曲线与有意注意发展曲线完全不同,儿童期有意注意的发展水平是随年龄增长呈递增的趋势,而无意注意发展曲线首先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增趋势,当达到峰值后,紧接着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张曼华、杨凤池[34]等人也对注意力的进行了非常全面的研究,他们使用几种各异的测验方法对注意转移、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等品质进行了区分研究。另外还有陈国鹏[35]、金瑜[36]、林镜秋[37]等人对注意力品质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其中金瑜[36]等通过《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在全国范围内施测了约 2000 名学生被试,实验结果表明,注意的广度和注意的速度随其年龄递增呈发展的趋势,同时中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在年龄呈很显着差异,但在性别差异不显着。此外还有刘景全、姜涛[38]以一百名 7 岁小学生被试和 11 岁小学生被试进行注意力的实验研究,该研究得出结论:学龄儿童注意力稳定性总趋势与杰文斯的经典实验趋势一致;6-12 岁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行没有呈现显着的性别差异,且 7 岁小学生到11 岁小学生之间注意力各品质都迅速发展;但注意力的分配这一品质在 7 岁小学生至 11 岁小学生之间同样没有达到显着差异,无显着性别差异。
  
  陈惠芳、程华山[39]等 1989 年的注意力研究把研究对象设定为注意的个别品质,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儿童的注意广度,通过速示器呈现给儿童大量的电子图,随后记录儿童的正确辨别率,并在 1990 年利用相同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学生注意力广度与智力的相关。
  
  李洪曾、胡荣萱[40]等几位老师针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有意注意的形成和无意注意的发展开展了全面的研究,之后又使用科学的注意力图片测验对中小学学生的注意综合品质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刘景全、姜涛[38]等人利用注意力纸笔测验对小学生某些注意品质进行研究。张灵聪[41]则利用自主研发的“注意稳定测量仪”对上海市 59 名小学学生的注意力品质进行了前后测实验研究,实验得出结论:6-12 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稳定性随着年龄的递增呈不断提高的趋势。凌光明[25]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中,通过自编测验对苏州市区 7 岁到 10 岁总计 824 名小学生施测注意力测验,实验发现:小学阶段的 7 岁到 10 岁的学龄儿童,其有意注意稳定性和注意广度随年龄递增呈迅速发展趋势,并且男生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广度一直都低于女生。男生女生有意注意稳定性在七岁之前发展速度基本相同,两者之间差距不大,但从七岁开始,女生有意注意稳定性发展速度显着加快,在 7 岁到8 岁之间发展速度达到峰值,之后至十岁男生女生有意注意发展速度趋于相同。
  
  研究注意的分配这一品质时通常采用双作业操作的形式来记录被试的反应时,研究材料通常有灯光刺激或声音刺激,在注意分配这一领域做研究的学者有刘景全、林镜秋等。其中,林镜秋[42]在《大中小学生注意力转移的实验研究》中,对 250 名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进行了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注意转移速度随年龄递增呈不断加快的趋势,学生被试年龄越大,注意力转移速度越短;在五个年龄组中,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年级这一阶段是注意转移速度的第一个发展期,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这一阶段是注意转移速度发展的第二个发展上升期,注意转移发展的暂缓同样有两个年龄段:其中一个是 13 岁至 15 岁,另外一个时期是从 15 岁到 20 岁。研究还发现同龄的男生女生的注意转移的发展趋势基本平行,性别差异很小。
  
  2.4.2 注意力培养研究
  
  张雪梅[43]在《论学识注意力的培养》中提出,注意既不是智力因素,也不是非智力因素,但却对两者共同作用有重要影响,这两者通过注意这一过程才能有效结合起来,而这两个因素对学龄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影响深远,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谭怡钧[44]则在《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策略》中提到:“如果在早期对学龄期儿童做注意力训练,提升孩子注意力,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同时,她提到:“在所有的注意品质中,外显行为最突出的,最能影响孩子行为特征的就是注意稳定性。”张灵聪[45]对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开展了全面的研究,他依据人的肌肉的在不同情绪状态的不同生理特点研制出“注意稳定训练仪”,这个注意训练仪器和前人设计的很多测量注意力品质的仪器都有很大的区别,前人很多设计的仪器全部是根据人接收的外部刺激材料来测量和训练人的注意稳定性,而张灵聪[45]开发的“注意稳定训练仪”让人用自己的潜意识达到注意品质的提升和训练,因此该训练仪更能有效提高被试的内在自我控制。
  
  甄鹏[46]在《注意的研究与小学生的发展》中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加减运算练习和抄写练习可以在一定因素上影响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殷恒婵[47]对 221 名学生利用自主研发的注意力训练仪训练对他们做了注意力品质测量和训练,并做了教育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经过注意力训练仪的集中训练后,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广度四个品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注意的基本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是提高速度最快的一项。而张英萍、刘宣文[48]针对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的行为采用认知行为训练的方法对其开展训练和提升,实验结果得出:利用认知行为训练对学生进行个案辅导是非常有效的。[49-52]另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围棋、硬笔书法、国标舞蹈、课间操等身体运动训练和小肌肉训练,可以在一定空间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尤其是注意的稳定性这一注意最基本的品质。
  
  2.4.3 注意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李洪曾等通过对注意稳定性、学习能力、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注意稳定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很大是因为注意稳定性对人完成复杂任务意义重大。并且注意稳定性是通过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甄鹏[46]对 145 名小学生开展的实验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注意品质越高,学习成绩越好;注意品质越低,成绩越不理想。其中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注意力水平和学业成绩的相关不显着,而小学中年级学生注意力水平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呈显着。张曼华、刘卿[54]对注意力品质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以及注意的稳定性与小学生学业成绩呈显着的正相关,但注意的转移与学上学业成绩没有相关性。袁忆达、姚昉[55]通过对 199 名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研究发现:学困生的注意力水平显着低于学优生的注意力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并不差。但是也有研究结果与以上结果相去甚远,如凌光明[25]在其对学业不良儿童注意品质的研究中就注意品质提升训练方法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他利用自主设计的注意力测验对学生进行注意力系统训练。通过对一年级小学生到三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水平和其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发现,一年级和二年级男生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与他们的语文学业成绩呈低水平的相关关系,但和数学成绩呈不显着的相关;一年级和二年级女生的有意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总成绩及语文、数学成绩均呈现很显着的正相关,而在三年级学生之中,并没有这种相关。
  
  吴燕[56]在对正常儿童的注意转移能力与学业不良儿童的注意转移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学业不良儿童的外显注意转移能力普遍存在很大缺陷,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业不良儿童相比学业优异儿童缺乏利用提示线索的注意策略。如果学龄儿童在注意转移能力产生这种障碍,便会间接影响到学龄儿童在和很多学业任务上的表现。杨锦平[57]对学业不良学生注意转移能力的研究结论与吴燕的结论是相似的,他认为在初中阶段学困生与学优生相比,有意注意的品种相比较不理想,而与学业处普通的学生相比,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同时,他还指出,生理状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行为习惯、父母教养方式都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对学业不良初中生的注意力品质。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重庆市小学 1-6 年级学生。
  
  3.2 研究内容
  
  (1)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调查。
  
  (2)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法的探讨。
  
  3.3 研究目的
  
  (1)利用注意力测验调查重庆市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现状。
  
  (2)探索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
  
  3.4 研究假设
  
  (1)部分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不理想。
  
  (2)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可通过提升训练在一定空间得到提升。
  
  3.5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系统地回顾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研究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2)问卷调查法:利用改编问卷调查小学高年级注意力品质现状。
  
  (3)资料分析法:统计方法,t 检验,f 检验等。
  
  (4)教育实验法:利用前后测实验设计,检验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法的有效性。
  
  3.6 研究思路
  
  (1)首先,进行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的界定,支持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国内外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提出总结与展望;分析我国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研究现状和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干预手段,设计出适合新的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系统方案。
  
  (2)其次,对注意力测验进行验证与适用性检验,对研究工具进行处理之后再使用测验调查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的现状。
  
  (3)第四,根据现状调查和文献的分析,设计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
  
  (4)第五,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示训练方案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水平。
  
  4 研究一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调查
  
  4.1 研究目的
  
  (1)调查重庆市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现状。
  
  (2)探索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年龄、性别、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工具
  
  (1)测验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殷恒婵[47]在 2003 年依据国内外现有的众多注意力测验以及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注意力的操作定义和对注意力现象的看法,得出结论:国内心理学对注意力的研究聚焦在对注意力的四个基本品质的研究:一、注意的广度指的是指认知主体在某一时段内所能清楚地觉察的外部刺激的数量;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在正在进行的某种任务上;三、注意的分配是指认知主体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工作任务时,能成功把注意资源分配给两种或多种任务;四、注意的转移是指认知主体依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资源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一项任务。2004 年殷恒婵教授根据注意的四个基本品质编制了一套《注意力测验》。
  
  测验一:图形辨别测验,该测验的测验图形由两个一大一小有缺口的圆环构成。两个圆环的缺口方向的不同组合形式,构成很多相似图形。测验图形总数为15×20=300 个。被试要求在指定时间内搜索出两个目标图形,并在图形上画“√”.
  
  测验二:选四圈测验,该测验图形是内部画有不同数量小圆圈的小方格。方格的总数量有 26×25=650 个。被试要求在指定时间内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搜索出内部画有四个圆圈的小方格,并在方格上画“√”.
  
  测验三:视觉追踪测验,该测验图形是起点在左侧,终点在右侧的 35 条曲线,分为 A 图和 B 图,分别有 10 条曲线和 25 条曲线构成。被试要求只用眼睛从追踪曲线的终点,并将该曲线起点的序号,填写到曲线终点旁边的方格内。
  
  测验四:加减法测验,该测题图形由 1~9 位自然数构成,被试要求对每行相邻数字进行一加一减交替运算,并将结果写在相邻的两个数的中间位置。测验结果总数为 22×12=264 个。
  
  在 4 个测验中都记录被试的四个反应指标:总答题数、遗漏数、错误数、正确反应数。
  
  (2)测验评价标准
  
  ①评价依据:正确反应总数
  
  ②评价等级:评价分为 5 个等级
  
  ③评价参考标准:综合注意力评价和注意力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以及注意的稳定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3)测验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向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丰都实验小学、万州区关坝镇中心小学共发放 700 份测验,收回有效测验 604 份,有效率为 86.3%.检验结果表明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α 为 0.728,注意力测验具有良好的信度。
  
  4.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丰都实验小学、万州区关坝镇中心小学三所学校的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进行施测。总共测试了 687 名学生,其中有 83 名学生的数据偏离正常值或数据不完整,收回有效测验 604 份,有效率为 87.9%.其中男生 315 名,女生 289 名。研究对象分布情况如下表 4.4 所示。
  
  4.2.3 研究程序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殷恒婵教授的《注意力测验》进行团体施测。施测后对回收的问卷筛选出有效问卷,录入数据后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分析
  
  在本研究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测验总均分x=177.15,SD=88.693.不同性别、年龄小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得分的描述统计见表4.5所示。
  
  如上表所示,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小学生的注意力测验总得分的均值分数也不断增大,且同一个年龄阶段的男生、女生之间的注意力测验总得分的均值分数相差甚微;同时,表内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得分的标准差分数随年龄递增也在持续变大,表明同一年龄阶段内的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分差异越来越大,其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广。
  
  4.3.2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1)性别差异比较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考察小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情况。由表4.6得出小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得分在性别上并没有呈现显着性差异。
  
  (2)年龄差异比较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考察小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得分在年龄上的差异情况。由表看出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得分形成显着性差异。
  
  (3)事后检验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看出,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得分在性别上呈现极其显着的差异,检验不同年龄间的具体差异,以年龄为自变量,注意力测验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事后检验。因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 F=126.582,P=0.000<0.001,方差不齐性,故选用 Tamhane 事后检验法做不同年龄学生的注意力测验总得分的事后分析。具体结果呈现见表 4.8 下:
  
  由上表结果所示,6 岁、7 岁学生与 8-12 岁学生之间的注意力测验总分呈显着差异,且后者注意力测验总分高于前者;8 岁、9 岁学生与 6-7 岁学生之间注意力测验总分呈显着差异,前者注意力测验总分高于后者,与 10-12 岁学生之间注意力测验总分呈显着差异,前者注意力测验总分低于后者;10-12 岁学生与 6-7岁学生之间注意力测验总分呈显着差异,且前者高于后者。
  
  图1是以年龄为横坐标,以注意力测验总正确反应数均值为纵坐标,作的不不同年龄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状况图,直观地呈现了小学生6-12岁的注意力发展状况。
  
  从整体上看,7岁-11岁发展速度快,6-7岁与11-12岁这两个年龄阶段注意力测验总分较少呈现显着性,发展速度缓慢。
  
  为了比较男生和女生的注意力发展状况,以注意力测验得分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不同性别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图,如下图所示:
  
  由图 2 是 6-12 岁的小学男生和女生的注意力测验总得分的均值随年龄递增的发展趋势。7-10 岁不同性别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速度均较快,几乎呈直线增长,且女生注意力测验总分略高于男生;6-7 岁和 11-12 岁两个年龄阶段,男生的注意力测验总分略高于女生;整体看,不同性别的小学生注意力测验总分随年龄增长的发展趋势相似,没有显着差异。
  
  4.3.3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不同科目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用小学生的注意力测验总得分和小学生最近一次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做相关(Pearson Correlation),探索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学生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得结果如表 4.9:
  
  由表 4.9 看出,四年级到六年级,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测验总分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均呈显着正相关。
  
  4.4 分析与讨论
  
  4.4.1 小学生注意力发展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注意力品质随年龄的递增不断的发展,其中 7岁到 10 岁的小学生发展速度快,男生女生之间无显着性别差异。这与金瑜[36]、刘景全、姜涛[38]等的研究基本一致。1998 年陈国鹏、金瑜[24]等用自主编制的《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对全国两千名被试进行了注意力测验,实验结果表明,中小学生注意的转移速度和注意的广度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呈不断发展的趋势,且注意力综合品质在每一年龄阶段无显着性别差异。林镜秋[37]对 250 名学生开展的注意力转移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小学生二年级至五年级为第一个上升期,同时,同龄男女注意力转移性发展水平大体一致,无显着差异。
  
  7 岁到 10 岁小学生,女生注意力品质高于男生。与本研究结论相似的研究有:凌光明[25]通过自编测验“听录音辨错测验”对苏州市区一年级到三年级共计 824 名小学生测验了注意的综合品质和注意的稳定性测验,得出结论: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这一品质发展最为迅速。但男生的有意注意稳定性一直都低于女生。
  
  4.4.2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语文数学成绩的关系
  
  分析数据表明小学高年级即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语文,数学成绩呈显着正相关。
  
  与本研究结论一致的研究有:甄鹏[46]对 145 名小学生进行注意力品质的教育实验研究发现:小学儿童注意力品质与学业成绩呈显着的正相关。其中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注意力品质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不显着,小学中年级注意力品质和学业成绩相关显着。王称丽[58],各年龄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和学习成绩的相关都有所不同,其中九岁到十三岁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各学科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呈现显着相关,而七岁到八岁岁以及十四岁到十五岁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与各个学科的学业成绩的相关并没有达到显着。
  
  4.5 结论
  
  (1)小学生注意力品质随年龄递增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其中 7-10 岁注意力品质发展速度较快,6-7 岁发展较缓慢。
  
  (2)小学生四年级到六年级,注意力品质与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呈显着正相关。

  5 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设计
  
  5.1 理论依据
  

  5.1.1 运动心理学领域的注意力训练
  
  国内对注意力训练的文献多集中于运动心理学领域。吴广宏[59]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足球、乒乓球训练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性的影响。蒋建森[60]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有规律地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对注意力各品质尤其是有意注意这一注意的基本品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陈融[61]等的研究表明,经过短暂运动训练之后被试的注意力品质就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在对普通学生和参加定期训练的体育学校学生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普通学生在安静状态下的注意力水平明显低于参加定期训练的体育学生,体育学生的注意力水平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有规律的科学参加运动训练是影响中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一个因素。
  
  5.1.2 感觉通道训练
  
  国内许多学者提出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注意力训练方法,有学者归类为感觉通道训练,主要是通过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做一些目标搜索类和冲突任务类的作业。仲蕾蕾[62]通过 12 天的训练以及事后追踪访问发现,从视听两个方面对小学儿童进行注意力训练是有效可行的;她把视觉训练分为视觉分辨、视觉集中和视觉理解;听觉训练分为听觉分辨、听觉集中以及听觉记忆等。孙潇[63]认为注意力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训练,它包括对听觉、视觉、记忆力、耐力这四方面综合训练。
  
  5.1.3 正念训练
  
  正念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方的佛教文化,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正念疗法在西方引起了心理学领域和医学领域的学者的关注,很多领域的学者开始进行正念的实证研究,精神分析治疗和人本主义治疗的咨询师率先使用正念疗法到心理咨询的实践中。由于在学术界刮起了一阵热潮,正念疗法被西方的研究者们称为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浪潮”.正念训练最初应用在缓解疾病引发的生理疼痛的医学领域,随后逐渐扩展到提升注意力等其他领域方面的研究,1974 年 Simpson[64]等人曾经尝试用呼吸控制的方法,改善注意力缺失多动的外显行为问题,实验得到了积极的结果。大量证据表明,通过系统科学的正念训练,被试的主动性注意和稳定性注意有了不同成都的提高。主动性注意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状态,只关注当下的呼吸和身体状态。稳定性注意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注意,也就是说把注意力单纯地投入到当下的身体状态上,并不会限制在某一个方面,没有任何的目的性。Simpson[64]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参加实验的人员进行整整九十天的系统训练,实验人员的注意稳定性的成绩显着提高,该实验表明通过系统训练,被试对自身有限注意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Simpson[64]在另一项实验中对四十名中国大学生集体进行了60 小时的正念训练,训练结束后利用注意软件的测试策略被试的注意力品质,数据显示,实验组的被试相比控制组的被试,注意力有显着的提高。马超[65]的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正念训练,儿童注意的执行网络和定向网络功能均显着提高,正念训练因其自身特质,对于注意更具有综合效果。
  
  5.1.4 舒尔特方格训练
  
  舒尔特方格是国际上公认的操作简单,科学有效的注意力测量和训练方法。它的国际标准版是由 5×5 的格子里随机写着 1-25 总共 25 个阿拉伯数字,测试时让被试用眼睛从 1 开始搜索到 25 的同时并用手指出所有的数字,被试在搜索数字时,注意力高度集中,速度才能缩短,通过反复练习,人的集中注意力品质越来越好,综合注意力品质也能在一定空间提高。
  
  舒尔特方格被证明及可以作为测量注意品质的简单工具,也可以作为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法。舒尔特表可以通过视觉动态追踪训练提高训练人员的视觉注意能力。由于人接收到的信息最多的就是视觉信息,视觉搜索能力的提高影响人的观察力和信息搜集能力。舒尔特方格训练能全面提升注意力的综合品质,其中包括视觉注意力,视觉搜索力,注意稳定性,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分配,视觉辨别能力,等很多注意的不同品质。
  
  5.2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初步方案
  

  5.2.1 训练时间
  
  每周训练 2 次,每次 90 分钟,共 10 次。
  
  5.2.2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设计
  
  综合前人研究的各种注意力训练方法,选择经典常见可操作性强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做为主要训练方法。视觉训练(视觉分辨训练、视觉搜索训练、视觉记忆训练);听觉训练(听觉分辨训练、听觉记忆训练);正念训练、协调动作训练和舒尔特方格训练。除舒尔特方格表之外的四个训练项目分别设计 10 个难度递增,形式不同的训练活动。每次训练内容都包含这五个训练项目。本次注意力训练共计 10 次,每次 90 分钟,每周两次,共五周。
  
  10 次的训练活动名称见表 5.1:
  
  每次训练教案举例见表 5.2:
  
  5.2.3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的特色
  
  整合性。以往对中小学生注意力训练的研究多是用实验验证一种单一的注意力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设计的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整合了前人验证过的训练方法,设计出系统性的训练方法。
  
  机械任务与趣味形式结合。一些注意力训练方法较枯燥,如舒尔特方格、视觉分辨类的任务等,本研究为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机械任务与一些趣味活动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6 研究二 训练方案对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实验研究
  
  6.1 研究目的
  
  探讨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的有效性及对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即时性和持续性作用。
  
  6.2 研究方法
  
  (1)殷恒婵《注意力测验》
  
  (2)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
  
  6.2.2 研究被试
  
  通过注意力测验在丰都实验小学五年级筛选被试。选取 26 名注意力测验总分不理想的学生,在其中随机选取 12 名学生为实验组(5 名女生,7 名男生),剩余 14 名学生为对照组(7 名男生,7 名女生)。
  
  6.2.3 研究设计
  
  (1)自变量:实验组接受为期 8 次的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辅导或处理,在自然情境下任其发展。
  
  (2)因变量:注意力测验结果的变化。
  
  (3)控制变量:①统计控制,选择被试前通过测验前测,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质性。②避免被试效应,尽量不让被试知道自己是在做实验,出现自以为能满足实验目的的反应。③避免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注意不要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被试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6.2.4 施测与统计处理
  
  实验采用集体施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 spss20.0.
  
  6.3 实验结果
  
  6.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力品质前测差异分析
  
  为了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前是否同质,研究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意力测验的四个分测验和总分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见表6.1,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注意力测验四个分测验的前测成绩呈不显着差异(p>0.05),但两组被试的注意力测验的总分呈显着差异,可能由于被试量过小造成。
  
  6.3.2 实验组前测和后测注意力品质差异分析
  
  研究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对实验组的前测、后测注意力品质水平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表 6.2),实验组前测后测注意力测验的测验二、测验三、测验四以及总分呈显着差异(p<0.05),后测的分值大于前测分值。测验一无显着差异。说明小学生注意力提升训练在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但对注意的分配效果不明显。
  
  6.3.3 对照组前测和后测注意力品质差异分析
  
  研究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对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注意力品质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表 6.3),对照组前测后测注意力测验二、测验三、测验四以及总分呈显着差异(p<0.05),后测的分值大于前测分值;测验一无显着差异。可能由于测验产生了练习效应和实验者效应,被试量过小造成的。
  
  6.3.4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注意力分测验及总分增量差异分析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注意力测验的四个分测验增量以及测验总分增量(后测值减去前测值所得之差)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表6.4),实验组的测验二、测验三、测验四和测验总分的增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着(p<0.01),且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虽然测验一的增量两组没有显着差异,但实验组的均分高于对照组的均分。说明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有即时性的效果。
  
  6.4 分析与讨论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即时性效果分析。从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研究开始前是同质的,实验组经历为期10 次的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而对照组则在自然情境下自由发展,经过对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经过干预后结果显示测验二、测验三、测验四和测验总分的后测的分值大于前测分值,均呈显着差异,对照组在干预时间内测验二、测验三、测验四和测验总分的后测分值也大于前测分值。
  
  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差量差异结果显示,两组被试除了在测验一没有显着差异,测验二、测验三、测验四和测验总分均呈显着差异,说明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具有即时性的效果。
  
  6.5 小结

        (1)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提高小学生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在一定空间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2)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小学生注意的分配没有显着的效果。
  
  7 总讨论
  
  7.1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发展研究
  
  研究一采用殷恒婵的《注意力测验》对重庆市 604 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随年龄呈不断发展的趋势,7-10 岁小学生注意力发展速度快,6-7 岁和 11-12 岁两个年龄阶段注意力品质发展速度缓慢,7-10 岁女生的注意力品质好于男生,整体看,性别差异不显着。
  
  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的研究有:1998 年陈国鹏、金瑜[24]利用自编测验《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对全国两千名中小学生被试实施了注意力测验,测验结果表明,中小学生注意稳定性和注意广度随其年龄的递增呈不断发展的趋势,且注意力力品质在年龄上呈显着差异,在性别上没有显着差异。林镜秋[37]对 250 名学生实施的注意转移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发现: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为第一个上升期,同时,同龄男女注意力转移性发展水平大体一致,无显着差异。凌光明[25]
  
  利用自编注意力测验对苏州市区六岁到八岁共计 824 名小学生进行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发现:学龄儿童从六岁到 8 岁这一年龄阶段里,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所有注意品质里发展最快的一个注意品质。而且这个年龄段的男生的有意注意稳定性普遍低于女生。
  
  7.2 小学生注意力与成绩的关系研究
  
  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语文、数学成绩的相关,得出结论:小学生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品质与语文、数学成绩呈显着正相关。这与甄鹏[46]、王称丽[58]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甄鹏[46]对 145 名小学生进行了注意力测验和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之后发现:6-12 岁学龄儿童的注意品质与其各学科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其中学业成绩和注意力品质的相关在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两个阶段没有呈现显着相关,但在小学中年级尤其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呈显着性。王称丽[58]的研究表明注意力品质与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在中小学生各年龄阶段都有差异,其中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注意品质和各科考试分数之间的显着相关,而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以及初二年级到初三年级学生注意力与其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不显着。
  
  7.3 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
  
  本研究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和对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的调查,设计出一套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研究通过注意力测验筛选出 26 个注意力品质中等或不理想的五年级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经过 10 次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自然情境下任其发展。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测验二、测验三、测验四以及测验总分的前测后测呈显着差异,后测高于前测,表明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注意的分配没有显着影响。
  
  7.4 研究的贡献
  
  (1)本研究验证了注意力测验对小学生的适用性,其信效度符合心理学测量标准,可以作为测量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研究工具。
  
  (2)通过对重庆市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与成绩的相关的研究,为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借鉴意义。
  
  (3)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且对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质达到一定的效果。
  
  7.5 研究的不足
  
  (1)本研究实验对象选择的是数量较少的注意力品质中等或较不理想的学生,虽然干预结果达到了显着,但扩大样本量,增加样本代表性,才能使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方案更有推广意义。
  
  (2)在后测之后没有进行追踪调查,没有验证注意力提升训练方案的持续性影响。在后续研究应进行追踪调查,验证干预的持续性影响。
  
  (3)本研究的前后测用的同一份测验,会产生练习效应,小学生被试也极容易对相同的测验产生疲倦感,影响测量的真实效果。

  8 总结论
  
  通过对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调查,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发展趋势,小学生注意力品质与成绩的关系以及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重庆市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整体属中等水平。
  
  (2)小学生注意力品质随年龄递增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其中 7-10 岁注意力品质发展速度较快,6-7 岁发展较缓慢。无显着性别差异。
  
  (3)小学生四年级到六年级,注意力品质与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呈显着正相关。
  
  (4)小学生注意力品质提升训练对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有一定的即时效果。


  参考文献
  
  [1]Titchener EB.Attention as Sensory Clearness[J].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Psychology andScientific Methods,1910,7(7):180–182.
  
  [2]杨墅。儿重注意力等行为的调查与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2002(4):84.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86-193.
  
  [4] 张亚旭 . 两种亚型 ADHD 儿童在停止信号任务中的反应抑制 [J]. 心理学报 , 2005,37(2):178-188.
  
  [5]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优秀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初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01) :43-46.
  
  [6]HelmholtzWH.Lectures on Metaphysics and Logic, Volume II: Lectures on Logic[M].NewYork: Sheldon and Company,1876:171.
  
  [7]James C T. The role of semantic information in lexical decis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1975,104:130-136.
  
  [8]Richards G P, Samuels S J, Turnure J E, etc.Sustained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learning disabilities [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0, 23: 129-136.
  
  [9]Schneider W.Controlledand automatic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perceptuallearning ,automatic attending,and a general theory[J]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27-190.
  
  [10]Posner MI,& Raichle ME.Images of Mind[M].Scientific America Books,1994.
  
  [11]Mack A.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Looking without seeing [J]. Current Directions inPsychological Science,1990, 12(3): 180-186.
  
  [12]Goldstein EB.Sensation and perception[J].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80[13]Broadbent DE.“Task-Combination and Selective Intake of Information”[J].ActaPsychologica,1982,50:253–290.
  
  [14]Treisman AM.Verbal cues,language,and meaning in selective attention[M].American Journalof Psychology,1964,77:206-291.
  
  [15]DeutschJA,DeutschD.Attention: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M].PsychologicalReview,1963,70:80-90.
  
  [16]Norman G P, Samuels S J, Turnure J E, etc.Sustained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learning disabilities [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0, 23: 129-136.
  
  [17]Shiffrin RM,Schneider W.Controlled and automatic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perceptuallearning ,automatic attending,and a general theory [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27-190.
  
  [18]Bobrow K J, Prinz R J, Nay S M.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ttentional deficits in hyperactiveand learning-disabled children [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86, 95(4): 341-345.
  
  [19]JohnstonWA,HeinzS P.Flexibility and capacity demands of attention[J].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78,107:420-435

        [20] Greenberg, L M., Waldman, I D. Developmental normative data on the Test of Varibles ofAttention(TOVA) [J]. 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1993, 34, 1019-1030.
  
  [21]白炳良。注意稳定测量仪[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 (04): 39-41.
  
  [22]张运亮,李宗浩等。篮球后卫运动员专项认知眼动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05): 39-41.
  
  [23]刘成刚,兰公瑞等。儿童注意力检测单片机的研制及动态分析指标的试用[J].心理科学,2007,30(04): 929-933.
  
  [24]陈国鹏,金瑜等。《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全国常模指定报告[J].心理科学, 1998,21(05):401-403.
  
  [25]凌光明。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1,05.
  
  [26]殷恒婵。青少年注意力测验与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 (03): 51-53.
  
  [27]叶龙,沈梅。注意力集中与转移和瞬时记忆力测试系统[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 (03):36-39.
  
  [28]赵先卿,马翠娥。注意广度测试系统的研制[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 (07): 48-49.
  
  [29]王晓芬,姚家新。“WT-注意力测试软件”的研究与应用[J].体育科学,2001,21 (01): 69-72.
  
  [30]李永瑞。注意能力测评方法的初步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01,07(03): 24-28.
  
  [31]Anderson J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M].Worth Publishers,2004:519.
  
  [32]Swanson L. Vignance defict in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psychiatry, 1981, 22: 393-399.
  
  [33]阴国恩,沈德立。中国儿童注意的发展[J].天津师大学报,1989(5):26-35.
  
  [34]]张曼华,杨凤池,周梅等。气质与注意力品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04):270-271.
  
  [35]陈国鹏。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全国常模制定报告[J].心理科学,1998(21):401-407.
  
  [36]金瑜。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学习的实验报告[J].江西教育,1995(2):35-36.
  
  [37]林镜秋。关于中学生注意品质的实验报告[J].教育改革,1994(5):14-15.
  
  [38]刘景全,姜涛。关于小学生某些注意品质的实验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1993, (04): 33-37.
  
  [39]陈惠芳,程华山。 4-14 岁儿童注意广度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89, (01): 45-47.
  
  [40]李洪曾,胡荣萱。五至六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报, 1983(2):178-184.
  
  [41]张灵聪。小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6(4):248-249.
  
  [42]林镜秋。大中小学生注意力转移的实验研究[J].教育改革,1994(5):14-15.
  
  [43]张雪梅。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成都师专学报,2002,21(01):101-103.
  
  [44]谭怡钧。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策略[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52-53.
  
  [45]张灵聪。注意稳定的训练与注意稳定训练仪的研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04):60-66.
  
  [46]甄鹏。注意的研究与小学生的发展[J]. 教育科学研究,1992,(05):16-19.
  
  [47]殷恒婵,孟庆茂,钱铬佳。恩师 TM 对提高中小学生注意力水平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0,23(03):350-351.
  
  [48] 张英萍,刘宣文。用认知行为训练改进一小学生课堂注意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12):835-838.
  
  [49]洪晓彬,纪岩。体育运动领域中注意的研究综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 (06): 28-31.
  
  [50] 尹霞 . 拉 丁 舞对学 前班儿童 注意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北 京体 育大学 学报,2007,30(S1):164-165.
  
  [51] 刘勇 . 书法训练对智力落后儿童注意 力康复作 用的实验 研究 [J]. 中国特 殊 教育,1999 ,(03):39-41.
  
  [52]徐平。围棋活动对儿童注意力、意志力和创造力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05.
  
  [53]李洪曾。五至六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报,1983,(02):178-184.
  
  [54]张曼华,刘卿。注意力品质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3(3):336.
  
  [55]袁忆达,姚昉。气质与智力对注意力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08(01): 28-29.
  
  [56] 吴燕 .学习障碍儿童外显视空间注意转移的眼动实验 [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士论文,2004,06.
  
  [57]杨锦平,金贤国,黄财兴。学习困难初中生注意特性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1)。
  
  [58] 王称丽 等 .7 - 15 岁学生注意力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J]. 上海教育科研,2012(12):51-56.
  
  [59]吴广宏。足球与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8(12):1726-1727.
  
  [60]蒋建森。早操对大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品质影响的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04) :147-150.
  
  [61]陈融。体育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之价值与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 1994(1):57-59.
  
  [62]仲蕾蕾。小学儿童注意力训练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2,21(11):162-163.
  
  [63]孙潇。注意力训练在小学课堂上的应用[J].科教纵横,2009,10.
  
  [64]Simpson DD,Nelson AE.Attention Training Through Breathing Control To ModifyHyperactivity[J].J Learn Disabil,1974,7 (5):274-283.
  
  [65]马超。父母视角下 ADHD 求助模型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2):58-60.


  致 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仿佛昨天才刚刚忐忑的参加完研究生面试,今天就即将参加毕业答辩。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磨砺,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同学和朋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胡朝兵教授在两年的研究生生活里对我的关怀鼓励和培养。两年来,胡朝兵老师在学术上对我的精心指导、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在实践上为我提供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都深深的记在心里,我的每一点成长,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引和帮助。胡朝兵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术态度,科学的学术方法,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在整个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是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的确定、研究实施计划的制定都离不开胡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后的路还很长,老师的教育一生受用,我将会努力走好每一步,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其次,要感谢各位老师。李祚山老师、陈小异老师、王纬虹老师、彭文波老师、张潜老师、杜萍老师、熊韦锐老师等,感谢您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和指导,是您们的渊博学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追求。感谢郭军老师、姚俊老师及教育科学学院其他所有的领导和老师,在这两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对我的无私付出与帮助,谢谢您们!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您们给我无条件的爱、关注和尊重。
  
  在我二十多年的求学路上,不管我遇到多少挫折,遭受多少打击,您们都支持我,鼓励我,以我为骄傲。感谢美丽的姐姐从小到大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开心快乐。
  
  还要感谢我亲爱的朋友们:谢谢好友李聪、田红、李春霖、邝倩在问卷施测过程中的全力帮助,感谢师妹付丹、卫欣、何米米、好友李武堂、同学李霜在数据录入过程中的耐心帮助,感谢师兄姚逸斌、同学杨晓翠在数据处理过程的技术指导,感谢老同学姜杨萍在英文摘要翻译中的热心协助。
  
  还有我可爱的同学们:李欣忆、徐升、王京玉、王佳美、王晶、陈明英、苏哲、苏丽萍、郭志映、王洁洁、赖泳、高海林、钟林楠、周烁烁。两年的研究生生活虽然短暂,但跟你们共同相处的日子都是那样的快乐和开心。
  
  最后,感谢参加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心指导!
  
  短短两年时间,这个美丽的校园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很多宝贵的人生财富。我收获了知识与友谊,发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http://www./jiaoyuxl/12370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