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教学反思
2019-07-30 | 阅:  转:  |  分享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我们奇妙的世界》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描绘美景的文章。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十分清晰,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
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课文第二至第八自然段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具体描绘
了天空的珍藏,第九至十六自然段则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从大地的珍藏进行细致描写。结尾部分照应开头,再次强调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
要我们仔细地去寻找。生动的语言是本文的最大特色。课文每一段都很简短,大多数段落只有一句话,却充满诗意和画面感。在课前,我主要是通过
让学生在课前设计的有针对的预学单上扫除基本的字词障碍,让学生在预学单上进行有计划的思维导图填空,达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初步感知。课堂
上,首先通过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图片导入,创设氛围,将学生带“我们奇妙的世界”。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预学单的检测反馈,主要从正字音
、明字形和写生字三个环节入手。生字主要抓住易错的“幻”和“蜡”字分别进行字形和字义教学。接着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句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既明确课文围绕“天空”和“大地”两方面展开,又让学生及时掌握学习方法。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带学生走进“天空”的珍藏,先让
学生圈画天空景物,初步感知描写天空的部分。然后带领学生走进天空的奇妙,通过三次不同角度的品读,抓住太阳带来的“变化”,从文本中找“
奇妙”,及时渗透“用修辞”“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让学生在细细品味中走进太阳的奇妙,感受世界的奇妙。再让学生用学习太阳奇妙的方
法,自主交流天空其他景物的奇妙之处,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学习。最后,设置小练笔环节,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法,自己也写
一写天空其他的珍藏。课后,经过评委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与点评后,进行了以下梳理:课堂上的亮点设置主要有三个。一是课前的预学单以及课上的
学习单,更具计划性,在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课堂上紧扣中心句,多次回读的设置让学生对“奇妙”的理解更加地
深刻,也使得课堂的环节更为清晰明朗。三是注重对三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教学。由一开始的“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紧扣三年级的学
段目标以及统编新教材的编排方向,到精讲太阳奇妙部分的写法渗透,以及由扶到放的自主交流、自主练笔,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提升。
而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仍有明显缺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不足。首先,是课堂上的节奏问题。在开头部分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开始上课因为
紧张险些漏掉检测预学单的环节,虽有灵活地转换过来,但还是由于经验不足。因为过于紧张,对时间的把控没有做到了然于心,学生自主交流以及
练笔分享环节可以再多放手,给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珍惜住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光发热,让课堂的生成更加高效。再者,课
堂板书的字体还需再多加雕琢。由于时间记错,后半部分板书的书写还是过于仓促,没有落实好每一个字每一笔每一画的书写要点,字的间架结构安
排上还需进一步理顺。这样展示给学生的才是具有示范效果的内容,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最后,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还可以再简洁一些,争取更多的
时间让孩子进行展示交流与分享。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潜心钻研教材
,关注学生学情,在一次次的课堂中及时反思,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改进。另外,我也会坚持练习粉笔字,争取将练字成为一种习惯,从点滴教学积极反思,在不断汲取和反思的过程中,收获经验,慢慢成长。
献花(0)
+1
(本文系林瑾啊原创)